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位之移人也‘’的意思是:時間久了,地位就改變了。
這句話出自明朝周容的《芋老人傳》,《芋老人傳》是清代文學家周容的一篇散文,選自《春酒堂文集》。該作主要講述一位老翁用煮熟的芋頭來招待貧寒的書生,書生覺得芋頭的味道十分香甜,吃飽以後,立誓不忘老翁的恩情。後來他做了高官,還當上了宰相,但廚師所煮的芋頭卻讓他覺得再也沒有以前那麼香甜。他便將昔日的恩人接到京城來,想要報答,老翁卻告訴他說,味道的好壞不是由於烹調方式的不同,而是由於時勢地位和個人際遇的不同,人不能因為眼前的環境而忘掉了過去。這篇寓言散文文筆流暢,生動的故事中包含著深刻的道理,言近旨遠,發人深思。
周容是明末清初鄞縣人,於詩文書畫用工皆勤,時人謂之"畫勝於文,詩勝於畫,書勝於詩"。著有《春涵堂集》。
指收到某位老師的教育教化。春風化雨,點滴入土。
出處:“時雨之化”摘自於《君子之所以教者五》,《君子之所以教者五》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原文: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近義詞:
1、化雨春風。
解釋:化雨,適時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風吹拂人;似及時的雨水滋潤大地一樣。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
2、仰昌時雨。
解釋:
“水態愈偉,山行之極觀也”意思是水的氣勢更加雄壯,是遊人看到的最壯觀的景色了。出自明代袁宏道的《觀第五洩記》,著重寫觀賞之所得,但又不侷限於視覺感受。
開頭未見其瀑,先聞其聲,以似“疾雷”的“瀑聲”為先導,喚起遊者觀賞的興趣,也喚起讀者閱讀的興趣,此先聲奪人之藝術效果也。當瀑布出現在眼前時,先寫遠觀:陡峭“郛立”的山勢,造成直瀉而下的飛瀑;崖下的“怒石”又造成騰湧飛濺轉折後注的流水,寫得氣勢博大,撼人心魄,突現了瀑布的壯美。繼寫近觀:瀑布那如絲的飛沫,透過遊人仰面“受沫”的感覺來寫,柔若“披絲”,密如“飛雨”,又突現了瀑布優美的一面。遠觀近觀,壯美優美,融合為一,構成了五洩誘人的奇景。
學而時習之的而是連詞,無意義。學而時習之意思是: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自於孔子的《論語》,千古名句,代代相傳。全句為: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說:"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 ...
1、學而時習之的“而”是順接連詞,表示被連線的兩個部分意思是順著下來的,可不譯。
2、完整的句子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自於孔子的《論語》,千古名句,代代相傳。意思是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 ...
意思是對其他人友善的人,其他人也會對他友善。
啟示:友善,可以是一個微笑、一聲問候,是生活中一些微小的細節:大街上遇到陌生人問路時耐心地講解;進出小區大門時替後面的人擋幾秒門的隨手舉動;丟棄碎玻璃時包紮一下,以免扎傷環衛工人的手,這些看似舉手之勞平凡無奇的舉動,卻體現出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折射著一 ...
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之的意思是:富和貴都是人們所追求的。
2、原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意思是: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透過正當的途徑得來,君子是不能安享的;貧與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如果不透過正當的途徑擺脫,君 ...
意思: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作用是使句意通順,取消句子獨立性。
原句譯文:想要人們沒有疑難問題也就難了。
出處:唐朝韓愈《師說》。
作者: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 ...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漢語詞彙,意思是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要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2、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譯文: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
此語出自孟子的離婁上。意思是:誠信是自然的規律,追求誠信是做人的規律。極端真誠而不能使別人感動,這是未曾有過的事;不真誠,是不能感動別人的。
誠,真實無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規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萬物都是實實在在的以及真實的,沒有虛假,真實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礎。虛假就沒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