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戲一支:京梆子表演藝術家劉玉玲
梆子戲一支:京梆子表演藝術家劉玉玲
京梆子,是梆子戲的一種,其獨特的劇目和聲腔、演唱與表演技藝對眾多戲曲劇種都產生過很大影響。劉玉玲,京梆子表演藝術家,她對京梆子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劉玉玲的生平吧。
劉玉玲簡介:
劉玉玲,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
1947年1月3日生於北京,在小學即為文藝積極分子。11歲時入北京梆子劇團前身新中華梆子劇團學員班學習京梆子,工青衣閨門旦,開蒙老師李雲卿。後師事京梆子創始人之一李桂雲,成為李最為得意的弟子和傳人。
劉玉玲13歲即為中國唱片公司灌製唱片《大登殿》,從此成為北京梆子劇團的主要演員和領銜主演。多年來主演傳統和現代劇目數十出,代表劇目有《王寶釧》、《王春娥》、《揀柴》、《孟姜女》、《忠保國》、《牧羊圈》、《社長的女兒》、《豐收之後》、《杜鵑山》、《沙家浜》、《竇娥冤》、《蝴蝶杯》、《狀元打更》《一夜皇后》《孫尚香》以及《櫃中緣》等都成為有質量有影響的優秀劇目,中央電視臺、電臺都有錄影錄音。
1984年是劉玉玲藝術上的豐收年和里程碑。這年,她首創舉辦梆子摺子戲專場,一人一晚主演四折不同人物不同風格的摺子戲,轟動首都舞臺,使摺子戲專場形式成為各地各劇種優秀演員展現才能和爭奪梅花獎的重要手段。同年,她被評為梅花獎首屆(1983年度)獲得者。在這年舉辦的北京市中青年演員調演中又獲特別獎(最高獎)。劉玉玲從此走向成熟。在隨後幾年裡連續獲河北梆子鳴鳳獎、北京市新劇目調演優秀主演獎和優秀唱腔設計獎等獎。
劉玉玲還繼承李桂雲“京梆兩下鍋”的傳統兼演京劇。1987年,她舉辦“京梆兩下鍋”摺子戲專場,一人一晚主演兩折梆子、兩折京劇,再次轟動首都舞臺。
劉玉玲還兼演新歌劇和獨唱民歌。1977年,她被借調到中國歌劇院同郭蘭英等一起輪流主演剛恢復上演的新歌劇《白毛女》,被郭蘭英成為舞臺上的第三代喜兒。從此,她同郭蘭英確立了新歌劇的師生關係和情誼。1978年又參加首屆全國民族民間唱法調演,並隨北京新建的歌舞團出訪羅馬尼亞,獨唱民歌。1979年又訪問日本。
從60年代始,劉玉玲即同聲樂界有聯絡。當時,不少著名歌唱家學唱梆子,十三、四歲的劉玉玲隨老師充當小先生,作示範演唱,從而結識不少歌唱家。從此在聲樂界求師訪友尋求更自覺的科學發生方法。她這種虛心求教的活動從未間斷過,成為戲曲界向聲樂界學習和借鑑的一個典型。
劉玉玲的成就與榮譽:
劉玉玲的嗓音寬亮圓潤甜美,音域寬廣高低自如,扮相端莊秀麗,做派雍容瀟灑,尤善於唱心演情,塑造人物。在聲樂上,她博取眾長,為己所用,已形成自己的獨特演唱風格,發展了戲曲聲樂藝術,使她不僅成為一名有影響的戲曲表演藝術家,也成為一名有影響的戲曲聲樂家。
劉玉玲70年代開始即帶學生,前後正式收徒三人,其中高德敏連續被評為北京市青年優秀演員,白振絮(改名白小玲)連續在河北得獎,李豔茹已成為一名獨唱演員。
“事業為重,壯心不已,互促互勉,此生不虛”。這是劉玉玲丈夫外交學院教授黃金祺10年前書寫以資共勉的條幅。1994年正是建國45週年,是劉玉玲獲梅花獎和舉辦摺子戲專場十週年,是她的本命年,也將是她藝術生涯中的又一豐收年和里程碑:獲優秀專家稱號,中央電視臺為她直播梆子戲專場,她將參加紀念梅蘭芳誕辰100週年和慶祝郭蘭英藝術生涯60週年的演出;特別是,在北京市文化局的推動和支援下,她將同指揮家譚利華指揮的北京交響樂團合作推出一臺梆子、京劇、中、外歌劇“四下鍋”的獨唱會,並由馬少波老新編《竇娥冤》,梅葆玖、姜鳳山指導梅派唱腔,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教授黃揆春指導美聲唱法。
梆子戲的一支:曹州梆子的歷史淵源
“戲劇是對真實的一種群眾性的和共同的感受,就是透過整個觀眾廳和舞臺上的人們來表現對真實的一致的、共同的感情。”每一個戲曲都會有不一樣的淵源和歷史,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曹州梆子戲的歷史淵源。
可能感興趣》》蒲劇王青麗簡介
(1)清人嚴長明在《秦雲擷英小譜》中說:“院本之後,演而為曼綽(注:俗稱高腔,在京師者稱京腔),為絃索。……絃索流於北部……陝西人歌之為秦腔。秦腔自唐、宋、元、明以來,音皆如此,後復加以絃索。至於燕京及齊晉、中州,音雖遞改,不過即本土所近者少變之,是秦聲與崑曲體固同也。”(此引文是說梆子戲起源於陝西、山西,即今所說“山陝梆子”,流傳到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受當地方言的影響而起了變化,形成了不同區域的梆子腔。)
