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
春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春節的民俗活動有祭灶神、觀社火、中國結、掃塵、倒貼福字、除夕守歲踩歲等,此外,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耍龍、遊神、押舟、年例,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節期間貼春聯、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
民俗活動一∶祭灶神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民俗活動二∶觀社火
除了廟會,民間自演自娛的社火也是歷史悠久的年節娛樂活動。社火源於古老的土地神與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在以農業文化著稱的中國,土地是人們的立足之本,它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火,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遠古人們憑著原始思維認為火也有“靈”,並視之為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於是形成了尚火觀念。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隨著社會的發展,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成為規模盛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娛樂活動。
民俗活動三∶倒貼福子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每當辭l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民俗活動四:掃塵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捶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l舊的意願。
民俗活動五∶除夕守歲踩歲
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餚,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年夜飯之後,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
民俗活動六∶貼春聯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1、拜神祭祖;除夕祭祖是過年重要習俗之一,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報祭祖先的恩德。除夕,人們會擺上菜餚、倒上美酒,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以此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並祈求祖先的庇佑,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祭祀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2、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福字、橫批、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貼年紅”。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3、年夜飯:年夜飯,是年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蠔豉(寓好市)、髮菜(寓發財)、腐竹(寓富足)、蓮藕(寓聰明)、生菜(寓生財)、生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4、壓歲錢:壓歲錢(在廣東叫做“俾利是”),春節習俗之一。壓歲錢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35-36]
5、守歲:守歲,又稱照虛耗、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全家團聚,迎接新歲到來;除夕夜遍燃燈燭通宵不滅,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古時南北風俗各異,有的地方守歲習俗主要為熬年夜,即通宵守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