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世界屋脊之稱的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亞洲內陸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熱資源充足。高原上凍土廣佈,植被多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地之一和中華文明的發詳地之一,在華夏文明史上流傳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為主的高原文化體系。
有世界屋脊之稱的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亞洲內陸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熱資源充足。高原上凍土廣佈,植被多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地之一和中華文明的發詳地之一,在華夏文明史上流傳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為主的高原文化體系。
陸游生前僅有“小李白 ”之稱。
陸游(1125年到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陸游一生創作頗豐,據汲古閣所刻《陸放翁全集》,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記》6卷,詞2卷);《劍南詩稿》85卷(其中有古近體詩9138首);《放翁遺稿》3卷;《南唐書》18卷;《老學庵筆記》10卷;《家世舊聞》8則;《齋居紀事》36則。另有《續筆記》2卷、《高宗聖政草》1卷、《陸氏續集驗方》2卷、《感知錄》1卷、《清尊錄》1卷、《緒訓》1卷、《放翁家訓》等。
壯族地區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片海”之稱,山區、丘陵佔土地面積的82%左右。丘陵海拔一般在100~400米,坡度較緩,土層較厚,雨水豐富,光照條件好,適宜於農業、林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是壯族地區人口較為稠密的地區,也是農業和多種經營較為發達的地區。壯族地區平原少,且分佈零星,比較大的平原有右江谷地、南寧盆地、寧明谷地等,它們實際上都屬盆地。右江谷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熱條件好,發展農業十分有利,是水稻、甘蔗、芒果的生產基地,素有“桂西明珠”之稱。壯族地區石山面積大,且分佈廣,尤其是壯族主要聚居地的廣西西部地區,裸露型的喀斯特地貌佔了當地土地面積的60%以上。喀斯特地貌是“九分石頭一分土”,不大適合人類居住生存,但由於久受雨水侵蝕,形成了眾多奇特瑰麗的巖洞和地下河流,自然景色十分幽美。桂林和陽朔,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譽。廣西南寧市武鳴縣的伊嶺巖,素有“小桂林”之稱的靖西縣舊州,凌雲縣的水源洞,柳州市的白蓮洞,雲南文山州廣南縣的蓮洞、白雲洞、響泉瀑布,文山縣的仙人洞,等等,也都是天下少有的奇景。喀斯特地貌區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鋁土、錳、錫、銻、鎢等礦的保有儲量和產量,都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壯族地區還有豐富的石灰石資源,不僅分佈廣泛,而且儲量大、質地好,可建成中國南方最大的水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