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歲節(年節)的形成涵蓋了人文哲學與自然規律等方面內容。
2、“年歲”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等均有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歲”即“攝提”(原始干支),又名為“歲星”、“太歲”。歲以六十甲子(干支紀年法)為運轉週期,迴圈往復。在傳承發展中後世將這套多音節的攝提紀元(歲)術語簡化為一個字,其與簡化後的干支在《爾雅》與《史記》均有對照關係的記載。如: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語出《爾雅·釋天》)。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迴圈紀元法,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是其基本內容。干支紀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東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為起始,然後順時針方向旋轉,開始一歲(年)的歷程。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曰:“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即,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謂之一歲,立春為歲始(歲首)。
1、春節的來歷:傳說,有一種叫年的野獸,每當寒冬將至,出來食人,使人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鬥中,這種兇惡的猛獸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想了一個辦法, 在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燃起熊熊大火,年聽到爆竹的響聲,便逃走了。以後,人們開始以掛紅燈、放爆竹、吃年飯來慶祝新年。
2、春節前的準備(臘月初八以後,各種年事活動便逐漸展開):祭祀灶神:灶神,又稱灶神,俗稱灶王爺。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宮,向玉皇大帝彙報情況。除夕時分再返回人間。人們擔心向玉皇大帝進讒言,所以再他去天宮的時候為他進行祭祀活動,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3、寫春聯,準備肉食,準備麵食以及理髮、沐浴,打掃衛生。
4、最早的春聯:公元965 年,後蜀皇帝孟昶在皇宮內門的桃符上寫了:新春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春聯。此後春聯成了春節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之一。也有人家喜歡貼福字,而且倒著貼。因為倒諧音到,所以倒貼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1、The Spring Festival like Christmas Day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Children like it very much because they can have delicious things to eat, pretty clothes to wear and many nice things to play with. When Spring Festival comes, people away from their hometowns usually come back and spend it with their families. People mainly do two things during the festival. One is eating, and the other is playing. They usually buy different kinds of food and make different kinds of delicious dishes, and play in different ways.
2、In the spirit of setting things straight, all account books should be balanced, debts paid off, and houses cleaned before New Year’s Day. Then houses, businesses, and streets are decked and draped with banners, flowers, and scrolls of vivid red, a traditionally lucky and demon-dispelling hue. People exchange red-wrapped gifts, most commonly the hong bao-cash enclosed in a compact red paper packet-and offer their friends propitious edibles such as red dates (whose Chinese name, hong zao, sounds like the words for “prosperity comes soon”) and tangerines ( whose Cantonese pronunciation, kat, sounds like that of the word for “lucky”).
1、春節習俗: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 ...
1、第一步用波浪線在素描紙上畫出一個邊框,可以增加手抄報的整體感。
2、第二步在畫面的左方畫一掛代表春節的鞭炮,鞭炮上面再寫上一個福字。
3、第三步在畫面的上方寫上春節快樂四個字,用燈籠把字圈起來。
4、第四步用用畫筆將畫面上的鞭炮燈籠等塗成喜慶的紅色。
5、第五步確定好文字框,再寫上和春 ...
1、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
1、拜年是中國漢族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2、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 ...
1、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 ...
1、拜年是中國漢族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2、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 ...
1、春節習俗貼春聯:按照古代曆法的規定,臘月三十這一天被稱為“大年”。在過大年這一天早上起來,需要貼門神和貼春聯。春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俗象徵,在過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是一個非常隆重的專案。
2、放爆竹:除夕夜放爆竹的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雖然現在為了環境保護,很多地方已經基本上禁止了這個習俗,但在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