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個古老的節日,很多過年風俗都流傳至今,其中有大年初三不能出門拜年的說法。
是因為有些地方把正月初三稱為赤口日,為避免與人發生口角爭執, 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所以才說初三不能出門,但這只是傳統風俗說法,並無科學依據。
春節是個古老的節日,很多過年風俗都流傳至今,其中有大年初三不能出門拜年的說法。
是因為有些地方把正月初三稱為赤口日,為避免與人發生口角爭執, 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所以才說初三不能出門,但這只是傳統風俗說法,並無科學依據。
大年初二可以出門嗎 大年初二出門有講究嗎
可以。這天出嫁女兒要回孃家,一般來說,女兒回孃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孃家的禮物必需成雙。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說這兩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大年初二回孃家注意什麼?
到了孃家見了爹孃之後,先給岳父岳母等老人們磕頭拜年;雖然這時候老人們也謙讓著說“算了吧,算了吧”,但還是挺高興地接受這個磕頭大禮。新人結婚後的第一個春節過後,是一定要專程拜年的。 春節當然是要在婆家過的,但正月初二就可以去孃家了。新媳婦回孃家,按照早先的規矩新女婿要給岳父母磕頭,由岳父母給磕頭錢。還要陪著丈夫去本家拜年的,所有的本家長輩、親戚都要拜,俗稱“磕頭”,至於是否真正磕頭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結婚第一年,小兩口一定要在初二回孃家。孃家那頭隆重地稱其為:待女婿(或叫待新親)。這次回孃家,女婿比閨女位置要高得多,他是孃家的主賓。招待新女婿的酒席很有講究,既然是請的新女婿,新女婿當然就得坐上席,陪同的必須是同輩或者是小輩,長輩一般不能在場。初二這天,光吃菜可不行,還要喝酒,既然女婿是主角,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新人結婚後的第一個春節過後,以後過春節再回孃家,就沒有這麼多規矩和講究了。
大年初二回孃家帶什麼?
50年代,物資極其匱乏,一到過年,女人們回孃家,挎一籃饅頭就去了;60年代送一本書就是最珍貴的禮物了;70年代是一個沒有了年的時代,沒有春聯鞭炮,沒有年貨糕點。隨著時代的變遷,近幾年生活條件提高,春節送禮的攀比之風開始盛行,黃金、古董、名酒、手錶大行其道,送的禮品越來越昂貴,但人情味卻越來越淡,“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互交往在我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送一本書、一束鮮花等,其象徵意義更大,不太看重物質層面的禮物。看西方的文藝作品、文學作品,幾乎沒有帶一堆禮品去做客的描述。“養生類的保健產品銷售情況比較好,上萬元的冬蟲夏草更是商家手中的香餑餑,而到今年,這些價格不菲的禮品根本比不上幾百元的普通健康食品受青睞。
大年初二的禁忌:
忌回門禮為單
大年初二,女兒回孃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孃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忌午睡
白天不可午睡,否則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裡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忌倒汙水、垃圾,掃地
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春節是我國最為隆重的之一,每每到了春節的時候大家為了討個吉利,從初一到十五便衍生了各種講究,這不眼下就春節越來越近了,下面小編就以初五為例,一起看看正月初五是什麼日子可以出門嗎。
正月初五這一天,也叫做“趕五窮”,而至於能不能出門主要看地方的講究。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有民間傳說這天是財神的生日,關於財神,民間有諸多說法,各地不一,財神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文財神 比干,武財神是 趙公明和關羽,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風俗,人們黎明早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一個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驅趕出去,屋裡各個角落打掃一遍,還有初一不出門,破五不回家之說。
正月初五出門好不好主要看地方講究吧,像小編老家那邊初五(破窮日)不允許走親戚串朋友,以免把貧窮帶給親戚朋友。不要那麼在意因為過去的舊年俗,隨著社會進步,其實有很多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也不能搞一刀切禁止,要給予其“尊重”,透過文明倡導逐步揚棄。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漢族民俗有一說,“破五”前諸多的禁忌,過了今兒個就能破了,人們便往來祝賀新年,各家邀請賀客,飲食嬉戲,新媳婦也該回孃家拜賀長親了。按清代《燕京歲時記破五》所記:“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則王妃貴主以及各官室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春。新嫁女子亦於是日歸寧。”“破五”早晨進勞苦大眾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這天忌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老話講初五出門遇事破敗。所以初五的時候人們大多都呆在家裡 ,比較少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