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柯爾克孜族名人有哪些

柯爾克孜族名人有哪些

  民族名人是一個民族擁有優秀文化內涵的一種體現形式。不管一個民族的人口數量是多還是少,總會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人,這些人的存在就是民族實力的一種證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在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的那些名人吧。

  伊斯哈克拜克·木農阿吉

  新疆烏恰縣人,幼時曾就學於經文學校,1925年去蘇聯求學,開始接觸革命思想。回國後因宣傳革命思想被捕入獄,出獄後便投身軍隊。先後擔任了曾一度偽裝進步與黨建立統一戰線的盛世才軍隊的團長、旅長等職。

  他治軍有方,帶領的軍隊有嚴明的軍紀和戰鬥力。由於他在軍隊和人民群眾中的威信不斷提高,使軍閥盛世才非常擔心。1940年,盛世才解除了他的軍職,調往伊寧任哈柯文化會會長,並派特務暗中監視。1943年,他秘密潛回南疆,在塔什庫存爾幹一帶組織人民進行反對國民黨軍閥盛世才的武裝鬥爭。

  1944年6月他在塔什庫爾幹組織武裝起義,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區革命爆發後,他負責建軍工作,先後任民族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等職,並親自指揮了著名的精河--烏蘇戰役,顯示出了他的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1949年8月27日,在去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

  朱素甫·瑪瑪依

  柯爾克孜族民間歌手,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縣人。現任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理事等。幼年跟隨父親學習伊斯蘭教經文和宗教知識。自幼喜愛故事、民歌。他的哥哥巴勒拜·瑪瑪依是一位民間文學的愛好者,他蒐集收藏了大量有關民間文學的資料和書籍,其中就包括著名史詩《瑪納斯》。

  朱素甫·瑪瑪依稍長,便大量閱讀和背誦其兄收藏、記錄的民間長詩,他以驚人的毅力掌握了史詩《瑪納斯》8部的內容,並在基礎上不斷加以補充。建國後又參加了中央和地方為了搶救《瑪納斯》而共同組建的《瑪納斯》工作組,併為此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她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民間歌手,他演唱的《瑪納斯》最長、最完整。另外他還會演唱《英雄託什吐克》、《庫爾曼別克》等多部民間長詩。在1979—1982年全國民間文學作品評獎中,他演唱的《瑪納斯》第五部《賽依特》榮獲比賽一等獎。

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都有哪些?

  柯爾克孜族文化歷史底蘊深厚,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習俗跟著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了下來。訓鷹就是柯爾克孜族一種獨具民族特色的的文化傳統。鷹是一種桀驁不馴的動物,柯爾克孜族人是怎麼把它馴化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馴鷹的柯爾克孜族人通常只誘捕雄性鷹馴養,二到三歲最佳,否則馴化難度大,到鷹七八歲時放歸。柯爾克孜族馴鷹的習俗是口頭流傳下來的,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但是柯爾克孜族民間卻一直保留了幾千年的口頭馴鷹絕學。過去馴鷹的秘密是世代相傳,馴鷹人不告訴外人。馴鷹和捕獵需要極大耐心和精力,已經沒多少人願學了。

  鷹性情兇悍,桀驁不馴,一般人都是從雛鷹開始餵養,逐步馴化。但它費時費工,馴出的鷹過於嬌弱,缺少野生鷹的攻擊力。而且到鷹巢中掏雛鷹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一旦被發現,會受到雌雄蒼鷹的攻擊,輕則被抓傷皮肉,重則被抓傷雙眼,甚至喪命。真正的馴鷹人直接捕捉成鷹馴養。難度雖大,但一旦馴化,威力加倍。

  在進行室外馴鷹前,要把鷹尾的羽毛縫起來,讓它無法高飛;再用拴著繩子的活兔作獵物,讓鷹從空中俯衝叼食。過些時日,把鷹尾線拆去,在鷹腿上拴根長繩,像放風箏一樣在馴鷹人的控制下捕捉獵物。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鷹就成了獵鷹。

  過去,鷹為主人捕獵。人們不再需要獵鷹工作了。但柯爾克孜族人與鷹世代相襲的情斷不了。馴鷹成了一種消遣、一種樂趣。只要鷹往臂彎那麼一站,柯爾克孜男人的日子就過得帶勁兒。就像草原上的漢子迷戀駿馬,城市裡的男人嚮往靚車。駿馬和獵鷹,讓男人的征服與駕馭慾望得以釋放,使豪情揮灑自如。

  在現代社會,獵鷹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牧民們僅把他們當作閒暇時的娛樂方式。但還是有一批一批的年輕人接過父輩手中的鷹,奔跑在空曠而深邃的山谷中,傳承著古老的民族技藝。

柯爾克孜族舞蹈特點都有哪些?

