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桃花源記中延的古今異義

桃花源記中的古今異義詞

  1、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2、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對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稱呼,指妻子);

  3、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4、鮮美(古義:顏色鮮豔美麗;今義:指食物的新鮮美味);

  5、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事業);

  6、不足(古義:不值得、不必;今義:不夠 注:今義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掛齒);

  7、間隔(古義:隔絕; 今義:兩個地方分隔開);

  8、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 今義:形容很像);

  9、緣(古義:沿著 ;今義:緣故,緣分);

  10、津(古義:渡口。指訪求、探求的意思。 今義:唾液);

  11、外人(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義:局外人);

  12、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13、彷彿(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今義:似乎,好像);

  14、開朗(古義: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義:樂觀,暢快);

  15、扶(古義:沿、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按著或把持著);

  16、志(古義:做標記;今義:志氣,志向);

  17、延(古義:請;今義:延伸,延長);

  18、悉(古義:都;今義:熟悉);

  19、鹹(古義:全;今義:一種味道);

  20、既(古義:已經;今義:關係連詞,既然);

  21、尋(古義:隨即,不久;今義:尋找);

  22、向(古義:以前的,舊的;今義:方向, 對…);

  23、果(古義:實現;今義:果實,結果)。

桃花源記中延的古今異義

  1、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2、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

  3、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4、鮮美,古義:鮮豔美麗;今義:滋味好;

  5、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6、不足,古義:不值得、不必;今義:不夠;

  7、彷彿,古義:隱隱約約;今義:好像;

  8、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即進出桃花源的全部情況。

桃花源記中的人是怎麼進去的

  1、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人為避秦時亂所以來到這個地方。秦朝的戰亂讓百姓民不僚生,所以百姓不得不隱居。

  2、桃花源記中的人過著悠然自得,與世無爭的恬淡生活。田間道路交錯相通,彼此可以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桃花源中的人往來、耕種、勞作,以及男女穿的衣服,都同外面的人一模一樣;老老少少都很安適快樂。

  3、本文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4、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化的世界。在那裡,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鬥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那麼平和,那麼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訊息:原來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集團。這個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淨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透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5、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幹家庭(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從“男女”、“黃髮”、“垂髫”這三個詞便可以看出此點。

  6、文章的結構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漁人的經歷為線索展開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不足為外人道也”及漁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實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文末南陽劉子驥規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餘意不窮之趣。


桃花源的兩個成語是什麼啊急

  桃花源記中出現的成語:   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無人問津: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   豁然開朗:突然變的明亮寬敞起來落英繽紛;飄落的花朵紛繁交錯。   雞犬相聞:雞鳴狗叫的聲音。   黃髮垂髫:老人和小孩。   怡然自樂:高興愉快,自得其樂的樣子。 ...

桃花源的成語

  1、落英繽紛:落花繁多的樣子;   2、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同;   3、怡然自樂: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4、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   5、豁然開朗:眼前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   6、黃髮垂髫:老人和小孩;   7、無人問津:形容事物已被人冷淡,無人過問;   8、雞犬相聞 ...

桃花源的成語和成語的意思

  1、釋義豁然:形容開闊,明亮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2、無人問津: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形容毫無生氣;3、世外桃源: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 ...

琵琶行古今異義

  古今異議是指同一個詞語,在古時候和現如今的意思不同。《琵琶行》中古今異議的詞語較多,部分如下:   1、明年:原句是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義為第二年,今義為今年的第二年。   2、因為:原句是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古義為副詞和動詞構成的兩個詞,今義表原因的連詞。   3、老大:原句是老大嫁作商人 ...

桃花源的成語

  1、桃花源記中的成語有落英繽紛、阡陌交通、怡然自樂、世外桃源、豁然開朗、 黃髮垂髫、無人問津、雞犬相聞。   2、《桃花源記》是東晉偉大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 ...

雖有嘉餚古今異義是哪些

  《雖有嘉餚》中的古今異義的詞較少,共四個,具體分析如下:   1、雖有佳餚中的“雖”。古義是即使的意思,今義是雖然的意思。   2、弗食,不知其旨也中的“旨”。古義是甘美的意思,今義是主旨的意思。   3、教然後知困中的“困”。古義是不通,無法理解的意思,今義是困難的意思。   4、學半中的“學”。古義是 ...

桃花源的文言現象

  通假字:“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   古今異義詞:   1、“阡陌交通”,交通,古義是交錯相通。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古義是妻子和兒女,今譯是專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是與人世隔絕的境地,今義是山窮水盡的地步,沒有出路的境地。   3、“無論魏晉”,無論,古義指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