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春節:相傳我國原始社會時就有“臘祭”之說不得,夏朝建立後,此俗流傳下來。《爾雅》一書說春節:“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
最早的除夕:我國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稱為“除夕”。
“除夕”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根據《呂氏春秋》中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病之鬼”,這就是“除夕”的由來。而最早提到“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的《風土記》。
最早的春聯:據《宋史》記載:宋滅蜀的前一年,(公元964年)除夕,後蜀主孟槌寫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被人們公認的第一副春聯。
最早的年畫:年畫的前身叫門畫,最早的年畫形式是門神,畫的是神話傳說中神茶、鬱壘,也有的在門上畫虎或古代勇士像,到了宋代演變為木版年畫。
最早的賀年片:早在宋代就已出現了贈送賀年片的習俗。據南宋人張世南《遊宦紀聞》裡記載,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間敬賀正旦的墨跡。“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賀正旦"就是現在賀年片上印的“恭賀新年"的意思。
最早的爆竹:春節爆竹之俗始於漢代,當時沒有火藥紙張,所謂爆竹,是用火燒竹子發出的啪啪聲。
最早的壓歲錢:據古籍《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壓歲錢最早出現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嬪妃們在春節三五結伴做擲錢遊戲,宮廷錢庫就散些錢給她們。此風在當時宮廷內是很盛行的。
1、最奇特的戀愛場所--姑娘房
雲南楚雄彝族山區的青年,談戀愛有規定的場所即姑娘房。姑娘長到十六、七歲時,就要離開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幹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織麻紡線,挑花繡朵。有小夥子來相會時,陪坐談天。楚雄彝族認為在家中談情說愛是不禮貌的,必須在姑娘房進行。
姑娘房也是相親的場所。姑娘趕歌會去了,母親必須煮好招待未來女婿的飯菜。青年們在歌會上互相認識後,如果男方中意,很快就派人來提親,若是男方在短期內沒有動靜,那就算吹了。男方提親,女方可以拒絕。無論哪方不願意,都只有等到下一次跳歌會上再另作選擇。
按照風俗,適齡女青年參加跳歌會必須領一個小夥子回家,才算有本事,同樣,男青年參加歌會也以被姑娘約走為榮。倘若一個人去,一個人回,全家都不愉快,旁人也看不起他。
2、最有趣的情書--鮮花
鮮花象徵美好。雲南西雙版納的愛尼青年男女,常把鮮花當作情書來傳遞。他們忌諱在長輩或姑嫂面前玩弄花朵。
青年男女在談情說愛時,採取的是一種隱晦的方式。男青年看上了女青年,為了試探對方的態度,先送一束鮮花給她。姑娘接到鮮花後先是嫣然一笑,然後根據自己的決斷,又送回一束鮮花給男青年。如果自己還沒有朋友,就送回單數的花朵,表示大家可以互相瞭解,接觸;若是有了朋友或是不喜歡,就送回雙數,表示謝絕。他們用以傳“書”帶“信”的鮮花是紅色或黃色,扎花的線要用黑色。
3、最古老的情書--來蘇
雲南傈僳族仍保留著古老的婚姻習俗,男女青年往往透過以物代信的“來蘇”往來訊息,談情說愛。
當一個小夥子愛上一個姑娘後,就用一張白紙或芭蕉葉包上一樣長短的茅草兩小截、完整的大蒜一個,檳榔、草煙各一撮,再加嫩綠的樹葉兩小片,面對面合在一起包住,井用紅線紮好,送給他愛著的姑娘;這就是情書——來蘇。它的意義非常豐富、有趣:兩根同樣長短的茅草,表示雙方各方面都差不多,我在許多姑娘中選上了你;完整的大蒜,表示以後兩人要相親相愛,永不分離;擯榔和草煙表示我的心熱辣辣地愛著你,想把你含在口中;綠葉表示但願我倆相好結婚;外面用紅線捆紮,表示希望兩人相愛像火一樣熱烈。
當姑娘接到小夥子送來的“情書”後,若是同意就把檳榔、草煙嚼吃了,也回一封同樣的“情書”,並加上芫荽,外面用白線紮起來。蕪婆表示願和你相好;白線表示自己清清自白。若不同意,就把相合的樹葉翻過來背靠背,再加木炭一塊。如果完全拒絕,那就再加上一截辣子,檳榔、草煙也要原物退還。小夥子接到這樣的回“信”後,就不再追求這個姑娘了。
4、最委婉的說親方式——討谷種
各民族的青年在求婚時,都有著不同的方式,雲南西盟山佤族青年的求婚方式含蓄幽默、生動有趣,與眾不同。
如果男青年愛上了某個姑娘,便請媒人去姑娘家提親。媒人先獨自一人來到姑娘家,把男青年的人品、家境,一一向姑娘的父母詳細介紹,然後告辭而去。
第二天,媒人帶著男青年到姑娘家正式求婚。待吃過水酒後,媒人便以試探的口氣對姑娘的父母說:“聽說你家的谷種很好,我們想討回去種!”姑娘的父母若是滿意這個男青年,就謙遜他說:“我家谷種是有,但是不好。不知合不合你們的意?”這時洗耳恭聽的男青年,立即高興地回答:“我們家土地肥沃,谷種撒下會長好的。”這樣,對於局外人來說,他們好似在“說東道西”,實際上親事已定。
若是女方父母不同意,他們便會推辭:“我家谷種不好,你到別家去討吧!”或者直截了當他說:“我們家的谷種還嫩,不合你們那裡的氣候!”這樣的拒絕,語言委婉,彬彬有禮,不傷感情,大家在面子上也好過得多。
