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柯爾克孜族的分佈與人口

柯爾克孜族的分佈與人口

  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柯爾克孜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柯爾克孜族先民的史實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如此漫長的歷史醞釀出來的柯爾克孜族文化是十分深沉而豐富的。接下來就讓我們去追尋柯爾克孜族的腳步,看看他們的聚居地和他們龐大的族群吧。

  柯爾克孜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邊陲,生活在帕米爾高原東部、天山南脈與崑崙山北陂之間。中國柯爾克孜族的人口,1949年僅有66000多人。五十年代後,柯爾克孜族的人口增長較快。至1990年人口普查時,全國已有143537人。其中,新疆的柯爾克孜族有139781人,約佔全國柯爾克孜族總人口的99%。黑龍江省富裕縣有1451名柯爾克孜人居住(他們是在清代被迫由新疆遷去的)。

  此外,內蒙古有111名柯爾克孜人,北京有27名柯爾克孜人,廣東有25名柯爾克孜人,其它地方也有少數柯爾克孜人。

  新疆的柯爾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有柯爾克孜族110160人,佔柯爾克孜族總人口的77.8%。此外,烏魯木齊市有921人;南疆阿克蘇地區共有8011人,其中溫宿縣有3595人,烏什縣有3064人,拜城縣有1027人;喀什地區共有4159人,其中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有1436人;北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共有1.52萬人,其中特克斯縣有6998人,昭蘇縣有3550人,塔城市有1527人;其他地區亦有少量分佈。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於1954年7月成立,轄有烏恰、阿合奇、阿圖什、阿克陶4縣和康蘇礦區。“克孜勒蘇”為河名,意為“紅水”,流經自治州境內,故名。其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西部和北部與吉爾吉斯、塔吉克兩個國家毗鄰,有長達1100多公里的邊境線;東部與阿克蘇地區的烏什柯坪兩縣相連;南部與喀什地區的巴楚、伽師、莎車、疏附、英吉沙和塔什庫爾干自治縣接壤。全州東西長約500公里,南北長約140公里,面積7.09萬平方公里。

  柯爾克孜族的主要分佈地是山區。在山間峽谷與河流兩岸,有許多天然牧場,牧草豐茂,水源充足,最適宜於牲畜成長。其主要牲畜品種有綿羊、山羊、馬、駱駝、黃牛、犏牛、犛牛、驢等。畜產品主要有各種皮張、羊毛、畜絨、腸衣、馬鬃、馬尾、乳酪、酥油等。此外,山區礦藏也很豐富,目前已探明的有鐵、銅、鉛、石油、煤、食鹽、石棉、水晶、雲母、硫磺、石膏、芒硝及稀有金屬等幾十類,共一百多種,其中鐵的蘊藏量居南疆的首位。

  在山區還有許多大面積的森林。樹木種類繁多,有榆、樺、雲杉、落葉松等。野生植物遍佈山區和平原,如阿魏、甘草、黨參、貝母、羌活、當歸紫草、野江花、野麻、蘆葦、蒲絨、磨菇等。野生動物有大頭羊、掃雪、野犛牛、熊、豹、鹿、狼、狐狸、黃羊、麝鼠、雪雞、野雞。在山勢較低的沖積平原地帶,土壤肥沃,渠道縱橫,物產極為豐富。盛產的農

  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青稞、棉花、江花、胡麻、芝麻等。瓜果品種也很多,主要有無花果、桃、杏、梨、李、葡萄、蘋果、石榴、巴旦,核桃、西瓜、甜瓜(哈密瓜)等,其中阿圖什的無花果是馳名全疆的特產。

柯爾克孜族女人姓名分類與內涵

  姓名,是每個的、個體的特定名稱符號,是透過語言文字資訊區別人群個人差異的標誌。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柯爾克孜族女人的姓名。在她們的姓名中,有什麼樣的分類和內涵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瞭解吧。

  一、自然環境名

  柯爾克孜族從古到現在在草原上生存,悠久的歷史和牧業生產方式,造就了柯爾克孜人豪放爽朗的性格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其中柯爾克孜女人的命名很有民族特色,它的命名和自然環境很有密切的關係。

  1、植物型別名

  柯爾克孜族女人追求審美,崇拜純自然因此給女人起名時拿最美麗花或植物名字來起名。

  2、金屬型別名

  金屬在柯爾克孜族人民觀念上被看做是福利、財富,因此透過金屬名來給女人命名。

  3、星球名

  柯爾克孜族從古到現在不斷探討、研究、觀察和自己生活密切的自然環境。以天空物體名為孩子命名是它的證明之一。比如:ajdaj(像月光)。

  4、動物型別名

  草原上的生活很接近純自然,無論是野動物還是家庭牲畜都是在維持生活進行很大的作用。部分柯爾克孜族女人命名較寶貴地、可愛地動物名字。比如:susar(寶貴動物)、turna(白鵝)、aqmaral(白母鹿)、bulbul(歌鳥)。

  5、古老的名

  古老的自然崇拜、王后名複合命名。比如說古老的柯爾克孜族歸信薩滿教,那個時代的巴赫喜(巴赫喜是從事薩滿教的講師)給普通老百姓製造一個東西叫做圖馬爾,現在成為女人的姓名比如:tumar(圖馬爾)。古代可汗的妻子收到老百姓的尊敬,因為她們不僅長得漂亮而且聰明,勤勞。因此很多人給女孩起她們的名字。

