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李白與莊子

李白與莊子

  李白與莊子有種無從說明卻昭然若揭的師從關係,李白的詩歌與莊子的文章,在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上,都有許多相似之處。莊子與李白的作品有著五個方面的共同特色:豐富和奇幻的想象,大膽又任意的誇張,直率、質樸但卻豪放、肆縱的語言,超凡脫俗的意境,深刻的思想或諷刺、辛辣的筆觸。道家的哲學思想主要是“自然無力”,提倡自然,而李白作品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正是對道家思想最恰當的詮釋。李白的“觀化入寥天”、“一樽齊死生”與莊子的“物化”與“逍遙”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也是道家虛靜、坐忘和心齋的具體表現。

戰國大勢與莊子生平

  弁言:戰國紀年,錯訛無窮

  研究戰國諸子思想,必先了解諸子生活的戰國時代,必先了解諸子生平和思想源流,以及論敵生平和思想源流。

  由於秦滅六國之後,盡焚六國史書,因此司馬遷著《史記》時,戰國史僅有依據《秦紀》的秦國紀年基本無誤,六國紀年只能據《秦紀》推斷。除了周室紀年、楚國紀年也基本無誤外,其餘五國紀年錯訛無窮。

   這一窘況本該於西晉太康年間汲冢出土魏國編年史《竹書紀年》後迎刃而解,可惜此書又於兩宋間亡佚。儘管亡佚前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已依據《竹書紀 年》對《史記》的戰國紀年稍加釐正,但一來釐正很不完備,二來《竹書紀年》止於“今王(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因此戰國史至今一團亂麻。雖經諸多 學者殫精竭慮考訂勘誤,但至今頗多異說,往往連主流意見也未得其正。比如《辭海》所附《戰國紀年表》綜合了學界的主流意見,參考吸收了陳夢家《六國紀 年》、錢穆《先秦諸子系年》、方詩銘《中國歷史紀年表》等,但《辭海》1979版與1999版所附《戰國紀年表》卻不同,後者有時糾正了前者之錯,有時卻 將原本不錯者改錯,有時兩者相同而皆錯,有時兩者相異而皆錯。

  戰國紀年的錯訛,使繫於戰國紀年的諸子生平也撲朔迷離,進而導致諸子思想的研究也陷入困境。許多莊學家(研究其他諸子者亦然)都用錯誤的紀年證明其臆測,由於年代錯訛,因果顛倒,其所闡釋的莊學義理離莊學奧義甚遠。

   我為了研究《莊子》而研究戰國史和諸子學二十多年,對任何疑難都不敢迴避,稍欠把握就不敢動筆。在充分吸收前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理順了戰國時代十九 國的紀年,尤其是理順了不屬“戰國七雄”但研究《莊子》無法迴避的宋國史和中山國史。我考定的許多紀年,與主流觀點相異。

  在闡釋莊學奧義之前,必先了解莊子生平及天下大勢。只有先明莊子生平及天下大勢,才能領悟莊子為何要這麼寫,究竟在說什麼。

  一、莊子宋人,宋王暴君

  公元前369年(下略“公元”二字),宋闢公(前380-前340在位)十二年,莊周生於宋國蒙城,今安徽蒙城。

  前340年,莊子三十歲,宋闢公卒,諡桓侯。其子剔成(前340-前338在位)繼位。

  前338年,莊子三十二歲,宋君剔成之弟逐兄篡位,剔成奔齊,無諡。剔成之弟名偃。錢穆先生業已考定無誤,宋君偃在位長達五十二年(前337~前286),《史記·宋世家》誤為四十七年(前332~前286),《史記·六國年表》誤為四十三年(前328~前286)。

  前328年,莊子四十二歲,宋君偃繼齊、魏之後,成為第三個稱王的戰國諸侯。稱王前在位十年,稱王后在位四十二年,死後諡康王。

  宋康王是中華歷史屈指可數的暴君,《呂氏春秋·淫辭》記錄了他的兇暴:

  宋王謂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殺戮者眾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對曰:“王之所罪,盡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為不畏。王欲群臣之畏也,不若無辨善與不善而時罪之,若此則群臣畏矣。”居無何,宋君殺唐鞅。

  前286年,齊湣王滅宋。宋康王出奔魏,卒於魏之溫城(《史記·魏世家》魏昭王十年)。齊之滅宋,得魏、楚出兵相助,故魏、楚得以瓜分宋地。莊子於宋滅之年去世,死後故邑蒙城歸楚,因此後世有異說,誤傳莊子為楚人。

   從三十二歲到八十四歲去世,莊子在宋康王暴政陰影之下生活了五十二年。宋康王是宋國史唯一之王。《莊子》中的“宋王”(莊子生前不可能知道宋王諡康,為 隱晦其旨又不可能稱名),乃至一切古籍所稱“宋君偃”、“宋王偃”、“宋偃王”、“宋康王”、“宋王”,指的都是這個暴君。研究莊學,不能不瞭解宋康王。

