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詩中描繪了巍巍的天門山、滔滔的長江、還有波濤洶湧的奇觀。
《望天門山》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釋義: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望天門山詩中的楚江指長江,因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這詩歌出自李白《望天門山》中“天門中斷楚江開”這句話,那時,李白把流經湖北宜昌縣至安徽蕪湖一帶的長江叫做楚江。
望天門山描繪了長江水的長,主要描寫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
《望天門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運用鋪陳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之美。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 ...
望天門山描繪的美景如下:
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衝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湧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
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 ...
1、這首古詩表達了詩人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詩人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全詩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
2、《望天門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
3、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 ...
第一句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衝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湧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第二句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第三句寫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 ...
《望天門山》,作者唐朝的偉大詩人李白(公元701~762)。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 ...
《望天門山》中的動詞有斷、開、流、回、出、來這六個動詞。其中“斷”顯現除了江水流勢的迅猛;“開”凸顯了楚江和天門山界限分明的視覺效應;“流”表現出了江水在動態時候的樣子;“回”表現出江流回旋時候的樣子;“出”和“來”字使整個畫面有了動態美,彷彿畫面在不斷變幻一樣。 ...
抒發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
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作品原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作者李白,生於701年,762年去世。字太白,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