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於發展智力,獲得思想薰陶。朗讀有助於情感的傳遞。朱熹要求學生從小養成正確朗讀的習慣,還要求讀書必須逐字逐句透徹理解,進而深入體會,反覆揣摩。而且朗讀中,可以讓某個字突出出來,讓人更加能理解讀的文字的意思。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資訊的過程。視覺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鑑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可以改變命運,但並不一定改變命運。
1、從性質上看,朗誦是一項對文學作品進行再創作的藝術活動,它具有表演性質,具有明顯的演出目的;朗讀只是一般的有聲語言活動,目的是為了自己或大家一起來學習或瞭解一些文章,不存在表演成分。
2、從手段上看,朗誦者除了運用自己的聲音、語言之外,面對觀眾的朗誦還可透過自己的眼神、表情、手勢、身姿,甚至可增加一些輔助效果,如音樂、化裝、燈光、佈景來強化感情的表達和意境的渲染;朗讀無需這些手段。
3、從語調上看,朗誦很注重語勢、重音、停頓、節奏及氣息技巧的處理運用,富有很強的音樂性及感情色彩;朗讀也需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但只要語意清楚、舒緩不迫、字字分明即可。
4、從文體上看,朗誦的物件僅限於琅琅上口的文學作品,如一些詩歌、散文、寓言、小說以及話劇和影視劇中的獨白、對白片段;朗讀涵蓋各種文體。
朗讀大爺
秋夜裡的後海,遠離酒吧區的喧鬧,踱步在北沿暗淡的路燈下,一個渾厚飽滿的聲音傳來……幾個月來,後海北沿,一位六旬老人以廣播腔朗讀走紅網路。他就是62歲的成麟,被網友稱為“朗讀大爺”。但“朗讀大爺”走紅,折射出的卻是現實生活中閱讀的困境。
今年8月16日《遼瀋晚報》報道:上海書展拉開帷幕,第一個論壇題為《談通識教育的無用之 用》,主持人是這樣開場的:“據報道,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而中國13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 每人一年讀書一本都不到,不過上海還好一些,上海還要高一些,每年是8本書。”雖然主持人沒有說明資料出處,但這一串數字無疑是令人驚心的,中國人不愛讀 書、讀書越來越少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說,這位主持人關於“平均每人一年讀書一本都不到”的說法,是為了襯托上海人愛讀書—— 每年8本,那麼,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課題組關於第九次全國人民閱讀調查,應該是比較客觀公正的。調查顯示,2011年我國18週歲至70 週歲公民人均閱讀圖書、報紙和期刊分別為4.35本、100.70期(份)、6.67期(份)。也就是說,中國人讀的書,每年不到4本半。剛剛獲得諾貝爾 文學獎的莫言曾說:“書越來越多,但書讀得卻越來越少。”莫言這個說法得到了著名作家王安憶等人的一致贊同。
中國人其實是愛讀書的,泱泱中華,自古便以讀書為尚。特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曾掀起過一波讀書的狂潮,讀書成為最為時尚的閒事。然而時至今天,讀書的人越來越少,甚至重新燃起一股“讀書無用論”,真是歷史的倒退、社會的悲哀。
誠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字閱讀正在進入全媒體出版時代,正在衝擊本已稀薄的紙質閱讀量。然 而,真正閱讀電子書的人又有多少?有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18週歲至70週歲公民人均閱讀電子書為0.73本,2011年雖然有所增加,但也僅為 1.42本。讀書,遠遠沒有成為人們一種習慣,更沒有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只要是閱讀,便總是好的。倘若人人都想閱讀、都愛閱讀,誰還有時間 去圍觀“朗讀大爺”?“朗讀大爺”又如何能走紅網路?聽到大家誇獎,得知自己網路走紅,“朗讀大爺”說的“我還年輕,還要不斷學習”,這話重重地敲擊著我 們的心靈。62歲的“朗讀大爺”認為自己在讀書方面“還年輕”,是否讓每天工作之餘就沉迷於酒桌、牌桌、歌廳、舞池、網遊中的我們感到汗顏和臉紅?
讀書的好處很多很多,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也很多很多。讀書吧,高爾基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 識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儘管我們不能“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讀書,但我們應該儘量抽出時間堅持讀書、多讀好書,把讀書當成生活 的重要一部分,這也是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指數的重要途徑。
中國農曆與陰曆的區別
農曆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曆法,曾長期在我國使用,該曆法中強調了二十四節氣的劃分,而節氣對於農業生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民間也有稱為夏曆、陰曆的。在 1912年以前,我國曆代一直沿用這種曆法作為正式曆法。而真正的陰曆是最古老的歷法,現今伊斯蘭國家和地區中使用的回曆,就是陰曆的一種。
...
男神和屌絲在現實生活中完全就是硬幣正反的兩個面。一個永遠是瀟灑倜儻,一個卻是處處不拘小節,兩種特質似乎永遠不會有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身上。十二星座中的土象星座由摩羯座、金牛座、處女座構成。這三個星座的共同特點是都屬於感性動物,更多的透過經驗判斷。下面來看看土象星座的男神與屌絲的區別。
摩羯男:對時 ...
12星座男孩與男人的區別,某個星座男是否成熟了呢?還是他們依舊是個小孩子?不管你是作為一個美女還是作為一個帥哥進來看這篇文章,也不管你是抱著什麼樣的好奇心來看這篇文章,你都會從中找到你自己想要的東西。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白羊座男孩:
小男孩的他們,什麼事都想求助於他人,也喜歡炫耀,凡是會大呼小叫 ...
立冬與冬至的區別
1、天文學中的區別
冬至是太陽到達黃經270度,立冬是太陽到達黃經225度。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冬至的第二天就將向北移。而立冬這天,太陽的直射點還在一天天南移。
2、氣候上的區別
立冬在古代對於中國來說,是進入冬季的標誌。而冬至表明冬天最冷的時候來到,冬至日也是數 ...
秋分與春分的區別 從這4大點區分春分和秋分
秋分與春分的區別 ——含義的區別
春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 ...
立春與春分的區別
意思不同:
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立春: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 ...
立夏與夏至的區別
1、時間跨度、太陽執行角度不同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每年5月5日或6日迎來立夏。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