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之後的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不過一共在位四年,之後朱棣叛變篡位之後,朱允炆也從此失蹤不知去處。
朱允炆的生父是朱元璋的長子,也是朱元璋親立的太子,但是因為身體虛弱的原因,生病的第二年就去世了,這導致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皇位的繼承問題。
在此期間,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為朱棣又許多地方都與自己非常相似,不管是性格還是別的方面,都會和自己一樣成為好的皇上的,不過這也只是想法,並沒有實行。
原因是朱元璋向群臣諮詢的時候,大臣劉三吾提出:如果立了立皇四子,那麼將皇二、三子立於何地?並且皇二、三子手裡都是有兵權的,很容易引起內亂讓國家的安穩受到威脅。
於是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度,將皇位傳給太子的長子,不過朱允炆長子的位置,是在父親的原配去世之後,朱允炆的母親成為正妻之後才有的,明太祖逝世後,朱允炆即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漢族,1398年6月30日至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為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洪武三十一年繼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諡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
因為朱元璋雖是標準的貧苦農民出身,但他是樂於讀書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這就使他和儒士們有了共同的語言,這也是他能得到相當一部分知識分子支援的思想基礎。知識分子不但能出謀劃策,而且在地方上有聲望,籠絡了一個名士,可以團結好一方百姓。因此,朱元璋每到一地,他都訪賢下士,軟硬兼施,千方百計地把各地名士收羅到自己摩下,日勤不怠,兢兢業業,殫精竭慮戰群雄”地打天下,直至成功,成為皇帝。
朱元璋身邊的功臣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沫英、李善長、汪廣洋、郭興、薛顯、吳禎、顧時、華高、張赫、胡海、吳復、張龍、仇成、韓政、華雲龍、郭英、耿炳文、丁德興、康茂才、吳良、楊璟、胡美、趙庸、廖永忠、傅友德、馮勝、章溢、葉琛、宋濂、劉基。 ...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聖旨開頭語多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八個字,以闡明天子的正統;
二,唐朝。在唐代皇帝的詔書中,多采用“門下”兩字,因為聖旨一般由當時的門下省稽核頒發,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的聖旨,開頭語便是:“門下,天下之本”,也有用“朕紹膺駿命”等詞作開頭語;
三,元朝。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 ...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字國瑞。原名重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哥哥:長兄南昌王朱興隆,原名朱重五、次兄盱眙王朱興盛,原名朱重六、三哥臨淮王朱興祖,原名朱重七;姐姐:太原長公主朱氏、曹國長公主朱佛女。 ...
1、建文帝是太子朱標之子,是皇太孫;
2、太子朱標早死,按照立法應當傳位於皇太孫;
3、朱標為人和善,連朱元璋都加以稱讚,是一位明君的苗子。並且為馬皇后所生,深得朱元璋喜愛;
4、如果朱元璋不傳為於建文帝,而傳為與藩王,必將因為不正統而引起皇室內亂;
5、早逝的太子朱標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 ...
朱元璋上一任皇帝是元朝的最後一任皇帝,他是順帝妥歡帖睦爾。
妥懽帖睦爾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明宗長子,元寧宗長兄。生母是聖裔邁來迪。元文宗、元寧宗相繼駕崩後,妥懽帖睦爾被太后卜答失裡下令迎回,至順四年六月初八即位於上都。至元六年,妥懽帖睦爾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 ...
朱元璋後的皇帝是明惠帝,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無諡,清乾隆元年追諡恭閔慧皇帝,史籍稱為建文帝。性寡斷。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死,由皇太孫朱允炆繼位。 ...
1、把皇位傳給了皇太孫朱允文,朱元璋很喜歡太子朱標,在朱標身上花了很多心血,本來想要傳位給朱標。但太子朱標感染風寒不治身亡,朱元璋和馬皇后商量以後傳給了朱標的兒子皇孫朱允炆,但這導致了後來的靖難之役。
2、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