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壓歲錢的意義
春節習俗-壓歲錢的意義
每年過年對小朋友來說最高興的就是長輩們給他們發壓歲錢了,那發壓歲錢的意義是什麼?
壓歲錢的意義
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裡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因此,在分派紅包的長輩面前開啟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壓歲錢的分類
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
瞭解春節習俗的意義
1、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春節習俗-壓歲錢史話
每逢春節,長者往往要給晚輩們壓歲錢,而且多用一些連號的新紙幣,這個帶有濃厚節日色彩的習俗緣由何在,為什麼要用連號的新紙幣,恐怕很少有人知曉。
壓歲錢由來已久,古稱"厭勝錢"、"壓勝錢"、"壓崇錢"、"押歲錢"等,在錢幣系列中,它被歸為花錢類。早在漢代我國就已出現壓歲錢,以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居多,錢的正面多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兇"。"福山壽海"、"長命富貴"、"強身健體"等,還有的正面為錢文,背面為祥瑞圖案,如"北斗七星"、"龜蛇"、"老虎"、"八卦"、"生肖"等紋飾。唐朝時期,宮廷盛行春日散錢,當時人們把春節這天作為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而當時在民間還沒有拜年的習俗。宋元以後,春節被定為正月初一,春日散錢習俗就演變為長者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壓歲錢》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錢,亦謂之壓歲錢。"明清時期,長者用紅繩串連著壓歲錢送於晚輩。民國時期,方孔圓錢基本取消,長輩則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作為壓歲錢,其寓為"長命百歲",貨幣改用紙鈔後,長者喜歡選用連號的新紙鈔賜於晚輩,有a"連連好運"、"連連高升"之意,這種送連號錢給晚輩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這就是將連號錢作為壓歲錢賜於晚輩的緣由。壓歲錢的習俗源遠流長,它預示著鎮歲、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長者對晚輩的美好祝願,這種錢往往比流通貨幣大,至今民間雖亦有出現,但由於它存世數量少,質地精良,做工精細,因此,深得藏家喜愛。
來源:中國青年報網路版
春節習俗領取壓歲錢
小時候過春節,最開心的莫過於拿到壓歲錢了。每每拿到壓歲錢都特別興奮,是去買鞭炮呢?還是買好吃的呢?從來沒想過會去買學習用品。想想這些都好令人懷念,相信您也有一樣的經歷吧。
壓歲錢,又稱押歲錢,“兩府男婦小廝丫環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花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紅樓夢》53回)。又名壓 ...
春節習俗-貼春聯的意義
貼春聯的來源和意義
年關將至,有著許許多多的過年習俗。貼春聯就是其中之一。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用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應掛在門旁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 ...
各地春節習俗——天津
臘八兒: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逛娘娘宮: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 ...
各地春節習俗——臺灣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臺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大陸民間大同小異。
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臺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裡的春節習俗 ...
各地春節習俗——山東
孔府年節
孔府年節有一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
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裡。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裡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 ...
各地春節習俗——廣東
潮汕地區的過年習俗
除夕
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 ...
各地春節習俗——海南
在海南人看來,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願望,人為地做出來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為前面均加上一個“做”字,如做清明、做親家(即結婚),而北方人“過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說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舊年”即過春節。而北方所說的過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過在海南鄉下,“新年”是不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