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阿瞞的由來是民間演義說書流傳時的改動,曹操小字應是阿滿,魏武帝曹操字孟德,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曹阿瞞的由來是民間演義說書流傳時的改動,曹操小字應是阿滿,魏武帝曹操字孟德,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曹阿瞞許田打圍是指的是十二生肖中的鼠,曹操想僭位稱王,又知道朝中還有很多“漢室忠臣”會反對,所以決定許田圍獵試探一下眾臣中哪些忠於皇上,哪些忠於自己。曹操要挾天子與之一起到許田打獵,並要百官隨從,在圍獵現場,天子射鹿屢射不中,曹操便接過天子手中的弓箭一箭射中,眾軍士看到射中鹿的是皇上的箭,以為是天子射中的,齊呼萬歲。曹操並不避諱,縱馬比天子向前一步,欣然接受,而且拿了天子的寶雕弓不歸還天子。此舉引起了在場漢室忠臣的憤憤不滿,其中就包括劉,關,張。當時關羽想斬殺曹操,被劉備以“投鼠忌器”為由阻攔下來。曹操與其謀臣暗中觀察眾人表情來判斷眾人的立場。
1、阿瞞是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名。
2、曹操簡介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時期魏國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舉孝廉出身,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推行有效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穩定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促使中原地區政局穩定。
3、為政舉措
(1)懲辦豪強
曹操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由於禍在中央,曹無法施展自己的意圖。到他自己掌握政權以後,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曹得冀州後,立即“重豪強兼併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
(2)唯才是舉
漢時期選拔官吏,被選用人既要有仁義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質,也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社會風氣有所好轉。210年到217年,他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
(3)愛惜將才
在御將方面,曹操拔于禁、樂進於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曹操能夠根據將領特點,用其所長。
(4)施行屯田
漢魏之間,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出現大饑荒。這一時期,糧食供應成為各軍事集團最大的問題,因軍糧不足而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