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2年——公元756年在位。卒於公元762年。
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陽,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也稱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李隆基英明果斷,多才多藝,知曉音律,擅長書法,儀表雄偉俊麗。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李隆基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開元盛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加上政策失誤而導致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衰敗。公元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
李隆基後面的皇帝是李隆基第三長子,李亨。在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也因為這場禍亂,促使李隆基提前成為了太上皇。李隆基之後的皇帝是李隆基三子李亨。李亨是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稱帝后,再回到長安的皇帝,所以也可以說是安史之亂提前讓他登上了帝位。
李亨,即唐肅宗。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璵、李紹,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唐肅宗一生頗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險遭不測。幼年、少年時代,又耳聞目睹了皇宮內院的紛爭與傾軋。成年之後,他眼見大唐帝國由繁榮昌盛轉向衰落。安史之亂的混亂政局,給他個人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臺。
1、李隆基後面的皇帝順序是: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恆--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曄--唐哀帝李柷。
2、唐哀帝李柷是唐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唐景宗李柷史稱“唐哀帝”。他是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公元904年9月27日-公元907年5月12日在位,在位3年,被廢。次年死,享年17歲,葬於溫陵。唐哀帝即位時,不過是藩鎮手中的一個傀儡皇帝。
3、天祐二年(905年),掌握實際權力的梁王朱溫(朱全忠)見廢帝滅唐時機已到,便先將唐朝朝臣全部殺光(見白馬驛之禍),接著在天祐四年(907年)又逼李柷禪位,降為濟陰王,自己做了皇帝,改名朱晃,是為後梁太祖,建國號“大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至此,立國總計290年、傳21帝的大唐王朝滅亡,中國進入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李隆基之前共有8位皇帝: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漢族,又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竇皇后。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發動政變,殺死韋皇后,擁其父李旦即位,被立為太子。延和元年,受禪即位,改年開元。唐玄宗開元年間,社 ...
晚年玄宗憂鬱寡歡,寶應元年農曆四月五日(762年5月3日),太上皇玄宗駕崩,終年78歲,葬於唐泰陵,同年久病已久的唐肅宗亦駕崩,唐代宗李豫繼位,李豫原名李俶,唐肅宗李亨長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計武則天和殤帝,762年-779年在位)。 ...
李隆基出生的時候正是武則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時候,所以他小時候就經歷了錯綜複雜的宮廷變故,這也許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堅定的性格。他小時候就很有大志,在宮裡自詡為阿瞞,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見。 在他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馬上怒目而 ...
先天元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 ...
李隆基當了44年的皇帝。李隆基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公元712年8月3日即位,是為唐玄宗,改元先天。公元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 ...
第一任唐高祖李淵,第二任唐太宗李世民,第三任唐高宗李治,第四任唐中宗李顯,第五任唐睿宗李旦,第六任唐中宗李顯,第七任唐睿宗李旦,第八任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先天元年至天寶十五年在位,因安史之亂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代極盛時期的皇帝。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 ...
透過政變奪權。
經過:唐隆元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等人穿便服,進入禁苑,到苑總監鍾紹京住處。入夜後,萬騎果毅李仙鳧、葛福順、陳玄禮等軍官都先後來到,請李隆基釋出命令,終於定於七月二十一日夜發動政變。當夜,葛福順突襲羽林營,誅殺韋后黨羽韋跨、韋播、高嵩,策反了羽林軍,並攻入玄德門,李仙鳧亦引兵攻入白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