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的來歷簡寫50字+植樹節的由來簡說
植樹節的來歷簡寫50字 植樹節的由來簡說
植樹節的來歷簡寫50字 植樹節的由來簡說
植樹節的來歷簡寫50字:植樹節是為了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他是中國近代史上 第一個重視並大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習俗就是在這一天植樹造林,美化環境的活動。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簡介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佈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
什麼是植樹節
我們都知道,春季和秋季是造林季,其中,春季是植樹造林最好的時間點。因為,這時氣溫回升、降雨量逐漸增多、樹木開始從冬季的“休眠”狀態復甦,容易成活。
1979年2月23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透過決定,將每年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今年則是41個植樹節。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規定的以宣傳保護森林,並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國際植樹節。透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提高人們對森林愛護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中國的植樹節開始時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造福子孫後代。
—:植樹節的意義50字
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伸連線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迴圈。
二:植樹節的意義50字
植樹造林為人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種香甜鮮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葉;還有滋補身體的冬青樹上的女貞子,鮮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銀杏等珍貴藥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築,開採煤炭,交通運輸,製造車輛、船舶、尺機,修建橋樑、碼頭,造紙等都需要木材。
三∶植樹節的意義50字
植樹造林能夠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多植樹,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為樹木有龐大的根系,這些根系像一隻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樹根吸收畜存。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樹造林。因為“沙漠向人類進攻的主要武器是風和沙”,大量植樹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護林,減少風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風沙的作用。
四:植樹節的意義50字
植樹造林可為人類提供氧氣,淨化空氣,美化環境,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道路兩旁栽樹可以降低噪音,多種多樣的樹型、花果和翠綠的枝葉可以美化環境,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環境。
五:植樹節的意義50字
樹是地球的肺,我希望每個人都能保護樹林、保護樹木,讓都市的生活添一分綠色!保護樹木就是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
但是對於我們大家來說,植樹節的意義並不僅僅是種一棵樹那麼簡單。植樹節向我們表達的意義不僅是要多種植樹木,而是要培養我們廣大市民愛護自然、低碳生活的一種理念。
植樹節的由來 植樹節的來歷簡寫50字
植樹節的由來 植樹節的來歷簡寫50字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重要領導人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中國古代沒有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但是中國人從古到今歷來重視植樹造林。《禮記》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早在公元前五帝時代,舜便設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處理全國的林業事務。
清明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植樹時間。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清明植樹的習俗。
古代的統治者曾多次下達植樹的命令。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便下令在道旁植樹作廕庇之用。公元605 年,隋煬帝下令開河挖渠,詔令民間種植柳樹,每種活一棵,就賞細絹一匹。宋太祖則根據植樹多少把百姓分成五等,並下令凡是墾荒植桑棗者,不繳田租;對率領百姓植樹有功的官吏,可晉升一級。元朝建立後,元世祖頒佈《農桑之制》十四條,規定每名男子每年要種桑、棗二十株,或根據土地情況栽種榆、柳等代替。同時嚴飭各級官吏督促實施,如失職或審報不實,按律治罪。
明清時代,植樹規模有更大發展。明太祖朱元璋在推行一系列振興社會經濟文化措施中,就有植樹造林一項。“凡農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半畝,十畝以上者倍之”,對利用空地植樹的實行免稅,而對不完成植樹任務者懲罰,對砍伐樹木者治罪。清朝前期,也要求地方官員勸諭百姓植樹,禁止非時採伐和牛羊踐踏及盜竊之害。鴉片戰爭後,一批有識之士提倡維新,光緒皇帝曾詔諭發展農林事業,興辦農林教育。
因此看來中國古代就有很良好的植樹造林傳統。
植樹節的生態意義:
中國設立中國植樹節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護森林,增種樹木。
每一棵大樹的生長都對人類社會有相當大的積極作用。國外曾有學者對樹的生態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汙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成群的樹林能對生態系統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一公頃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於造價千餘萬元、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有專家預測,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約有450萬個生物物種將不復存在,陸地上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人類面臨嚴重水荒。森林的喪失更會使許多地區風速增加60%——80%,因風災而喪生的人可達數億。
