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四川富順自流井即今四川自貢市自流井區人,是中國近現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暢銷書小說作家,1912年他以奇書《厚黑學》驚世,並自號“厚黑教主”,被譽為“影響中國20世紀的20位奇才怪傑之一”,其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其職位油水豐厚,而離任時清貧潦倒,1912年,他撰寫了轟動一時的《厚黑學》,以後陸續寫了一系列文章,1928年發表了《社會問題之商榷》,厚黑之說在抗戰末期以後以至於臺灣、海外都曾風行一時,1936年,他將歷年所作文字的一部分,融合自己的新觀點和想法,重新以隨筆體裁整理為文,在成都《華西日報》上開闢《厚黑叢話》專欄,連載發表,以後同名結集單獨成書,1936年,發表了被人稱為扛鼎之作的《中國學術之趨勢》,1938年,他又將以前曾發表過的短文《心理與力學》重新整理成書同名發表。
在電影《無雙》中,從交代的劇情中可以得知,李問正是“畫家”,而關於吳復生的故事都是自己虛構出來的。關於所有犯罪的案件,幾乎都是李問所主使的,所以李問才是真正的畫家。
吳復生是他所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吳復生的真實身份就是一個小小的香港警察,而李問在虛構的故事中僅僅借了吳復生的一張臉,而這一切就是在當初押送李問的過程中,吳復生是那位司機,所以他的樣貌被身為複製天才的李問所熟記,最終成為虛構的替身。
當然目前還有著關於阮文才是畫家的言論,從代號上可以看出,阮文也是位畫家,並且她有著比李問還要強大的繪畫天賦,正好能對上號。
第二,酒店發生內訌的時候,為什麼眾人會出現嚴重的分歧,畢竟李問才是他們的老大,秀清只不過是半途加入,不至於會有人叛變李問,那麼如果解釋說,當時在床上的不是阮文,而是秀清的話,那麼持槍的就是阮文了,如果阮文是畫家這一切還能說得過去。
從結果來看,只有阮文活到了最後,片中一句臺詞讓人印象深刻,三代製作假鈔從未被抓。而且李問是阮文的愛慕物件,為了自己愛人拼命,李問確實可以做到。所以,從邏輯上看,阮文是“畫家”的身份也能說得通。
肅宗一生頗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險遭不測;幼年、少年時代,又耳聞目睹了皇宮內院的紛爭與傾軋;成年之後,他眼見大唐帝國由繁榮昌盛轉向衰落。安史之亂的混亂政局,給他個人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臺。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兩個鮮明的主題: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組織平叛,消滅叛軍;二是“南奉聖皇”。他最後壯志難酬,平叛沒有取得最終勝利。
總之,肅宗是位亂世天子,他繼承了天寶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時嘗試解決天寶以來政治、經濟體制運作中的各種弊端,併為身後的帝國打下了一定基礎。可由於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無法對後宮、宦官勢力的膨脹進行限制,反倒給安史之亂後的重建留下了難消的隱患,這是肅宗個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國的悲哀。
評價有以下4點:
1、是大唐第一位太子;
2、禮賢下士,溫文爾雅,而且經常能夠提出治國良策;
3、一直深得父皇賞識,被朝野上下愛戴,卻不因居安而不思危;
4、對待戰敗之敵,可以不計前嫌,還安撫戰敗之敵的平民。 ...
以下是對宋真宗的簡要介紹:
1、宋真宗名叫趙恆,出生於968年12月23日,逝世於1022年3月23日,宋真宗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997年登基,在位25年,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母親為元德皇后李氏。
2、宋真宗在位的25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史稱“鹹平之治 ...
李靖,字藥師,雍州三原人。
唐朝傑出的軍事家。
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
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
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等職,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
冊贈司徒、幷 ...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日本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國人的評價是: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 ...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唐朝第二位皇帝,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堪稱“千古一帝”。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運籌帷幄,在李衛公答對中對其軍事思想給予了詳細介紹。 即位後,統一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同時執行夷漢一家的政策,是歷史上民族關係最為良好的時期,在促進民族 ...
李宗吾的作品有:《中國學術之趨勢》,《心理與力學》,《厚黑學》,《我對聖人之懷疑》,《社會問題之商榷》。
李宗吾(1879年2月3日至1943年9月28日),四川富順自流井(今四川自貢市自流井)人,其早年加入同盟會,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系四川大學教授,歷任中學校長、省議員、省長署教育廳副廳長及省督學等職 ...
不是。李紳,字公垂,亳州譙人,生於烏程縣,中書令李敬玄曾孫。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惠山寺讀書。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