柯爾克孜族音樂特點與體系

  從燦爛的柯爾克孜族文化中遺留的音樂遺產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柯爾克孜族是一個熱愛音樂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歷史更是源遠流長。嘹亮動聽的民歌經過一代又一代傳承至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瑰寶。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柯爾克孜族的音樂吧。

  民歌主要有“恰爾威奇額爾”、“木卡巴特額爾”、“達斯坦”、習俗歌等四種。恰爾威奇額爾牧歌,內容主要反映牧民對草原、家鄉的熱愛,或舊社會貧苦牧民的悲慘生活。多為散板,並具吟誦性。

  柯爾克孜族音樂分為兩類:一是有歌詞的配曲;一是沒有歌詞的演奏曲。史詩、敘事詩、民歌等一般都有配曲。配曲是表現歌詞內容的,內容變化,配曲亦隨著變化。如《瑪納斯》的配曲,演唱到英雄瑪納斯出生時,配曲曲調則類似搖籃曲;演唱到瑪納斯出征打仗時,配曲曲調則奔放、豪邁;演唱到瑪納斯負傷死亡時,配曲曲調則十分悲傷。

  其他民歌的配曲,亦根據歌詞的不同而各有其特色。一般說來,除哭歌、怨歌、死訊歌和送葬歌的配曲而外,其他配曲都是明朗的、爽快的、優美的、細膩的。

  柯爾克孜族無歌詞的演奏樂有大麴、小曲之分。大麴有《庫巴爾汗》、《喀熱孜曲》、《勝格熱瑪》、《布托依》、《凱爾別孜》、《獵人曲》、《喀帕爾圖》、《哲提庫爾》(七個奴僕)、《加孜加依克》、《獅子和布穀鳥》、《卓魯阿依熱克》、《黑駿馬》等。小曲則有《闊兀孜巴什》、《綽克奧依》、《賽凱特巴依》、《考姆祖木》、《勃託木》、《黑眼珠》、《凱爾麥套》、《喀奇肯》等。

  《庫巴爾汗》由幾十個樂章組成,規模很是宏偉。大麴小曲所描繪的有農民、牧民、手工工人的勞動生產,有本民族的歷史和風土民情,有英雄人物的英雄業績,有家鄉的山巒、河流、草原,有民族間的友愛,也有人民群眾反抗本族巴依等剝削階級及外來侵略者的鬥爭。大麴《喀帕爾圖》所描述的就是蒙古成吉思汗對柯爾克孜族的掠奪和柯爾克孜人民的反抗鬥爭的。

  《哲提庫爾》所描述的就是柯爾克孜人民反抗本族剝削階級的鬥爭的。小曲《喀奇肯》(逃亡者)所表現的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沙皇俄國橫徵暴斂,強行徵兵,柯爾克孜族人民舉行武裝反抗,失敗後大批遷來中國,後又遭到新疆軍閥楊增新的暴政,流離失所等一系列的悲壯情景。

  柯爾克孜族的音樂,尤其是那些沒有歌詞的演奏曲,一般在節奏上都比較自由,具有開闊悠長的特點。柯爾克孜族音樂還廣泛流利地用了聲樂。聲樂多由一個純五度和四度構成,同時也採用了三和音。這種現象在演奏民歌方面尤為突出。有時在裝飾樂句中也可以看到主調音輕快的純四度或六度音程的和音。不過,柯爾克孜族全部音樂結構,還是以七級全音節的和聲為基礎的。柯爾克孜族的這些音樂特點,突出地表現了它的草原特色及其民族風格。


中華民族:

  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新中國成立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

--簡 介

       柯爾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蘇、額敏等縣。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 ...

喪葬習俗

  現代柯爾克孜人喪葬大部分按伊斯蘭教規進行。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家庭裡,人死後把“埋體”(遺體)洗淨,用白布把全身纏住,用素色布覆蓋,頭朝西放在房內的帳簾裡。家中的婦女面朝西邊哭邊唱,歷數死者的生平善舉。親友則帶財物前來弔唁,誦經示哀。“埋體”在家一般停放一天,最多不超過三天。葬禮在清真寺舉行,由阿訇唸經致悼詞 ...

的服飾

  柯爾克孜族的服裝,婦女多喜紅色,穿短裝,也有穿連衣裙的。襯衫寬大直領。布料衣服縫製簡單,高階衣服縫製講究,袖口和對襟處釘銀扣。裙子用寬頻,或用綢料迭成多褶,製成圓筒狀,上端束於腰間,下端鑲制皮毛。內衣翻領套坎肩,坎肩領口甚大,內衣顯露。在短裝外面套大衣,多為黑色,翻領敞胸,冬季內加棉絮。婦女戴圓形金絲絨紅 ...

  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新中國成立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

服飾文化

  柯爾克孜族的服裝,婦女多喜紅色,穿短裝,也有穿連衣裙的。襯衫寬大直領。布料衣服縫製簡單,高階衣服縫製講究,袖口和對襟處釘銀扣。裙子用寬頻,或用綢料迭成多褶,製成圓筒狀,上端束於腰間,下端鑲制皮毛。內衣翻領套坎肩,坎肩領口甚大,內衣顯露。在短裝外面套大衣,多為黑色,翻領敞胸,冬季內加棉絮。   婦女戴圓形金 ...

概況

  民族概況   “柯爾克孜”,突厥語,系本民族自稱,意為“四十個姑娘”,也有認為是“四十個部落”、“山裡遊牧人”、“赤紅色”等含義。但一般解釋為“四十個姑娘”。柯爾克孜族主要分佈於新疆西部地區,絕大部分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伊犁、塔城、阿克蘇和喀什等地區。另外,在黑龍江省富裕縣也有零星分佈。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