  莊子著書,既要避免生前己身被宋康王誅殺以及己書被宋康王剿滅,又要預防身後其書被後世暴君剿滅,因此莊子的表達不得不極其隱晦。

李白與安陸翰林雞

  “翰林雞”,是楚北安陸市太白酒樓烹製的系列太白菜餚之一,此餚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職之意。其製作系用整雞首先醃漬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後去骨切塊,上盤整理成原雞形。另以蛋黃糕雕刻“翰林雞”三字,置雞首前,並以雞湯、磨菇入味和以若干小蝦球點綴,經復蒸烹製成。可謂制工精細,造形生動,形神兼備,質佳味美。

  據有關史籍記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自26歲出川入楚,於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春來到安陸。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道:“見鄉人相如大誇雲夢之事,雲夢有七澤,遂來觀焉。”李白寓居安陸時,結交了不少名人,並以“酒隱安陸,蹉跎十年”而著名。傳說他飽覽古澤楚風后,常豪飲高歌,語驚四座,其才華深受唐高宗時的宰相許圉師(安陸人)的賞識,次年並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予李白。

  “氵員水波於酒,碧山俏作詩”。李白十年酒隱安陸,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名篇,以及關於李白活動的不少珍貴貴跡。經安陸研究太白辦公室考證,詩人當年的飲食生活表明李白平素嗜酒佐食之物,最喜食雞、鴨、鵝、魚及蔬果菜餚,也吃牛、羊肉和野味精,唯獨不食豬肉。友人素知詩人生活癖好,故常以雞、鴨、鵝等作菜佐酒助興。在眾多酒餚中,而李白尤對“烹雞”最感興趣。這在後來李白出遊離開安陸,當他接到朝廷詔令時,還回想過烹雞的美味精。曾作詩曰:“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童嘻笑牽人衣”。由此流露出詩人功名即在眼前,興高彩烈,志得意滿,而痛飲白酒,笑嘗烹雞的得意情景,不久李白便入京任翰林職。

  傳說“翰林雞”一菜,就是友人為欽佩詩人才華而精心製作的佐酒佳餚之一。因詩人李白向喜食烹雞,故後人便呼之為“翰林雞”,緣出於此。


李白宜昌三遊神仙雞

  三遊神仙雞,是湖北宜昌市一道傳統菜,系選用肥嫩仔雞為原料,經宰殺治淨後,以整雞置砂缽用多種調味料醃漬,再加高湯及香料、冰糖等調料燒沸,然後移小火(火靠)至汁濃雞熟裝盤。色亮香醇,原汁原味。   藝術中國   相傳,三遊神仙雞的得名,源於宋代“三蘇”。早在北宋嘉裕元年(公元1056年)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 ...

李白杜甫的不同點相同點

  一、不同點:   1、創作題材不同:   李白是主觀感受很濃,浪漫派,寫虛,浪漫主義。   杜甫是寫具體的事物,反映現實,現實派,寫實,現實主義。   2、意象不同   李白的意象疏朗、寫意。如寫大鵬、青山明月等。   杜甫的意象深沉、凝重。如寫激流高峽、秋楓瘦馬、鳳凰等。   3、風格不同   李白善用 ...

李白杜甫分別代表了什麼主義

  李白代表浪漫主義,杜甫代表現實主義。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杜甫,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即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 ...

李白宗楚客是什麼關係

  李白是宗楚客孫女的丈夫,宗楚客的孫女是李白的最後一任妻子。   宗楚客:唐代大臣,宰相,詩人。字叔敖,蒲州人,祖籍南陽。高宗時舉進士,武后時累遷戶部侍郎。後因奸贓罪流放嶺南,歲餘召還。神功元年,升任宰相。與武懿宗不和,貶為播州司馬。長安四年,復為宰相。唐中宗時,封郢國公,官至中書令,與紀處訥同為韋后心腹, ...

李白杜甫

  李白與杜甫同是唐代時期中國最著名的詩人。被後現代人合稱為“李杜”。杜甫比李白小11歲,一位是浪漫主義的典範,一位是現實主義的代表。其成就勢均力衡,都是官場敗北,李白把思想與情懷寄予山水,杜甫卻關心民間疾苦。杜甫的天賦稍遜於李白,但仍能寫出不朽之作更為難得,這得益於他的勤奮,也得益於他嚴謹治學的態度。官場的 ...

李白杜甫被世人合稱為什麼

  現代一般多指李杜為唐朝大詩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並稱,也有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李商隱和杜牧為小李杜。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他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緻的 ...

李白杜甫合稱什麼

  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