search

春社日的習俗都有哪些+春社日民間各地的習俗

春社日的習俗都有哪些 春社日民間各地的習俗

  導讀:民間有很多個傳統節日,關於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的節日有兩個,一個是春社日,一個是秋社日,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春社日主祈福,祈求能有個豐收年,秋社日主答謝,分享喜獲豐收的喜訊。那麼,春社日的習俗都有哪些?春社日民間各地的習俗是什麼呢?不知道的朋友,可以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哦。

  春社日的習俗都有哪些

  社戲

  又稱社火,為南宋遺風。在許多地區的民間(如直隸、霍州、汾西、荊州),在春社時會根據村落大小、地位高低而湊錢演社戲。而在山西臨汾同時也有舉辦香火會,扮社火的風俗。社戲不僅在中國大陸流行,而且在臺灣,除了漢族外,哪怕是當地原住民也有春社時張燈結綵,演社戲,給土地神過生日的習俗。由於社戲十分消耗財力,因此一些地方誌撰寫者對此進行了批評。如批評社戲“易啟事端,多耗財貨”、“傷則廢業,蕩人心志”。但也有撰志者認為,如果對社戲改良的話,有“社會教育之意”。

  社祭

  作為春社的最初目的,社祭也是許多地方春社時的習俗。如六合、京山、宣恩、應山(今湖北省廣水縣)等地的春社,老百姓們會或湊金具酒醴,或蒸米作糕、或作米粢等來祭祀土地神。社祭時大多以酒糕、雞豚來奉祀社神,但也有的地方用其他祭品,如武岡地區就用將香藤燻幹杵碎和糯米粉調蒸而成的“社粑”來奉祀社神。社祭時的社飯大多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如在荊楚一帶,社飯主要由豬羊肉和米飯調合而成,並裝在葫蘆(葫蘆有多子多孫之意)中,送給別人。鳳凰縣一帶是用蒿菜雜糯米蒸熟,晃州和來鳳地區是用糯米,切麥蒿和臘肉片及豕脂蒸熟,芷江地區是用蒿葉將米、乾肉包裹蒸熟。

  巫祝

  在清朝的各地地方誌中,同樣也有許多地方社日有延巫祝以祭社的習俗。巫祝時,很多地方(如羅田、鍾祥、石首、永定)多以敲鑼打鼓來迎神。

  聚飲

  祭祀儀式結束後,男女老少坐在一起聚飲也是許多地方的習俗,如黃州、武昌、蘄水、黃岡、沔陽等皆有此俗。據云飲社酒可治耳聾、有利於子孫成長等說法。

  其他習俗

  在許多地方,還有一些特別的風俗,如黔陽有放風箏之俗,獲嘉、崇陽等地有修新墳之俗,在黎城、潞安等地,有走社的習俗,即走親串友或扛抬社神遊走。

  春社日民間各地的習俗

  春社日這天,所有人集結在社樹下搭建棚屋,殺牛宰羊獻祭酒,舉行祭天儀式以祭社神。祭神後在一起享用祭祀用過的酒肉。由此可以看出,春社日在古代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古代最重要的就是農耕,要想獲得糧食,就離不開農耕。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一個文化習俗。同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春社日也會吃社酒社飯。當然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文化各不相同。在山西陽曲一帶,人民會在這一天吃社面。山西潞安一帶則吃社糕。福建建陽一帶則是早上熬社粥喝。但是大多數地方都是吃含有豬羊肉等的社飯。

  不過就算文化不同,每個地方舉行社祭儀式都會吃社肉、喝社酒。社酒就是祭祀用的中和酒、宜春酒。社酒也叫“治聾酒”。據說,社酒可以治療耳疾。當然,這種說法是沒有得到科學的印證的。

