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望嶽春望石壕吏分別寫於哪個時期

望嶽春望石壕吏分別寫於哪個時期

  《望嶽》寫在開元盛世,公元736年 ;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嶽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從精到細,並由望嶽聯想到將來登嶽。意境開闊高遠,氣勢雄偉渾樸。

  《春望》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十一月;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石壕吏》寫於安史之亂公元758年 ;

  這首五言古詩透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詩在藝術上的一大特點是精煉,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愛憎分明,詩風明白曉暢又悲壯沉鬱,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典範之作。

望嶽春望杜甫年齡背景

  望嶽:736年即開元二十四年,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該詩即寫於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已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春望:本詩選自《杜詩詳註》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唐肅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從鄜州前往靈武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該詩作於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杜甫,公元712年至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望嶽寫於杜甫

  《望嶽》寫於736年,是杜甫25歲時出遊齊趙時所作,正值意風發的時期,又是登臨五嶽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羈。通篇充滿想象。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一生坎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是誰

  1、《春望》的作者是杜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稱之為“詩聖”。   2、《春望》這首詩透過描寫長安破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之情,寫出了杜甫對國家破亡的痛楚,表達了自己對年華易老的感傷。   3、此詩作於肅宗至德二載(757)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軍攻進長安,“大索三日,民間財資盡掠之 ...

和江漢哪首詩先

  《望嶽》和《江漢》相比,《望嶽》先寫,《望嶽》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遊生活。《江漢》這首詩是杜甫五十七歲時所作。   《望嶽》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透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讚美了泰 ...

杜甫的背景

  這首詩寫於736年,是杜甫25歲時出遊齊趙時所作,正值意風發的時期,又是登臨五嶽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羈。通篇充滿想象。杜甫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一生坎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著名詩篇望嶽 ...

杜甫的主旨句

  《春望》的主旨句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全詩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詩透過描寫安史之亂中長安的 ...

出了泰山的哪些特徵

  《望嶽》寫出了泰山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特徵。   《望嶽》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律詩。這首詩透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地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奮發向上、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

杜甫了三首什麼內容啊

  杜甫《望嶽》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其內容如下: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洎吾隘世網,行邁越瀟湘。渴日絕 ...

杜甫的背景

  1、背景:這首詩寫於736年,是杜甫25歲時出遊齊趙時所作,正值意風發的時期,又是登臨五嶽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羈。通篇充滿想象。杜甫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一生坎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