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松竹梅各有什麼高貴品質

松竹梅各有什麼高貴品質

  松柏象徵堅貞。松枝傲骨崢嶸,柏樹莊重肅穆,且四季長青,歷嚴冬而不衰。《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與竹、梅一起,素有“歲寒三友”之稱。文藝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徵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以竹象徵氣節。竹子挺拔秀麗,歲寒不凋,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來比喻人的氣節。以梅象徵堅強不屈。梅的枝幹蒼勁挺秀,寧折不彎,被人們用來象徵剛強不屈的意志;而迎風斗雪怒放的梅花,則最先給人間透露春的氣息以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

歲寒三友松竹梅中竹具有什麼品質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徵。

  所謂“歲寒三友”,即將松樹、翠竹、梅花。

  松樹四季常青,姿態挺拔,葉密生而有層雲簇擁之勢,欹斜層疊,不啻馬遠、劉松年筆意。在萬物蕭疏的隆冬,松樹依舊鬱鬱蔥蔥,精神抖擻,象徵著青春常在和堅強不屈。松樹的品格是國人最為崇拜的。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徵,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冬不凋,清秀而又瀟灑。古往今來,“不可一日無此君”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韻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的姿容、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漫天飛雪之際,獨有梅花笑傲嚴寒,破蕊怒放。

松竹梅表示哪個成語

  這三種植物在寒冬時節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徵,傳到日本後又加上長壽的意義,松竹梅合成的歲寒三友圖案還是中國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築上常用的裝飾題材;

  出自於:明,無名氏的啊《漁樵閒話》第四折:“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

  由來: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遭權臣迫害,被捕入獄,經王安石等人營救,始得從輕定罪,安置黃州管制,蘇軾在東坡栽了稻、麥等農作物,又築園圍牆,造起房屋來,房子取名“雪堂”,並在四壁都畫上雪花,園子裡,則遍植


分別屬於什麼植物

  1、松:種子植物的一屬,一般為常綠喬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節油。樹皮多為鱗片狀,葉子針形,花單性,雌雄同株,結球果,卵圓形或圓錐形,有木質的鱗片,木材和樹脂都可利用。   2、竹:屬於被子植物中的單子葉植物。分佈在亞熱帶地區。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樹。通常透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也可以透過開花結籽繁衍 ...

打一成語

  是指松、竹、梅三種植物。因這三種植物在寒冬時節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徵,也藉以比喻忠貞的友誼。傳到日本後又加上長壽的意義。松竹梅合成的歲寒三友圖案是中國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築上常用的裝飾題材,同時歲寒三友還是中國畫的常見題材。 ...

的相關知識

  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   松是堅貞不屈的典範。因為松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屈不撓的。它一年四季都筆直地站在那裡,紋絲不動,像守在邊疆的解放軍戰士。它的葉子是綠的,一簇一簇的,像無數根針一樣,時時刻刻都在保衛著祖國,猛刺著敵人。松從來都是綠的,從不變黃,從不凋謝,從不自傲。別的樹跟它比起來,就顯懦弱了。   ...

成語

  松竹梅成語如下:   松:.松柏常青、餐松啖柏、松窗聽雨、玉潔松貞、松齡鶴壽、松喬之壽、蒼松翠柏、歲寒松竹梅成語松柏、竹苞松茂、石爛松枯、松菊猶存、松風水月、鬆鬆散散、鬆鬆垮垮、鶴骨松筋、鶴骨松姿、松柏之茂、松柏之壽、松柏之志、松筠之節、松蘿共倚、松茂竹苞;   竹:鳩車竹馬、勢如破竹、胸有成竹、竹馬之好 ...

關於的對聯

  1、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 ;2、寧知霜雪後,獨見松竹心 ;3、梅花鐵為骨,綠竹虛作心 ;4、風吹竹葉龍擺尾,雨打雞冠鳳盧頭 ;4、風搖竹影有聲畫,雨打梅花無字詩 ;5、雪裡梅花稱俊傑,霜中菊蕊是英豪 ;6、松花漫天千年藥,桐葉滿雲五色香 ;7、松陰一徑白雲溼,花影半簾紅日遲 ;8、秋竹虛心風霜難 ...

急需描寫的成語

  摽梅之年、鶴子梅妻、梅妻鶴子、妻梅子鶴、青梅竹馬、水火相濟、哀絲豪竹、成竹在胸、尺竹伍符、吹竹彈絲、垂名竹帛、翠竹黃花、彈絲品竹、刀過竹解、調絲品竹、調絃品竹、東南竹箭、豪竹哀絲、急竹繁絲、金石絲竹、鳩車竹馬、柳門竹巷、芒鞋竹笠、茂林修竹、名垂竹帛、鯰魚上竹、喬松之壽、松柏寒盟、松柏後凋、松柏之茂、松柏之 ...

所代表的精神分別是什麼

  一、松   1、定義:四季常青。   2、意義:堅毅挺偉,冰雪中仍挺立。   二、竹   1、定義:寧折不屈。   2、意義:節正中空,冰雪中仍冒尖。   三、梅   1、定義:傲雪挺立。   2、意義:傲雪凌霜,冰雪中仍綻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