  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不過少數民族給我們的感覺是更有凝聚力的,他們有很多他說的文化。他們能歌善舞,他們做什麼事都會在一起。柯爾克孜族以創造民間英雄史詩《瑪納斯》而聞名世界。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讓我們一起走進柯爾克孜族文化看看吧。

  柯爾克孜族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有單人、雙人和集體舞多種。史詩《瑪納斯》中就有不少關於古柯爾克孜人舉行大型音樂舞蹈活動的記載。這些活動有歌有舞,有說有唱。在阿圖什的阿湖鄉,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歌舞團先後為我們表演了精彩的集體舞《美麗的仙女》和四人舞《薩爾達力孜》。

  柯爾克孜族的舞蹈大都屬民間舞蹈,這就決定了它更接近生活和大自然。其動作熱情奔放,舞姿優美,風趣滑稽,具有濃郁的草原鄉土氣息。兩個舞蹈從一個側面不同程度地展現了柯爾克孜舞蹈的獨特藝術魅力。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好感受。

  柯爾克孜族把舞蹈稱為“比依”,主要是反映柯爾克孜族人的社會生活,表現了他們的生產勞動和生活特點。柯爾克孜族舞蹈按參加的人數的多少可分為單人舞、雙人舞、集體舞、男女對舞和男女合舞等,舞步比較複雜且變化多樣,基本步伐以跳躍為主,另外還有碎步、蹉步、移步、跺步、轉身、拉手、翻滾、上蹲、曲膝、兩臂上舉、手掌抖動等。

  柯爾克孜舞節奏快,熱情奔放、情感細膩、舞姿優美、風趣滑稽,具有濃厚的草原鄉土氣息。

  柯爾克孜族舞蹈大多屬於民間舞蹈,來源於生活,反映生活。如《勞動舞》、《擠奶舞》、《紡線舞》、《擀氈舞》、《縫花氈舞》等就表現了柯爾克孜人勞動的場面。另外還有反映勇士生活的《劍器舞》,反映習俗的《加爾闊魯秀舞》、《加爾加爾舞》等。這些都是柯爾克孜族的傳統舞蹈。


什麼特點

  柯爾克孜族主要分佈在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在黑龍江省富裕縣五家子屯也有數百人聚居,是18世紀從新疆遷去的;柯爾克孜族是吉爾吉斯斯坦的主體民族,佔其總人口的69、2%,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的柯爾克孜族人口數為186708人;柯爾克孜族最早信仰薩滿教,居住在黑龍江 ...

中華民族:

  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新中國成立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

--簡 介

       柯爾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蘇、額敏等縣。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 ...

喪葬習俗

  現代柯爾克孜人喪葬大部分按伊斯蘭教規進行。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家庭裡,人死後把“埋體”(遺體)洗淨,用白布把全身纏住,用素色布覆蓋,頭朝西放在房內的帳簾裡。家中的婦女面朝西邊哭邊唱,歷數死者的生平善舉。親友則帶財物前來弔唁,誦經示哀。“埋體”在家一般停放一天,最多不超過三天。葬禮在清真寺舉行,由阿訇唸經致悼詞 ...

的服飾

  柯爾克孜族的服裝,婦女多喜紅色,穿短裝,也有穿連衣裙的。襯衫寬大直領。布料衣服縫製簡單,高階衣服縫製講究,袖口和對襟處釘銀扣。裙子用寬頻,或用綢料迭成多褶,製成圓筒狀,上端束於腰間,下端鑲制皮毛。內衣翻領套坎肩,坎肩領口甚大,內衣顯露。在短裝外面套大衣,多為黑色,翻領敞胸,冬季內加棉絮。婦女戴圓形金絲絨紅 ...

  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新中國成立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

服飾文化

  柯爾克孜族的服裝,婦女多喜紅色,穿短裝,也有穿連衣裙的。襯衫寬大直領。布料衣服縫製簡單,高階衣服縫製講究,袖口和對襟處釘銀扣。裙子用寬頻,或用綢料迭成多褶,製成圓筒狀,上端束於腰間,下端鑲制皮毛。內衣翻領套坎肩,坎肩領口甚大,內衣顯露。在短裝外面套大衣,多為黑色,翻領敞胸,冬季內加棉絮。   婦女戴圓形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