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春節習俗在現代社會的傳承、變異與保護

春節習俗在現代社會的傳承、變異與保護

  2011年元旦,海峽兩岸春節傳統節日文化高峰論壇在浙江紹興安昌古鎮(魯迅筆下“祝福”年節文化的原型地)召開。我們選取部分論文,分兩期在本欄目發表。在此對會議的發起者和組織者王恬老師表示感謝。

  作為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春節文化幾千年來雖具體習俗多經變遷,但其核心內涵根脈不斷,傳承不衰,並隨華僑華人傳播到世界各地。近百年來,經受社會現代化的淘洗和政治風浪的衝擊,源自農業文明的春節習俗在現代中國以及海外的傳承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遭遇了顯著困境。本組七篇文章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輩民俗學家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對年節的深邃省思和精當描述,有的是異域民俗學家對中華春節文化在他國的傳播、變異和存活問題的追蹤,有的是民俗學者基於自己的調研、觀察和思索對年節的現代境遇和傳承問題的討論。

  在新年到來之際,來自海峽兩岸和近鄰友邦的民俗學者歡聚一堂,共同探討中華春節文化傳承的諸種問題,不僅具有學術交流意義,而且也是學界友人共慶佳節的一種方式。

春節習俗之小除夕、過趕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也叫“調年會”。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或幾天過春節。 有關土家族“過趕年”的傳說: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調東南沿海出征抗倭,軍令緊急,便提前過年,奔赴前線。士兵英勇作戰,立下了“東南戰功第一功”,後人為紀念此次出征,便將年節提前,習以為俗。 2.土家族先民貧困,年三十日還要給富人做工,提前過年,以便同家人團圓。 3.舊時每到年關,官軍遍來驅趕百姓,土家人提前過年,吃團圓飯,以便逃生。 4.土家先輩抗擊外來侵略,提前吃年飯,以迎戰。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

  臘月二十七,春節的腳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們彷彿都聽見了除夕的鐘聲。家家戶戶,大街上全都熱鬧了起來。在昨天吃過了美味的燉大肉以後,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雞”。民謠中“臘月二十七,殺只雞”,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為什麼要在二十七殺雞哪?這其實還是取得諧音,“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這樣一說大家就好理解了吧。其實,臘月二十七殺雞也是有講究的。殺好的雞,不在當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點。因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節日期間,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見到雞,這樣才算圓滿。另外,因為老理講究初一不能動刀,所以,這些東西當然也就要提前準備好了。 年謠稱:“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是說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春節期間的“上店趕集”雖然也有與往日集市貿易、購缺賣餘的內容,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說到在臘月二十七這天殺雞,不同的地區還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像是天津,講究只能用公雞,因為要取漂亮的外觀和其雄赳赳的氣派。另外,這天宰好燉熟的公雞要在除夕晚上的年夜飯上吃,需擺放在桌子中間,而且必須是整隻放,不能切塊;在北京,老北京人除了在這天要準備雞肉外,還要準備其他的各種肉類,蔬菜等等吃食,為的就是能準備出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和家人一起分享。 臘月二十七這天,除了要宰雞為年夜飯做準備外,人們還要去趕大集,購買各種年貨,有吃的,有玩的,一樣不落。另外,人們在這天還保留了一個傳統,那就是要洗澡。 二十七這天,除了要宰雞為年夜飯做準備外,人們還要去趕大集,購買各種年貨,有吃的,有玩的,一樣不落。另外,人們在這天還保留了一個傳統,那就是要洗澡。 傳統民俗中在臘月二十七、二十八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傳說在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氣,洗去一年來的疾病,因此,無論貧富,人人都為了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而沐浴更衣,這樣也就有了“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


春節習俗之祭灶掃塵吃灶糖

  朱仙鎮木板年畫 聚寶盆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 ...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一: 拜年佔歲聚財

  2014-1-15 19:15: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 ...

春節習俗之臘月二十五:接玉皇趕亂歲照田蠶千燈節

  2014-1-15 19:10: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臘月二十五:接玉皇、趕亂歲、照田蠶、千燈節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

春節習俗之除夕夜:貼門神貼春聯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 ...

春節習俗之接玉皇千燈節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 ...

春節習俗之臘月二十九:小除夕趕過年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過趕年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也叫“調年會”。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或幾天過春節。   有關土家族“過趕年”的傳說: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調東南沿海出征抗倭,軍令緊急,便提前過年,奔赴前線。 ...

春節習俗有關的故事

  鞭炮的由來:   鞭炮,又名炮竹。我國燃放鞭炮的習俗,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荊楚歲時記》裡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裡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那時沒有火藥,沒有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到了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