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李隆基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李隆基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李隆基是武則天的孫子,他的父親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他的母親全都被武則天給殺害了,無論是親生的還是後來的繼母都被殺的一乾二淨,而且是秘密殺害,不知為何。

  李隆基年幼的時候是由其姨母撫養成人的,應該沒有見到過自己的親生母親。而且在他年幼的時候就得到了武則天的喜歡,但是他並不知道就是這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把自己的孃親殺害了。

  其實就算他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被自己的奶奶殺害的也沒有辦法,畢竟兩邊都是自己的親人,又不能殺了自己的奶奶為母親報仇,所以最終就只能默默的讓這件事情過去,塵封在歷史之中。

  不過要說李隆基跟武則天的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尤其是在政治方面,李隆基的謀略和才幹全都是隨了這位曾經對他寵愛有加的奶奶。所以後來李隆基才能夠讓唐朝繁榮起來,走上一個巔峰。

歷史上,李隆基和武則天的關係

  關於武則天,這是一個頗有歷史魅力的名字,歷來是一個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人物,在民間故事中對這位女皇帝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讓我們來看看她李隆基的關係是個怎樣的關係。

  武則天做了大周皇帝之後,曾經被“誰可接班”的問題困擾了許多年。比如,她遲遲沒立太子,是沒有合適人選嗎?應該不是,趙炎以為,是繼承方式的緣故。按照父系社會的傳統,中國古代皇權都是在一家一姓中傳遞的。

  這種繼承方式讓她很是為難:如果讓兒子繼承帝位,那倒是一家了,但卻跟自己不是一個姓;如果把皇位傳給侄子,跟自己是一個姓了,可又不是一家。她將下崗皇帝李旦(武則天幼子)稱為“皇嗣”(身份近似於太子又不是太子),就是這種困擾下的無奈之舉。

  當時的國號儘管叫大周,但是,朝野上下仍心向李唐皇室。如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敬暉等大臣都是唐中宗李顯(被廢為廬陵王)的支持者,武則天身邊的重臣李昭德、狄仁傑、吉項等人也反對武則天立侄不立子;民間老百姓更是言必稱“我大唐如何如何”,鮮有以大周為榮的。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業以匡復大唐為名在揚州起兵,短短數日即聚眾十餘萬,老百姓可謂一呼百應,當時武則天還未稱帝呢,民心就已經昭然若揭了。

  事情是這樣的,復興後的突厥可汗默啜,歸順了大周。武則天命內侄武延秀前往突厥,準備娶默啜女為妃,搞政治聯姻。默啜以武延秀非李氏為由不但不允婚,反而將其拘留,並揚言要用武力幫助李氏恢復唐朝。此時,曾被大周與突厥聯軍修理得很慘的契丹,聽說突厥要跟武則天叫板,立刻又囂張起來,公開表示支援突厥“匡扶李唐”。武則天也不是好惹的,對內利用酷吏搞鎮壓,對外則命其內侄武重規等領兵45萬反擊默啜,但毫無成效。

  這裡不得不說到另外一個小巧合,那就是武氏子弟的整體不成器。以武承嗣為例,他為了能當上太子,使盡了渾身解數,連出狠招,把皇嗣李旦折騰得死去活來,到死也不能如願。武承嗣算是武家比較傑出的代表人物了,但人品實在是不怎麼的,連武則天也瞧不起他,笑話他“善阿諛,乃奸吏也”。武氏其他侄孫輩,也多為宵小,在外領兵的,打不了勝仗,在內理政的,只知道欺壓同僚。

  如果不是李唐民心所向,如果不是出現朝野輿論壓力和外部反周力量聯盟,如果不是因為武氏子弟的整體不成器,以武則天的強悍性格,李家子孫想再登上皇帝寶座,恐怕就是白日做夢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巧合,武則天最終不得已立其子廬陵王李顯(武則天第三子)為皇太子,又任命李顯為河北道元帥,總攬兵權,基本解決了接班人問題

  為何立李顯為皇太子?武則天有四個兒子,大兒子、二兒子都被她殺了。剩下的兩個兒子中,李顯曾經是唐中宗,其弟弟李旦也做過唐睿宗,此時,立長不立幼的制度根本不具約束力,且武則天似乎一直不太喜歡李顯,軟禁了他十四年。唯一可以解釋的原因是,李旦不想做皇帝。如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太后欲復政於睿宗,李旦固讓,請武太后繼續理政”。一個不喜歡,另一個不想做,迫使武則天在第三代孫子輩中尋找接班人。

  武則天的孫子們,按照李家族譜,應該是重字輩,如李顯的四個兒子分別叫李重潤、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但是,她給李旦的四個兒子起名字,就沒有按族譜規矩辦,顯然大有深意:希望接班人在李旦的兒子中產生。

  為李旦的長子起名李憲,又取名李成器,就反映出武則天的這種期望心理,可惜李憲名不符實,不具理政才能,後來得名“讓皇帝”,讓她多少有些失望。685年,李旦第三子出世的時候,武則天給他起名李隆基,再一次寄予了莫大的期待,686年,甚至想“還政於睿宗李旦”,也印證了這種期待。