  春社日在甲骨文中就有所記載。元朝以前,人們對春社節非常看重,每年都會大肆慶祝。現在只有少部分地區還沿襲著這一傳統習俗。

  春社日是什麼節日:祭祀土地神的節日

  春社日,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是一箇中國傳統節日。“春社日”古無定日,先秦、漢、魏、晉各代擇日不同。《逸周書》曰:“春分之日,玄鳥至。”又曰“玄鳥不至,婦人不娠。”“小桃初謝時,雙燕恰來時。”《荊楚歲時記》描寫社祭的情形,春社這一天,周圍鄰居結集起來,舉行儀式祭祀社神,殺牛宰羊獻祭酒。在社樹下搭棚屋,先祭神,然後共同享用祭祀過的酒肉。唐代廢正月晦,以二月朔為中和節,里閭釀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豐年。自宋代起,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春社日時在農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豐收,有飲中和酒、宜春酒的習俗,說是可以醫治耳疾,因而人們又稱之為“治聾酒”。宋代,李在詩中寫道:“社翁今日沒心情,為乏治聾酒一瓶。惱亂玉堂將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廳。”

   

過了臘八就是年,那麼過年前的習俗都有哪些?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八節,每年農曆的十二月初八。臘八節一到,意味著春節越來越近了。那你知道從臘八這天開始到大年三十,都有哪些習俗嗎?

  春節前的習俗

  臘月初八:臘八節

  喝臘八粥是臘八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古代每到臘八這一天,朝廷、官府、寺院都要做臘八粥,老百姓也會在閤家團聚時喝臘八粥。在臘八節這天,人們還有在泡臘八蒜的習俗,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密封的罐子裡,倒入醋、封上口,蒜瓣會逐漸變成像翡翠一樣。”

  二十三:小年

  這一天是送灶神的日子。因為灶神要上天去報告,為了讓他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來年給家裡一個更紅火的光景,所以每家每戶準備的食品都是甜甜的,粘粘的。比如北方的芝麻糖,江南的粽子糖。灶神要過了除夕才回來,這段時間是空檔期,人間暫時無神掌管,於是就有趕亂歲的習俗,這個時候結婚的新人比較多。

  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在清朝之前,民間傳統的小年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民間百姓相效仿,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老傳統。

  二十四:掃塵

  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習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佈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寄託了中華民族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二十五:磨豆腐

  在過去,豆腐是過年時的必備食品。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人們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揉沫過籮去渣,煮沸點漿成塊’,豆腐做成後切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裡儲存,供春節期間食用。因為豆腐的腐和富諧音,二十五磨豆腐,寓意年過得富富餘餘,來年的生活也富富餘餘。還有’二十五糊窗戶’的說法,即臘月二十四掃完塵,二十五就該糊窗戶了。

  二十六:割年肉

  關於臘月二十六,民間還流傳著“臘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說法: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肉”或“二十六,割刀頭”,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割年肉”是因為部分地方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二十七:宰公雞

  農曆十二月月二十七,過年的前夕,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與平日以購缺賣餘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二十八:發麵蒸饅頭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各家各戶開始準備過年的主食。糕是過年必備的零食,糕的諧音高,預示來年順風順水,步步高昇。古人認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所以這個時候準備的食物會比較多。

  三十:除夕

  臘月的最後一天又稱除夕,除夕的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這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日子,也是團圓的日子。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年夜飯,而年夜飯的菜式也是非常有講究的,根據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別,但是寓意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團團圓圓,招財進寶,年年有餘。吃好年夜飯,給小孩子們換好新衣,包好壓歲紅包,一家人一起守夜到零點,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餃子。一片爆竹聲中,迎接新年的到來。

2021年下元節是指哪一天 下元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2021年下元節是指哪一天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辛丑年(牛年)十月十五,)

  下元節在每年農曆的10月15日,是中國重大節日也是道教節日,我們所熟知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上元節,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我們熟悉的元宵節即上元節,或稱上元燈節。三元節時,三官下界巡遊,履行職務。

  下元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一、祭拜祖先

  我國是禮儀之邦,長幼有序,尊卑有別,對於祖先的緬懷,更是不可缺少。在宗族觀念比較強的地區,人們在下元節這一天,會在家中擺供桌設香案祭拜祖先,以表孝心。

  二、祭拜水神

  在我國南方的一些農村地區,人們為了祈禱來年豐收,會在下元節這一天,在田埂上插香祭拜水神,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人們能夠獲得大豐收。