5、最優雅的戀愛方式--以琵琶、口弦傳情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多以語言交流思想,表達愛慕之情,這已是盡人皆知。但是,怒族青年男女在相戀的初期就不用語言,而是以清脆的“達變”(怒族琵琶)曲調和悅耳動聽的“擬力”(怒族口弦)曲調代之。
一般來說,怒族青年男女在戀愛的初期,男青年是以琵琶來表達思想感情以傳情達意的,女青年感到自己的意中人來求愛了,也必然會以口弦對答。據說,這種對答,不僅可以表達愛慕之情,流露心中的秘密,而且還可以提出疑問,進行答辯,甚至還可以共同商討有關事宜。這樣以曲代談的戀愛方式,雙方可以不說一句話,完全靠演奏曲調,但雙方都能意會,直到情投意合為止。
據說,有的怒族青年男女從戀愛到完婚都沒有講過幾句話。這在世界各族的婚俗中不能不說是奇蹟。
6、最奇特的婚俗——搶親
搶親就是未婚男子將喜歡的未婚女子搶到自己家結婚成親,這種習俗,雲南有幾個少數民族均有,但這只是男女雙方商量好的一種婚嫁方式。然而,德宏州梁河縣的阿昌族搶親卻有所不同,分為三種情況:
一種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有了感情,但說親時女方父母不同意,這時,男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讓男方來搶親。男方按約好的日子,邀約夥伴深夜摸進女方家,拉著姑娘就跑,姑娘有意高聲喊父母,以示自己是被人搶走的。由於女方父母毫無準備,這種搶親大都順利。
二是姑娘有了自己的意中人,而父母又硬要為姑娘選定其他女婿。在兩個男子喜歡一個姑娘的情況下,其中一個男子便約同伴把姑娘搶回家中,未搶到姑娘的另一個男子,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姑娘被搶走,而不能半路擷取,這是阿昌族的規矩。
三是男女雙方在戀愛過程中立下山盟海誓,但女方中途變心,男方便組織人趁姑娘外出不備搶起就跑。 搶親到家,一進門就放鞭炮,當即拜堂。當夜或第二天一早要將姑娘領到較遠的親戚家住下,有時還要躲進深山,直到雙方家長談判妥當才雙雙回家。
7、最簡樸的婚禮——勞動
居住在雲南彌勒縣西山區的彝族支系阿細人,自古以來婚姻自主,婚禮儉樸。他們選擇物件的重要條件之一,是看對方是否愛勞動。一個相貌出眾的青年,如果好吃懶做,艱難找到物件;相反,相貌平常而勤勞樸實的青年,卻往往遇上如意的伴侶。
當阿細青年男女經過自由戀愛,決定結婚的時候,父母對兒女的婚事,一般都表示贊同。婚姻的程式,一般是女的先到男家勞動兩天,以此向男方父母認親。男家不擺酒席,也不請客。第三天,男女雙雙在一個熱心男友的陪伴下又到女家認親。女家同樣不擺酒席,不請客。按當地習俗,到女家認親的這天早上,男的要為女家挑一挑水,飯後,男女雙雙去勞動,以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當晚,雙方回到男家。在男家再幹四、五天的勞動後,又返回女家。這時,雙方中若有一方心有悔意,婚事可以就此罷休;若都表示滿意,婚禮就算完畢了。
以勤勞取人,奠定了阿細人婚姻幸福美滿的基礎,所以在阿細人當中,因草率成婚而釀成不幸結局的為數極少。
8、最奇特的離婚儀式——設宴請客
拉祜人有一種習俗:結婚不需辦備酒席;結婚這天,通常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向新婚夫婦祝福,隨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和小夥子們便伴著新郎新娘,圍著燃起簿火的火塘載歌載舞。拉祜人認為,火塘標誌著夫妻雙方有一顆火熱的心,人們圍著火塘歌舞,是祝福新婚夫婦終生相愛。拉祜人結婚這天用來招待客人的東西,是自己的旱菸、烤茶、松子、慄果之類,從來不興講排場。
但拉祜人離婚就大不一樣。根據他們的習俗,提出離婚的一方,要備辦豐盛的酒席請客,客人不必送禮。這種帶有“懲罰”性質的習俗,目的在於告誡年輕人在選擇物件時要慎重考慮,一旦結婚,就要做到終生相愛。同時,“離婚宴”還含有希望雙方今後不要相互仇視的意義。
9.世界最古老的婚禮習俗之一 ——摩梭人的阿注
雲南少數民族的婚姻習俗有趣而奇特,但其中最為獨特的要數瀘沽湖畔的摩梭人的阿注婚。阿注婚分為阿注婚、阿注同居婚、成家婚三種形態。阿注婚:阿注在摩梭語中是親密的朋友之意,其特點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各在母系大家庭中生活,結交阿注關係的夫妻沒有實質上的經濟聯絡,男子夜間到女家居住,白天回到母家,所生子女由母親或姐妹撫養,父親不撫養孩子,他撫養的是自己的外甥,而他的孩子又由阿注家舅舅撫養。在農忙季節,女方家需要幫忙,男方可以前去協助。男女之間的愛情是阿注婚的基礎,雙方一旦產生了愛情,就可以結交為阿注關係。阿注婚的特點在於維繫以母親為核心的血緣大家庭,家庭中不存在父子關係、婆媳關係、妯娌關係等。母親死後,家庭中的女子誰能幹就由誰來承擔家庭的重任。阿注同居婚:在長期的阿注婚中,婚姻形態也在逐漸轉變,由分居向同居轉化,其特點是:男女雙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生活在一個母系家庭,一般是男到女家(也可以女到男家),無論到哪家,都是母系大家庭中合理的成員。以上兩種阿注婚,同一母系血緣內,是絕對禁止結交阿注關係的。
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神話:女媧開天闢地,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幾經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俗。
