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擁有近七十萬兵力,是中國解放戰爭時期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總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是由抗日戰爭轉入大反攻後進軍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起來的。 1949年3月11日東北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蕭克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兵團:第12兵團、第13兵團、第14兵團、第15兵團。1955年4月,中南軍區奉命改稱廣州軍區,第四野戰軍番號撤銷,部隊歸廣州軍區指揮。
四野,擁有近七十萬兵力,是中國解放戰爭時期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總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是由抗日戰爭轉入大反攻後進軍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起來的。 1949年3月11日東北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蕭克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兵團:第12兵團、第13兵團、第14兵團、第15兵團。1955年4月,中南軍區奉命改稱廣州軍區,第四野戰軍番號撤銷,部隊歸廣州軍區指揮。
昔日林彪在四野的威望非常高四野唱得最多的歌就是《我們是林彪的戰士》和《林總命令向下傳》昔日在四野中最有名的,敢於違抗命令,進而指揮林彪的,當屬2縱5師師長,日後的開國少將,鍾偉昔日在3下江南的時候,他遇到敵情以後,馬上變更作戰計劃,東野指揮部幾度催促他去支援一縱,可他反過來電告指揮部,這裡是敵人主力,要1縱幫忙被戲稱為把林彪給指揮了日後,林彪還專門表揚鍾偉,把這個戰例作為典型,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下屬,5師,是東野36個主力師裡戰鬥力最強的一個鐘偉,也是唯一一個由師長直接提升為總隊司令的。
伍中豪
今天,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伍中豪”這個名字了。英年早逝的他,並不十分出名。
黃公略與彭德懷關係很深,伍中豪卻與林彪很像。
兩人同是黃埔四期生。不同的是,伍中豪編在步兵科第一團八連,林彪編在步兵科第二團三連。黃埔軍校從第四期開始,按成績分別將學生編入軍官團與預備軍官團。伍中豪所在的第一團是軍官團,林彪所在的第二團為預備軍官團,可見伍中豪在黃埔的成績優於林彪。
兩人都是從葉挺的部隊裡走出來的。林彪一開始是在第四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當排長、連長,七十三團的前身是葉挺獨立團。伍中豪則是在第十一軍二十四師的新兵營當連長,二十四師師長就是葉挺。
林彪參加南昌起義,伍中豪參加秋收起義。南昌起義部隊編為紅四軍二十八團,林彪為該團一營營長;秋收起義部隊被編為三十一團,伍中豪為該團三營營長。
兩人一起當團長——林彪為二十八團團長,伍中豪為三十一團團長。
兩人一同當縱隊司令——林彪為第一縱隊司令,伍中豪為第三縱隊司令。
兩人又一同當軍長——林彪任紅四軍軍長,伍中豪任紅十二軍軍長。
伍中豪長林彪兩歲,兩人都是紅軍中年輕優秀的指揮員。這兩個人的經歷非常相像,但兩個人的作戰風格卻是各異。林彪指揮的部隊,運動速度非常快,飄忽不定。運動戰和伏擊戰是林彪的兩大特長。
據蕭克將軍回憶,林彪的指揮有個缺點,就是不大穩得住,利於進攻,固守就差一些。但是,伍中豪指揮的部隊在固守這方面要比林彪強。兩人各有優長,當時被稱作紅軍中的兩隻鷹。
蕭克將軍還回憶說,伍中豪沒有林彪那種架子,他是北京大學文科三年級學生,是學文學的,有較好的舊學功底。
伍中豪還有一個特點,非常喜歡下象棋,那個時候紅軍中沒有一個人能下得贏他。福建長汀有位老 人精於象棋,在那一帶名聲很大。當時,紅軍還沒有攻佔當地,相當於敵佔區。伍中豪某個晚上偷偷摸進這個老人家裡,專門與他下象棋。那天晚上,伍中豪在屋內 與老人連下五盤棋,輸了三盤,贏了兩盤。伍中豪當然很不服氣,最後一把推開棋子,說3個月以後再戰。
在當時,對於林彪和伍中豪的軍事才能,紅軍中都是公認的,可惜伍中豪“出師未捷身先死”。
1930年6月,伍中豪任紅十二軍軍長,因病在閩西長汀福音醫院治療。10月,出院歸隊,途經安福縣遭地主武裝襲擊,在戰鬥中犧牲,年僅25歲。
“男兒沙場百戰死,壯士馬革裹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處處是青山。”這首詩作於1929年5月,是紅軍早期將領伍中豪生前的錚錚誓言,也是伍中豪壯烈一生的真實寫照。
毛澤東多次在根據地幹部會上,表揚伍中豪能打仗,會做群眾工作,是文武全才。
王爾琢、黃公略、伍中豪三位傑出的紅軍戰將,皆犧牲過早。殘酷的犧牲讓我們知道,不是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而是一個挫折接著一個挫折、一個失敗連著一個失敗,才摔打和篩選出一批優秀的紅軍戰將。名將,需要的是才華,以及運氣,而伍中豪恰恰就欠缺那麼一點點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