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六年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時年41歲。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縣人,生於東武陽,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
他的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太和六年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時年41歲。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縣人,生於東武陽,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
他的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1、曹植因未能得到重用,最後憂鬱而死。
2、曹植簡介如下:
曹植少有文才,善為詩文,是建安七子之一。同時曹植也是建安時代最有成就的作家,詩歌、辭賦、散文皆有傑出貢獻,還被文學評論家鍾嶸稱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曹植所寫的《洛神賦》,被公認為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之作,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就取材於這篇名賦。而東晉恃才傲物的謝靈運也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的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也因為這樣曹植以“才高八斗”名揚天下。而唐代所稱“漢魏風骨”,當首推就是曹植。
據悉,曹植是病死的,當時曹植積鬱成病,病死在山東東阿,年僅41歲。
曹植192年出生,是曹操與卞夫人所生第三子。他從小就十分聰明,十歲出頭的時候,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因為思路敏捷,早些年曾受到曹操的重視,曹操曾看了曹植的文章,問曹植是不是找人代寫的,但是曹植卻稱只要當面考試就知道了,何必請人代寫。
曹操早些年將重心放在曹植身上,甚至多次帶著曹植出征,後來,曹植因為文人氣、太子氣太重,常常任性而為,讓曹操很是失望。後來他在曹操外出期間,藉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曹操得知後大怒,曹植也因此失去了曹操的寵愛。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召令曹丕為世子。三年後,曹丕繼承王位,曹植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族王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物件。
後來,曹植雖然還懷有理想,但是現實將這些理想追求全部毀滅。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願,將其葬於東阿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