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於洛陽,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曰武王。
曹操,155年出生,220年3月15日去世,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死於洛陽,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曰武王。
曹操,155年出生,220年3月15日去世,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1、曹操去世後被葬於高陵。曹魏建立後,曹操被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死於準確日期是 220年3月15日。
2、魏武帝曹操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割槽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1、曹操出生地: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2、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諡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朝天子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4、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