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似是而非
解釋: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
出處:《莊子·山木》:“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
2、是非不分
解釋:分辨不出正確與錯誤。
出處:西漢劉安的《淮南子·修務訓》:"正領而誦之,此見是非之分不明。"
本末倒置: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
出處:金朝無名氏《綏德州新學記》:然非知治之審,則未嘗不本末倒置。
例句:
1、做任何工作,都有個輕重緩急,且不可本末倒置,不分主次。
2、這種混淆視聽,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十分惡劣的。
絕處逢生。
解釋:絕處指死路。絕處逢生,形容在最危險的時候得到生路。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生死攸關。
出處:出自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喜得絕處逢生,遇著一個老者攜杖而來。”
明鏡高懸:
釋義:像一面明亮的鏡子高高懸掛在面前。稱頌官吏審案嚴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銳,明察秋毫,公正無私;
出處:唐代杜甫《洗兵行》:“司徒清鑑懸明鏡,尚書氣與秋天杳。”
近義詞:鐵面無私;
反義詞:貪贓枉法;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例句:法官在 ...
謎底是廢話連篇。
廢話連篇:形容文章或言談中不必要的話太多。
出處: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有時廢話連篇,有時又儘量簡古,好象他們是立志要讓讀者受苦似的。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形容文章中心不突出。
近義詞:冗詞贅句、離題萬里、言之無物。
反義詞 ...
符合題目的成語只有一個,為既往不咎,簡介如下:
意思:咎:責怪。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出處:《論語》:“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例句:這次既往不咎,以後再辦起事來,一定要謹慎。
近義詞:既往不究。
反義詞:賞罰分明、信賞必罰。
...
解釋:駕:趕馬車。駕輕車,走熟路。比喻對某事有經驗,很熟悉,做起來容易。 出自唐·韓愈《關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後也。” 示例:到了場期日迫,只得把功令所有條件略為照顧,以求風簷寸晷,有駕輕就熟之樂。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二回。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
世代相傳。因為兩個手錶示傳承的意思,再加上“世”字和“代”字,可以組成世代相傳這個成語。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大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 ...
畏,恐懼,害怕,看見了就害怕。
出自《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近義詞:望而卻步、停滯不前、縮手縮腳、畏縮不前、畏葸不前、躊躇不前、躊躇不安;反義詞:勇往直前、挺身而出、無所畏懼、銳意進取、馬不停蹄、奮勇向前、自告奮勇。
例句,他那黑而峻厲的面 ...
此謎語為看字猜謎題,一個道字的走之底分開了指成語分道揚鑣。
分道揚鑣:“道”意為道路,“鑣”意為馬嚼子,“揚鑣”意為驅馬向前,分路而行,才力相當,各有千秋,比喻志趣不同或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幹各的事。
出自《魏書·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