  三、參加道教活動

  由於下元節始於道教,因此這一天人們會“修齋”,焚香沐浴之後,到道觀中參拜或者參加一些大型的修齋儀式。有些人也會到一些道教的文化紀念場所,瞭解相關的知識。

  四、吃傳統食物

  下元節這一天的傳統食物大多以麵粉為主,糯米餈粑就是代表,除此之外,還有粘豆包、芋頭包等等。在南方沿海地區,這一天人們會買墨魚來吃,而這時候也是新鮮墨魚上市的時間。


天津婚禮習俗哪些 天津的婚禮習俗是怎樣的

  天津也是中國的一個直轄市,而會被列為直轄市的一般都是非常大,經濟相對其他城市比較超前的城市。天津的發展歷史也是非常豐富多彩的,自成一套文化。那麼你天津的婚禮習俗你都知道多少呢?天津婚禮習俗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天津婚禮習俗婚前一天不見面   天津人講究,新郎新娘從大婚前一天直到大婚當天接親前都不要見面, ...

小年夜祭灶神的習俗哪些 小年夜是哪一天

  小年夜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民間的習俗,小年夜是忙年的開始。小年夜有很多習俗,包括掃塵、祭灶等等。在新年來臨之際,我們要做好過年的準備,祭灶神就是其中之一。祭灶神在我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象徵著人們希望衣食有餘的美好願望。   小年夜祭灶神的習俗   小年夜這天,最重要的習俗就是祭灶神了。民間傳說,每年臘 ...

農村小年祭灶的習俗哪些做法 小年夜的詩句哪些

  在每年農林春節來臨之前,我們都會先迎來另一個節日——小年。小年作為除夕前最後一個傳統節日,雖然不及春節的隆重,但也有很多習俗延續下來了,其中一個就是祭灶。祭灶在我國民間已經有上千年曆史,至今在農村還沿襲著這一習俗。   農村小年祭灶的習俗   農村的小年祭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習俗。首先,先準備好祭果、酒和菜 ...

初一到初三的習俗哪些 初四到初七的習俗哪些

  對於我國的人而言,中華的傳統民俗是在心中根深蒂固的,也正是因為這些傳統,才使得我們國家的民族特色顯著,由於習俗過於豐富,每個節日有屬於它的風俗,各個地區也會有著不同的習俗,這些是我們不能忘卻的。   初一到初三的習俗   人們在春節時一定會聽到大年初一是不能用掃帚的說法,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除夕前掃除乾 ...

小年與祭灶節的習俗哪些 祭灶的民間傳說是什麼

  在不同的地方,小年的日期也不同,一般都是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的時候。小年是最靠近春節的一個節日。小年有祭灶的習俗,所以我們一般把小年也成為祭灶節。祭灶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許多習俗和講究。   小年就是祭灶節嗎   小年是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因為有祭灶的風俗,所以也被稱為祭灶節。祭灶 ...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的習俗哪些

  1、在古代,有“居之一歲,種之以谷;十歲,樹之以木”的諺語,就是說,如果你在某地僅住三兩年,種種糧食就可以了,如果要長住,那就要考慮種點樹了。當然,這個樹多是指經濟林木,如太史公所說的棗樹、慄樹、橘樹等。《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第三》引《襄陽記》載,吳國丹陽太守李衡,生前種柑橘樹千餘株,臨終前對兒子說,我 ...

河南自駕遊哪些路線兩

  1、雲臺山兩日遊: 雲臺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雲臺山景區,位於河南焦作修武縣境內,面積約54平方公里,有茱萸峰、疊彩洞、萬善寺、百家巖、禾農秀谷、靈山等10大景點。其間山巒疊嶂,泉瀑爭流,有大小名峰36座,天然溶洞20多個,瀑潭泉多如繁星,整個景區既有大山的陽剛之氣,又有流水的陰柔之美;   2、開封兩日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