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釋義為樹根,末釋義為樹梢,置釋義為放。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輕重的位置弄顛倒了。 出處為朱熹的《朱文公文集》:“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
模稜:含糊,不明確;兩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 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
出自《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稜以持兩端可矣。”
例句,在原則問題上,我們必須態度鮮明,決不能模稜兩可。
近義詞,似是而非,無可不可;反義詞,斬釘截鐵,顯而易見。
1、出處:唐,元結《奏免科率狀》:忝官尸祿,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2、釋義: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例句:此事多人皆可見證,豈容他一手遮天,欺上瞞下。在這種情況下,地方就開始大搞這些以次充好,欺上瞞下的伎倆。他欺上瞞下,簡直是豺狼當道。
謎底是:石沉大海:
釋義:石頭沉到海底,比喻從此沒有訊息;
出處:
元,張國寶《羅李郎大鬧相國寺》:“出門去沒一個人知道;恰便似石沉大海;鐵墜江濤;無根蓬草;斷線風箏。”
例句:
1、 每個月他都要投上二、三次稿,但每次總是石沉大海,沒有結果。
近義詞:海中撈月、稱錘落井、杳如黃鶴 ...
充耳不聞。
解釋: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出自:《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示例:這裡袁伯珍只裝作充耳不聞,一面出了告示,按戶收起捐來。――清朝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九回
近義詞:不聞不問、裝聾作啞。 ...
謎底是日薄西山。
日薄西山:指太陽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敗接近滅亡。
出處:
1、《漢書.揚雄傳上》:“臨汨羅而自隕兮,恐日薄西山。”
2、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近義詞:日薄崦嵫、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反義詞:朝 ...
未本本打一個成語為: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的解釋: 本指樹根,末指樹梢,置指放,比喻把主次,輕重的位置弄顛倒了。
出處:金朝《綏德州新學記》:“然非知治之審,則未嘗不本末倒置。”
近義詞:輕重倒置、捨本求末、削足適履等。
反義詞:以一持萬、本末相順、分清主次等。 ...
1、該成語為:青天白日;
2、該成語的意思為:天氣晴好;大白天;比喻政治清明;
3、該成語的出處為:唐代韓愈的《同水部張員外曲江春遊寄白二十二舍人》詩:“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
4、該成語的示例為:宋代朱熹的《答魏元履書》:“其為漢復仇之志,如青天白日,人人得而知之。”。 ...
1、望風披靡,意思是草一遇到風就倒伏了,比喻軍隊毫無鬥志,看到對方的氣勢很盛,沒有交鋒就潰散了;
2、成語出自《漢書杜周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
3、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文學家司馬相如寫《上林賦》虛設楚國的子虛和齊國烏有兩人豐富的言論,極力鋪陳太子上林苑的繁華。上林苑面積很大,有八條河流奔騰不息, ...
符合該謎面的答案成語為:一目十行。
釋義為:看書可以做到同時閱覽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近義詞:目下十行、五行並下、過目成誦等;
反義詞:字斟句酌、老牛破車、蝸行牛步、逐字逐句等;
出處:宋代劉克莊所著《雜紀六言五首》:“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例句:老人迫不及待地拆開信,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