(2)清人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說:“秦腔明代已有……此調有山陝調、直隸調、山東調、河南調之分。”(此引文是說梆子戲的生成年代及其分屬。作為梆子腔系,山東與河南有明確的區分。)
(3)齊如山在《中國戲劇源自西北》一文中說:“……梆子腔……來源於陝西的秦腔,如山西省的蒲州梆子、代州梆子,河北省的梆子腔、老梆子,山東省的曹州梆子、青州梆子,河南省的大梆子戲等等,都是由秦腔演變來的。”
(4)範紫東在《法曲之源流》中說:“秦腔入河東,為蒲州梆子、東路梆子、老梆子、河北梆子等,入北京為京梆子……越太行而入山東,為曹州梆子、青州梆子、河南梆子等。出潼關而河南為豫西梆子、祥符調等,其流入南部者為四川梆子、雲貴梆子、江浙之南梆子等。”(範紫東先生,陝西乾縣人,是秦腔作家和戲劇評論大家。《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載有條目。此引文重點介紹秦腔生成之後的四個方向的流傳途經。其中,“越太行而入山東”的梆子戲與“出潼關而河南”豫西調、祥符調,兩者不是一個出處。文中還清楚說明“河南梆子”(即豫東調)與“曹州梆子”是同源同流。並且是由曹州至河南商丘的流程。據此而講,所謂“山東梆子是從河南開封傳過來的”論斷,不可取矣。)
(5)歐陽予倩在《秦腔》中說:“陝西梆子分東路和西路……魏長生帶到北京的西路秦腔,可能是陝西的西路梆子,是起於甘肅的腔調……東路梆子傳到山西,與當地的民間曲調結合成為山西梆子。”
(6)周貽白在《中國戲劇發展史綱要》中說:“陝西的秦腔,舊名亂彈……從清代康熙年間的‘秦優新聲’開始,直到清末的光緒年間,所謂山陝梆子,即從未斷其蹤跡。”他在《中國戲劇史長編》中還說:“梆子腔……其源雖或出於陝甘一帶的‘秦腔’、‘西秦腔’。而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俱各有其本地梆子,似即《秦雲擷英小譜》所謂‘即其本土所近者少變之。”
(7)祝肇年在《中國戲曲》中,說及流行於各地的梆子戲認為:“可能是在當地民間戲曲的基礎上,接受了秦腔、蒲州梆子的影響而形成的,時間大約是在清代,也許更早一些。”
(8)常靜之在《論梆子腔》中說:“可以認定梆子腔興起的地區是西起平涼、天水,東至陝州、蒲州,橫貫陝西關中的這樣一個範圍的地帶。”
梆子是什麼意思:漢族的一種打擊樂器
在我國傳統曲藝表演中,經常會用到很多民族樂器來進行伴奏。
二胡、鼓、琵琶、三絃,這些樂器都曾在舞臺上登場亮相。
今天的上黨梆子,就為你介紹另一種在傳統曲藝中不可或缺的樂器,梆子。
梆子,又名梆板,是一種漢族打擊樂器,由兩根長短不等、粗細不同的實心硬木棒組成,木材一般多用紫檀、紅木,有些地方則用棗木心製作,材料必須堅實、乾透,不能有疤節或劈裂,外表光滑、圓弧和稜角適度。
一對梆子裡,長的一根為圓柱形,長度25釐米,直徑4釐米;另一根短而粗的則為長方形,長20釐米,寬5-6釐米、厚4釐米。梆子這種樂器,一般是應用於戲曲音樂、說唱音樂及民間器樂合奏。
梆子的原型,是古代巡更或舊時衙門用以集散人眾所敲的響器,用竹子或挖空的木頭製成,後在明末清初隨著梆子腔戲曲的興起,而作為伴奏樂器流行起來,廣泛應用於中國各類民族樂隊,最早因用於伴奏各種梆子腔而得名,常使用在強拍上,藉以增加戲劇氣氛。
梆子有河北梆子、南梆子、墜梆和秦梆之分。河北梆演奏時,左手執長方形、右手執圓形木棒,互擊發音。音色清脆、高亢而堅實,無固定音高,為梆子戲曲的重要伴奏樂器,常用來有規律地敲擊強拍。在一些民間器樂合奏中也常使用,流行於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帶。
南梆子又名卜魚、廣東板,是長方形木製中空體,長24。5釐米,寬8。7釐米,厚6釐米,中間為一長方形音孔。以採用花梨木製作的較好,音孔必須開列整齊、內膛光潔。演奏時,左手執梆,右手執一竹籤或木棰敲擊。
南梆子流行於我國南方,它原是粵劇的伴奏樂器,後來也用於京劇高拔子唱腔伴奏及廣東音樂。其發音短促、圓潤,除在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中擊奏強拍外,也可用來表現馬蹄聲、機槍射擊聲等特殊音響效果。
