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有關生態災難的資料

有關生態災難的資料

  1、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是高空大氣中臭氧濃度較高的氣層,它能阻礙過多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護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長。臭氧層的破壞主要是現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學物質氟利昂進入平流層,在紫外線作用下分解產生的原子氯透過連鎖反應而實現的。最近研究表明,南極上空15—20千米間的低平流層中臭氧含量已減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損失可能高達95%。北極的平流層中也發生了臭氧損耗。臭氧層的破壞將會增加紫外線β波的輻射強度。據資料統計分析,臭氧濃度降低1%,皮膚癌增加4%,白內障發生則增加0。6%。到本世紀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層已減少了5%—10%,使皮膚癌患者人數增加了26%。

  2、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溫室氣體大令人感到窒息的溫室氣體排放令人感到窒息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排向大氣層,使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CO2大約為230億噸。比20世紀初增加20%。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遞增,這必將導致全球氣溫變暖、生態系統破壞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據有關資料統計預測,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約20cm,到本世紀末將上升65cm,嚴重威脅到低窪的島嶼和沿海地帶。

  3、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於人們過渡的放牧、耕作、濫墾濫伐等人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質量下降並逐步沙漠化的過程。全球土地面積的15%已因人類活動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水侵蝕佔55。7%,風侵蝕佔28%,化學現象(鹽化、液化、汙染)佔12。1%,物理現象(水澇、沉陷)佔4。2%。土壤侵蝕年平均速度為每公頃約0。5—2噸。全球每年損失灌溉地150萬平方公頃。70%的農用乾旱地和半乾旱地已沙漠化,最為嚴重的是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亞洲。在過去的20年裡,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飢餓的難民由4。6億增加到5。5億人。

  4、廢物質汙染及轉移

  廢物質汙染及轉移是指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國排放的廢氣、廢液、固體廢物等,嚴重汙染空氣,河流、湖泊、海洋和陸地環境以及危害人類健康的問題。目前,市場中約有7萬一8萬種化學產品,其中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系統有危害的約有3。5萬種,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災變的有500餘種。據研究證實,一節一號電池能汙染60升水,能使十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價值,其汙染可持續20年之久。塑膠袋在自然狀態下能存在450年之久。當代“空中死神”——酸雨,其對森林土壤、湖泊及各種建築物的影響和侵蝕已得到公認。有害廢物的轉移常常會演變成國際交往的政治事件。發達國家非法向海洋和發展中國家傾倒危險廢物,致使發展中國家蒙受巨大危害,直接導致接受地的環境汙染和對居民的健康影響。另據資料統計,我國城市垃圾歷年堆存量已達60多億噸,侵佔土地面積達5億平方米,城市人均垃圾年產量達440千克。

  5、森林面積減少。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排程室”,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採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如果用陸地總面積來算,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6。6%。森林減少導致土壤流失、水災頻繁、全球變暖、物種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類,已將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6、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種性減少是指包括動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種,由於生態環境的喪失,對資源的過份開發,環境汙染和引進外來物種等原因,使這些物種不斷消失的現象。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約有3000萬種。自1600年以來,已有724個物種滅絕,目前已有3956個物種瀕臨滅絕,3647個物種為瀕危物種,7240個物種為稀有物種。多數專家認為,地球上生物的1/4可能在未來20—30年內處於滅絕的危險,1990—2020年內,全世界5%—15%的物種可能滅絕,也就是每天消失40—140個物種。生物多樣性的存在對進化和保護生物圈的生命維持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7、水資源枯竭。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無所不在。然而飲用水短缺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達7萬億立方米,加之工業廢水的排放,化學肥料的濫用,垃圾的任意傾倒,生活汙水的劇增,使河流變成陰溝,湖泊變成汙水地;濫墾濫伐造成大量水分蒸發和流失,飲用水在急劇減少。水荒,向人類敲響了警鐘。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專案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流受到汙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過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汙染,汙染河流含磷量均值為未受汙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個國家為嚴重缺水,危及20億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佈在非洲和中東地區。許多科學家預言:水在21世紀將成為人類最缺乏的資源。正如人們所希望的,不要讓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最後一滴水。

  8、核汙染。

  核汙染是指由於各種原因產生核洩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反射性汙染。其危害範圍大,對周圍生物破壞極為嚴重,持續時期長,事後處理危險複雜。如1986年4月,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13萬人被疏散,經濟損失達150億美元。

有關生態環保的格言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非但不能強制自然,還要服從自然。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誰能忍受每天戴著防毒面具過日子?

  只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勝大自然。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人生欲求安全,當有五要:一要清潔空氣;二要澄清飲水;三要流通溝渠;四要掃灑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我們違背大自然的結果是,我們破壞了自然景觀的美,自然動態的美和天籟的美。

  樹立大環境意識,保護生態環境。

  大地給予所有的人是物質的精華,而最後,它從人們那裡得到的回贈卻是這些物質的垃圾。

  人們常常將自己周圍的環境當作一種免費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葡萄溝的資料

  葡萄溝是我國5A級名勝風景區,位於新疆吐魯番市區東北11公里處,南北長約8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處峽谷,人口8972人,溝內有布依魯克河流過,主要水源為高山融雪,因盛產葡萄而得名,是新疆吐魯番市的旅遊勝地。

  葡萄溝是火焰山山谷中最大的一個溝谷,像一條綠色的絲帶,飄逸在盆地中央,在葡萄溝溪流兩側,葡萄架遍佈,葡萄藤蔓層層疊疊,綠意蔥蔥。四周是茂密的白楊林,花草果樹點綴其間,農家村舍錯落有致地排列在緩坡上。


有關葡萄的資料

  葡萄為葡萄科葡萄屬木質藤本植物,小枝圓柱形,有縱稜紋,無毛或被稀疏柔毛,葉卵圓形,圓錐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發達,果實球形或橢圓形,花期4至5月,果期8至9月。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樹樹種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發現於第三紀地層中,說明當時已遍佈於歐、亞及格陵蘭。葡萄原產亞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 ...

有關孔子的資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先代為宋國貴族,因政治動亂遷居魯國,世為魯人。父親名絕,字叔,曾任魯國下級武官,為當時著名武士。孔子自幼好學,自謂“十五而志於學。”少年時學過一些藝能,“吾少也賤,故能多鄙事”。   2、青年時作過看管倉庫、牛羊的小官。三十歲左右時,學問已相當成 ...

有關重陽節的資料

  1、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 ...

有關湯圓的資料

  湯圓,是中國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同時也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歷史十分悠久。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裡又 ...

有關奈米的資料和知識

  1、奈米(nm),是nanometer的譯名,即為毫微米,是長度的度量單位,國際單位制符號為nm。1奈米=10的負9次方米,長度單位如同釐米、分米和米一樣,是長度的度量單位。1奈米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的多。國際通用名稱為nanometer,簡寫nm。   2、奈米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主 ...

有關復活節的資料英文

  1、英文介紹   Easter is one of most ancient most meaningful Christianity holidays,What it celebrates is Christs reactivating,the worlds the Christian must hol ...

有關恐龍的資料

  1、恐龍是生活在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存活下來,並繁衍。   2、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仍無人能解。地球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