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主旨句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登高》是杜甫一首有名的七言律詩,是詩人五十六歲流離到夔州時,重陽登高,面對深秋景色憂國思家,感時傷懷而作。因其雄渾悲涼的意境,工整齊協的格律而被稱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詩首聯由描寫深秋登高所見的江天景色開始,詩人獨自登上白帝城,極目四望,看到的是孤清的水中小洲,盤旋江上的水鳥。聽到的是深山中的猿嘯長鳴,哀綿不絕。這兩句給我們勾勒了一幅廣闊的清秋圖,在眾多景物中突出了作者“獨”的心境。
登高的主旨句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登高》是杜甫一首有名的七言律詩,是詩人五十六歲流離到夔州時,重陽登高,面對深秋景色憂國思家,感時傷懷而作。因其雄渾悲涼的意境,工整齊協的格律而被稱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詩首聯由描寫深秋登高所見的江天景色開始,詩人獨自登上白帝城,極目四望,看到的是孤清的水中小洲,盤旋江上的水鳥。聽到的是深山中的猿嘯長鳴,哀綿不絕。這兩句給我們勾勒了一幅廣闊的清秋圖,在眾多景物中突出了作者“獨”的心境。
杜甫《登高》的主旨句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字子美,漢族,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創作了《春望》等名作,乾元二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1、情景交融,筆法錯綜變化卻又相互照應。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落筆的角度雖然不同,但都圍繞著詩的中心——“悲秋”。在寫景之中,又有聲(風聲猿啼聲)有色(沙白渚清),有動(鳥飛葉落)有靜(沙渚),有區域性景(首聯),有整體景(頷聯)。而且一三兩句相承接,都是寫山景;二四兩句相承接,都是寫江景。
2、在抒情上,頸聯的“萬里”與“百年”又與頷聯的“無邊”與“不盡”相互應,從時空兩處著筆,由異鄉漂泊寫到多病殘生;尾聯從白髮日多,因病停杯,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兩句相承接,都是寫悲苦;六、八兩句相承接,都是寫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詩的內容上又是互相緊密聯絡的。全詩情景交融,渾然一體,中間雖有如此豐富的內容,如此複雜的感情,但筆勢卻一氣直下,造成了一個既有變化又和諧統一的藝術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