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題目要求的成語,暫時只有:本末倒置。
釋義為: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質和非本質的關係弄顛倒,藉以形容把根本的事忽略,反而注重細微末端的事;
近義詞:輕重倒置、捨本求末、捨本逐末、本末顛倒等;
反義詞:以一持萬、本末相順、分清主次等;
出處:《禮記》:“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符合題目要求的成語,暫時只有:本末倒置。
釋義為: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質和非本質的關係弄顛倒,藉以形容把根本的事忽略,反而注重細微末端的事;
近義詞:輕重倒置、捨本求末、捨本逐末、本末顛倒等;
反義詞:以一持萬、本末相順、分清主次等;
出處:《禮記》:“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1、本末倒置。
解釋:本:樹根;末:樹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輕重的位置弄顛倒了。
出處:金·無名氏《綏德州新學記》:“然非知治之審,則未嘗不本末倒置。”
2、本末源流。
解釋:源:水源。流:從水源向下遊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後。
出處:宋·陳亮《與韓無咎尚書》:“本朝二百年之間,學問文章,政事術業,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3、捨本求末。
解釋:舍:捨棄;求: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處:《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輕重倒置。
解釋: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兩者的地位擺顛倒了。
出處:宋朝劉安世《盡言集·論韓玠差除不當第三》:"輕重倒置,有害政體。"
典故: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寫文章做演說就不同了,這是專為影響人的,我們的同志反而隨隨便便,這就叫做輕重倒置。”
近義詞:本末倒置,捨本逐末。
反義詞:綱舉目張,提綱挈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