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趙魏三家分晉,標誌著春秋的結束和戰國的開始。
春秋五霸中有晉,但是在戰國中沒有,其他四霸都在。在春秋的末期,晉公對本國內大家族的控制力下降,隨即出現了韓氏,趙氏,魏氏,智氏,四大家,其中智氏最為強大,對其他三家有號召力,趙氏違背了智氏的意願,智氏脅迫魏氏和韓氏一起打趙氏,在戰役最關鍵的時候,趙氏用離間計,成功策反了魏氏和韓氏,他們三家一舉滅了智氏,分颳了智氏的領地。
在公元前403周天子正式冊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國。春秋結束,戰國開始,即為資治通鑑中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
韓趙魏三家分晉,標誌著春秋的結束和戰國的開始。
春秋五霸中有晉,但是在戰國中沒有,其他四霸都在。在春秋的末期,晉公對本國內大家族的控制力下降,隨即出現了韓氏,趙氏,魏氏,智氏,四大家,其中智氏最為強大,對其他三家有號召力,趙氏違背了智氏的意願,智氏脅迫魏氏和韓氏一起打趙氏,在戰役最關鍵的時候,趙氏用離間計,成功策反了魏氏和韓氏,他們三家一舉滅了智氏,分颳了智氏的領地。
在公元前403周天子正式冊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國。春秋結束,戰國開始,即為資治通鑑中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
春秋和戰國動分界線有多種劃分:
1、分界線是公元前481年。這一年剛好是《春秋》這本書的絕筆之年。
2、分界線是公元前479年。這一年孔子逝世,宋代有詩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天帶走仲尼,諸侯紛紛滅”。
3、春秋的結束時間為公元前476,戰國的開始的時間為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
因為郭沫若等歷史學家根據歷史的斷代認為,公元前476之前為奴隸社會,從公元前475年開始進入封建社會,這也就是“春秋戰國”的分界線。
他們的依據還有司馬遷的《史記》,其開始來記敘“六國時事”的時間也是周元王元年(前475年),所以後來的歷史書籍包括教科書都這麼劃分。
4、分界線是公元前453年。這一年發生的大事是三家滅智,春秋時期的霸主“晉國”由此名存實亡,春秋時期僅存的“禮義”由此徹底崩塌。
5、分界線是公元前403年。這一年發生的大事為三家分晉,周威烈王正式分封趙魏韓三家為諸侯,戰國七雄由此全部產生,另外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認為戰國由此開始。
1、時代變遷所致。春秋時期:政治上,各諸侯國實力增強,為了兼併和擴大實力而發動兼併戰爭;經濟上,鐵製農具和牛耕的推廣,西周時期的井田制開始瓦解,出現土地私有制;文化上出現了百家爭鳴。戰國時期:卿大夫奪取諸侯的權力,出現了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的現象;經濟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文化上,諸子百家為宣傳自己而奔走。
2、性質變化所致。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崩潰時期,表現在: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周王室衰微;經濟上的井田制崩潰;文化上,等級序列的傳統禮儀被漠視。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確立時期,表現在:戰爭不再是爭霸,而是為了統一;經濟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文化上的法制觀念逐漸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