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世民傳位給李治。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謀反之罪被廢,唐太宗遂將其第九子晉王李治立為太子,並對太子嚴加教管。
2、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3、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諡文武聖皇帝,唐玄宗天寶八年(749年)加諡文武大聖皇帝,天寶十三年(754年))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1、李世民傳位給李治。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謀反之罪被廢,唐太宗遂將其第九子晉王李治立為太子,並對太子嚴加教管。
2、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3、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諡文武聖皇帝,唐玄宗天寶八年(749年)加諡文武大聖皇帝,天寶十三年(754年))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傳位於第九子李治。貞觀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唐太宗李世民力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對其十分看重,嚴加管教,貞觀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薨,太子李治繼承大同,這也是唐代第三位皇帝,是為唐高宗。
李世民傳位於哪個皇子
唐高宗李治,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母親是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深厚,長孫皇后生下三個兒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以及晉王李治,最先被看好的是太子李承乾,其名字有“繼承皇業,總領乾坤”之意,但是後來意外而瘸,性格大變,後因和李泰奪嫡而被廢,自此三子去二,最終李治稱為太子。
唐高宗李治即位後,繼續執行太宗制定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勤於政事,有“貞觀遺風”之說,史稱“永徽之治”,其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滅百濟、滅高句麗,版圖面積擴張到唐朝最大。
李治在位成就
李治等級之後,致力於緩和階級矛盾,並勤勉執政,在人事方面重用太宗舊臣長孫無忌、諸遂良,有識人之明,多次提拔有能之士,永徽三年,主持編成《唐律疏議》,這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在軍事方面,更是平定漠北、滅亡高句麗等。
李世民傳位給李治李世民一共有十四個兒子,其中長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晉王李治,都是長孫皇后所生。長孫皇后是正宮,為人又極賢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對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當然要從她的兒子當中選。承乾是嫡子,又是長子,無論“立子以嫡”,還是“立嫡以長”,他都天經地義地是太子。可惜這位太子,形象不佳,表現也不好,後來索性在漢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動下謀反,事敗被廢為庶人,再也做不成皇帝夢了。李世民比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歲,相貌英俊,聰明好學,端肅多才,在太宗看來,是一定能成為一個有道明君的。然而朝中的重臣卻都很反對,主張立皇九子晉王李治。李治時年二十二歲,雖不失為一個良善青年,卻是有名的糯米糰子,一點用都沒有。但長孫無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溫厚文弱、一無所長。如果是李泰接班,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