  李隆基沒有讓奶奶失望,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大志向,性格養成果敢剛毅,在宮裡自稱“阿瞞”,明白無誤地告訴別人,他想學曹操那樣匡扶大唐社稷。在他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大將軍(掌管京城守衛的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喝道:“這裡是我李家的朝堂,幹你何事?竟敢如此訓斥我家騎士護衛!”弄得武懿宗看著這個小孩兒目瞪口呆。

  武則天得知後,不但沒有責怪李隆基,反而對這個年小志高的小孫子備加喜歡,到了第二年,加封李隆基為臨淄郡王。掌權的武氏族人哪裡瞧得上這個小不點兒,居然還譏笑李隆基“人小鬼大”只有武則天心中很安慰:“此兒為吾家麒麟矣!”

  公元696年(萬歲通天元年)四月,武則天為封禪嵩山做準備,親自撰寫《曳鼎歌》:“羲農首出,軒昊膺期。唐虞繼踵,湯禹乘時。天下光宅,海內雍熙。上玄降鑑,方建隆基。”鑄九鼎,搬放於通天宮。

  此鼎銘文以李隆基的名字收尾,許多學者認為是巧合,但趙炎不這麼認為。《曳鼎歌》準確無誤地向朝野發出了兩個資訊,一是武則天為自己的君權正名,我做皇帝,歸功於天,我的君權屬於神授,這是上天降下的符瑞,叫我建立隆盛的大周基業;二是為接班人人選做政治鋪墊,能夠繼承我的基業之人,唯有孫子李隆基。這一年,李隆基十一歲。

  至此,武則天的接班人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當然,還屬於“內定”,因為許多障礙依然存在。以後的六年裡,武則天基於這個“內定”,一步步為李隆基順利接班清除障礙,創造了許多有利因素。

  早在686年,武則天殺李顯的趙皇后,歷史學家曾說是一個謎團,現在看來不是了,應是武則天為小孫子李隆基預先設定的一個機會。殺了趙皇后,韋妃必然上位,而韋妃這個人,武則天是看準了,日後必為禍朝廷。亂則治,大亂必有大治,出大才,這是歷史規律。武則天是按規律行事的人,她不能預料李隆基一定會成才,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按歷史規律行事,機會總是有的。

李隆基是武則天的什麼人

  唐太宗之後是李治,即唐高宗。其後是中宗李顯又名哲,睿宗李旦,武后武瞾,即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後來中宗李顯又名哲又復唐國號,睿宗李旦又做了幾年皇帝后為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第三子,而李旦是武則天第四子。即李隆基為武則天的孫子。


求幾部惠妃的小說

  1、《穿越:金枝欲孽》,作者:姒水湄。   簡介:帝本多情,帝本薄涼。他給她最柔情的糾纏,他許她最蜜意的許諾。可,所謂的君恩,所謂的許諾,終化作利箭穿心。   2、《夜色難撩:情挑夜魅君》,作者:九慕陽。   簡介:誰設計誰,最終又剩下誰跟誰?她已心力交瘁,與他一起墮落,沒想到,那廉薄的愛僅僅是為了那顆跳 ...

太平公主的關係

  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姑姑,所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姑侄關係。太平公主跟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是兄妹,她跟李隆基姑侄二人曾聯手對付韋后,韋后倒臺後,太平公主跟李隆基的矛盾也越演越烈。後來這兩人因為權力反目,勢同水火。李隆基是太平公主兄長李旦的兒子,太平公主和唐睿宗李旦都是武則天所生,是親兄妹,她是李隆基的姑姑,比李隆 ...

在歷史上是什麼關係

  歷史上有李牧這個人,但卻不是在唐朝,而是在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人(今邢臺隆堯),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公元前 ...

唐玄宗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則天的孫子,即祖孫關係。   武則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後來被李世民之子李治看上,深受其寵愛,甚至登上後位,併為李治生下了四個兒子,李隆基的父親是武則天的第四子李旦,後被過繼給了李旦之兄李弘,因此李隆基是武則天的孫子。 ...

韋后關係

  歷史上武則天和韋后是婆媳關係,韋后是唐中宗李顯的皇后,而李顯又是武則天跟唐高宗李治的兒子,所以韋后是武則天的兒媳婦。然而韋后野心很大,她也想要像武則天那樣稱帝,結果到頭來東施效顰,韋后在政變中被李隆基給殺死了。   韋皇后,名字不詳,京兆府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中宗李顯第二任皇后,豫州刺史韋玄貞之 ...

上官婉兒是什麼關係

  1、君臣關係,婉兒權掌天下的權力來源並依附於武則天,也被武則天牢牢掌握著。   2、上官婉兒(唐代著名才女):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人 ,祖籍隴西上邽 ,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 ...

唐高宗什麼關係

  夫妻。唐高宗是武則天的丈夫。武則天是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是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   武則天十四歲時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後為皇后,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臨朝稱制;天授元年,自立為帝,建立武周,定都神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