墜梆又稱“腳踏梆子”。外形為木製球狀,如鴨蛋。其圓徑9釐米,中空,分為大中小三種,長度分別為13。5、11。5和10釐米,圓徑分別為9。5、8。5和5釐米。腰部有一木榫,垂直固定在一個立棍上。下方另置一榫槽,中心橫穿一軸,分別連線擊梆木棰與拉繩。
墜梆的演奏人,透過腳的踩動,控制木棰擊梆發音,演奏時,常將它綁在桌腿上,由操墜琴的伴奏者兼奏。墜梆用於豫劇及河南墜子書的伴奏。
秦梆,用於秦腔伴奏。外形為橢圓形,長20釐米。
結束語:梆子是我國傳統曲藝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打擊樂器,能夠加強戲曲的節奏,營造戲曲的氣氛,使戲曲的演繹效果得到更好的發揮。
戲曲文化說:梆子戲角色行當有哪些
一個戲曲的角色行當,是這個戲劇的重中之重,沒有一個好的角色,就表演不出一部好的戲劇,那麼,在梆子戲文化中,那些出色的角色行當都是些什麼呢?跟其他戲劇是否一樣?一起來看看吧。
可能感興趣》》三國臉譜圖片大全
生行
生行含紅臉、外腳、小生三類。
勾紅臉的生腳,稱大紅臉。重唱功,發音高亢渾厚,講 ...
梆子戲表演藝術家,山東姚月芝個人介紹
梆子腔,漢族傳統戲曲四大聲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擊節而得名。其中,山東梆子是其在山東地區的流行戲曲。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山東梆子戲的表演藝術家姚月芝。她作為山東梆子八大名旦之一,有怎麼樣的經歷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梆子戲中瞭解一下吧。
姚月芝,女,著名山東梆子表演藝術家,山東梆子八大名旦之一,由《山 ...
重慶談判:蔣介石從一支菸斷定毛澤東不簡單
重慶談判蔣介石和毛澤東合影蔣介石雖然視毛澤東為最大敵人,但是對毛澤東的學問以及能力還是非常認可的。他曾經僅僅憑一支菸就判斷出毛澤東的不簡單。
1945年日本向聯合國無條件投降之後,蔣介石給毛澤東發電,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電文中說:“大戰方告終結,內戰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 ...
梆子戲和柳琴戲
徐州的地方戲劇以梆子戲和柳琴戲為主,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完整的藝術體系,在徐州一代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外地也同樣受到人們的普篇歡迎。 ...
漢中梆子戲
漢中梆子戲,是陝西九大劇種之一,也是陝南最大的劇種,屬梆子腔戲。其唱白吐字歸韻,均以漢水流域語音為基礎,用梆子樂器擊節發出響亮節拍。始於元代,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點,又溶入川劇、漢調二簧柔和婉轉之長,形成鮮明地方色彩和風格。漢調桄桄音樂優美,語言幽默、風趣,通俗易懂,表演動作大方、樸實,唱腔喜怒哀樂界限分明 ...
梆子戲是哪個省的
梆子戲是山東省的,山東梆子是山東省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
山東梆子是山陝梆子流傳到山東後,唱腔受山東語音的影響而形成的劇種。山東地區位於南北水陸通衢,長期以來是貿易運輸要道,各地戲曲往往因通商貿易而在此交流溝通,逐漸薈萃集中,並在此生根流傳,形成本地的聲腔劇種。
山東梆子是山東省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 ...
兩種藝術:曹州梆子和汶上梆子的區別
“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人生,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任何戲劇能夠烙印在人們的心裡,一定有它特別之處,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兩種藝術:曹州梆子戲和汶上梆子戲的區別。
可能感興趣》》皮影戲發展現狀介紹
曹州梆子、汶上梆子的區別不是以歷史上固有的府州行署區劃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