【人日】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造世上生靈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攤煎餅】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吃七寶羹】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汕頭市區的菜攤,在這一天將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農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裡採他人一二株菜湊成七件,沒人說他是賊。
正月初七,民間有吃“記性火燒”的習俗。具體從哪兒傳來不太清楚,也無從考證了。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吃的餡餅,也有人叫“餡兒合子”。烙好以後吃之前在上面用筷子扎七個眼兒——“七星”,與“記性”諧音。意在讓孩子們長記性。引申到現在就是好好學習吧。(後面的解釋略顯牽強)
當了爹媽的朋友明年不妨為孩子做的吃一吃,也為我們的吃喝又找了一個藉口。
據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古人認為正月初七以晴為好,寓意人壽年豐,天下大同。漢時東方朔的《佔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可見“人日”的說法至少在漢朝時就已流傳了。
羅澍偉介紹說,在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於屏風或窗戶,也戴在頭髮上,因此,“人日”也稱“人勝節”。
專家介紹說,這一天,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有“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的習俗,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昇。此外,一些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自午夜零食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都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祭拜天公的儀式,相當隆重,在正廳天公爐下襬設祭壇,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迭高 ...
初一不出戶,今日要到親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牽,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臨到走,還有二百壓歲錢。
在北京,這一天要看望的人是親密的世交或長輩的家屬。初一拜年大多是禮儀性的,初二看望是實質性的,有了約定俗成首節日(有的城區叫“過二節”),給了來訪者一個懷念故人,安慰在世之人的機會,並可以財物相贈,表 ...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祭祀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二張前後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後方正中受祀。神碼前陳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 ...
一般商家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按說接五路是在初五,為什麼又說在初四晚上?原來,初五日才是俗傳財神生日,由於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點迎到財神,於是,這時間就一點點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那時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
嫁出去的女兒們在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 ...
祭灶的習俗在全國各地都存在,當然一些少數民族如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少數民族,是不祭灶的,但會以另外的方式進行。
在過去,祭灶是馬虎不得的,萬一灶神到玉皇大帝那你家告黑狀,那一年的運氣就慘了。所以,家家都很重視,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各種方式賄賂灶神,給他餞行西去。
一般來說,各地以臘 ...
舊俗認為灶王爺上天彙報了世間情況之後,玉皇大帝要於農歷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訪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人物傳說
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光嚴妙樂的國家,國王淨德和王后寶月光老來無子,十分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