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柴靜的看見介紹

柴靜的看見介紹

  1、《看見》是記者柴靜所撰的長篇自傳集。初版時間為2012年。

  2、《看見》記錄了十年間重大的公共事件,如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藥家鑫事件等的記錄,更有柴靜個人的精神成長曆程。柴靜首次將十年央視經歷、個人成長心路與中國大事件糅合在一起,傳達了對人的“同情之理解”和對“眾口一詞”的質疑。《看見》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

柴靜個人資料作品介紹

  1、柴靜,1976年出生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畢業於長沙鐵道學院,記者、主持人。

  2、1992年,到長沙鐵道學院(現中南大學)讀書;1995年,電臺主持《夜色溫柔》節目;1998年,到中國傳媒大學學習電視編輯,並在湖南廣播電視臺主持《新青年》節目;2001年11月起擔任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主持人;2003年擔任《新聞調查》記者,出現在非典的第一線、礦難的真相調查;2011年起擔任《看見》主持人;2013年出版講述央視十年曆程的自傳性作品《看見》,銷量超過100萬冊,成為年度最暢銷書籍;2014年從央視離職,2015年初推出空氣汙染深度調查《柴靜調查:穹頂之下》。

看見柴靜語錄

  1、現在到了電視臺,做了新聞,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在工作,賣命的工作,但我是在為製片人、獎金、虛榮心,為我的恐懼而工作。最簡答的東西沒有了,我的心不在腔子裡。

  2、就像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要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不假思索的矇昧裡掙脫,這才是活著。

  3、不能用道德眼光看任何問題。

  4、好採訪是一刀一刀把一個人的魂兒活活兒剝出來曬,這個剝裡面全是邏輯,遞進,環環相扣。

  5、你的情感不代表別人的判斷。

  6、你可以選擇不當記者,但是你當了記者,就沒有選擇不去的權利。

  7、我們說一個不關注真相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前途的民族,一個不追求真相的社會,必是一個墮落的社會。

  8、客觀是對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投入其中,有所感受,相互衝突的感受自會相互剋制,達到平衡,呈現出“客觀”的結果,露出世界的本來面目。

  9、我們都痛恨用馬賽克壓在人臉上的醜陋和不尊重。

  10、做自己的行業,就要做點不求速成的事。


看見經典語錄

  1、權利不用來伸張的話,就只是一張紙。   2、只有同樣經歷過無邊黑暗的人,才有資格說,我理解你。   3、今天你的權利受到損害,你不說話,明天你就會失去更多的權利。   4、一個得不到愛、得不到教育的人,對這個社會不可能有責任感。   5、保持對不同論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探尋就是要不斷相信, ...

簡歷,老公,新書釋出會,蘇群

  柴靜,生於1976年,19歲電臺主持《夜色溫柔》節目,22歲到北廣學習電視編輯,並在湖南電視臺主持《新青年》節目,2001年起擔任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她曾經出現在非典的第一線,礦難的真相調查,揭露一個個欲蓋彌彰的謊言;她曾經故意在節目中反覆詢問王錫鋅關於公款消費的數字;她曾經一人獨面黑社會的威脅。2009年 ...

面相解析:今朝命運

  面相解析:柴靜今朝命運   柴靜,生於1976年,19歲電臺主持《夜色溫柔》節目,22歲到北廣學習電視編輯,並在湖南電視臺主持《新青年》節目,2001年起擔任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她曾經出現在非典的第一線,礦難的真相調查,揭露一個個欲蓋彌彰的謊言;她曾經故意在節目中反覆詢問王錫鋅關於公款消費的數字;她曾經一人 ...

經典語錄

  1、我們都不完美,但我願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2、這就是生活吧,不可能靠口號就度過去。   3、想要“看見”,就要從矇昧中睜開眼來。   4、在這個浮躁的隨波逐流的時代,仍然有真心付出有信仰的人存在。   5、忽然想起有人當初說過的一句話“記者就是記著”。   6、採訪是一種抵達。   7、一個人不 ...

關於的作品

  柴靜為著名主持人,其作品有以下兩部:   《用我一輩子去忘記》:2001年7月出版於海南出版社。   主要內容為:走在夜裡,流著眼淚,呼喊在子夜時的我自己飽滿的心靈,呼喊微雨中青溼的馬路,呼喊清晨盈耳的鳥叫和乾淨的清水,呼喊著被愛著的我自己。8年後,在從長沙飛回北京的飛機上,降落前側轉彎時,流光溢彩的大地 ...

在2018年你如何評價

  中國政法大學教師蕭瀚認為,柴靜不是政治性公共人物,故不可以對官員的標準對待她,各種公共人物中,政治性公共人物的人格權範圍無疑是最小的,作為國內公共人物人格權問題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我知道這個領域的許多問題十分複雜,因為畢竟涉及人的權利保護,若沒把握寧可多尊重點人權總不會錯,公共人物,這個概念已經成了根棍子, ...

怎樣評價

  柴靜,一名記者兼主持人,節目當中她是冷靜客觀的,她有一顆熾熱的扶持弱者的心靈。她氣質優雅,而又鋒芒畢露。始終站在離新聞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和敏銳、堅定與堅持,最終歷練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在非典期間,她曾成功報道“非典”,她本人也因《北京“非典”狙擊戰》等專題節目,成為著名的“非典前線”女記者。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