在城市,行道樹同樣可對人類社會作出有益貢獻。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汙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人口稠密缺少綠化的城市每立方米大氣中有細菌3、4萬個,是森林的一萬倍,而城市內種植一定數量的數目後,大氣含病菌量可減少約80%。“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氣溼度,一株成年樹,一天可蒸發400公斤水,使空氣溼度上升的同時,亦可降低城市的溫度,減緩熱島效應。城市林帶、綠籬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寬30米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城市防護林具有減緩風速的作用,其有效範圍在樹高40倍以內,其中在10——20倍範圍內可降低風速50%。
節日成果:
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實施多年來,全國各地人民群眾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截至2008年,中國大陸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在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到2008年,中國森林面積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 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城市建城區人均公共綠地提高到6、52平方米,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1億公頃。此外,中國加緊了“三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天然林保護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穀雨的來歷簡短50字 二十四節氣穀雨的由來是什麼
穀雨的來歷簡短50字二十四節氣穀雨的由來是什麼
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佈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這一天,下了一場不平常的雨,落下無數的穀米,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穀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
具體傳說故事:
倉頡說
傳說,黃帝時代的能人倉頡造出了文字,天上的玉帝決定用金人重獎他。可倉頡認為,自己只做了應該做的事,不配受這樣的獎勵。
某天,倉頡正在酣睡,夢中聽到有人大喊:“倉頡,玉帝給你獎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什麼?”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穀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第二天,天上突然向下落穀粒,比雨點還密,鋪遍了山川平地。
這時,倉頡忽然想起夢中的情景,便急忙去給黃帝報告。黃帝聽後,深感倉頡的功勞應該大力表彰。於是,他把下穀子雨的這天定為一個節日——即穀雨節,從此延續到今天。
牡丹說
穀雨季節總是伴隨著牡丹盛開。相傳穀雨是一個痴情郎的名字,唐高宗年間黃河決堤,穀雨在洪水中奮力遊了三個時辰,好不容易救起一棵緋紅的牡丹。兩年後,穀雨母親病重,一位紅衣姑娘天天送藥,卻在穀雨母親病癒後不見了。穀雨四處尋找,終於在百花莊園找到了變成牡丹的姑娘,姑娘答應“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門去安家”。最後,穀雨去世被葬在百花園中,牡丹仙女也在此安家,每逢穀雨時節開放,表示對穀雨的懷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穀雨花”。
關於24節氣來歷: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廿四節氣原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等七顆星星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轉星移時北半球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人們判斷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由於廿四節氣是以北斗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因此這曆法也稱作“星辰歷”。
據文獻記載,我國中原地區在商時已出現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名稱,周時期出現了八個節氣名稱。中原地區在3000多年前,始用土圭法(圭表)測影,在河南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圭表測影確立的“冬至”是24節氣當中最早被周公測定出來的一個,把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土圭測影”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相當於北迴歸線上立杆無影);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對節氣有所記述。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劃分的方法,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而從定《時憲曆》之後直至今的“農曆”,“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太陽黃經度數)來定的,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按黃經度數編排。即,視太陽從春分點,也就是黃經零度出發,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24個節氣正好36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為一個“節氣”。
春分的由來 春分來歷故事50字
春分的由來 春分來歷故事50字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圭表測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來自三百多年前訂立的依據太陽黃陽度數劃 ...
父親節來歷簡介50字 父親節的由來起源
父親節來歷簡介50字
1909年,華盛頓一位叫布魯斯-多德的夫人,多德夫人和她的5個弟弟早年喪母,他們由慈愛的父親一手養大的。姐弟6人時常回想起父親含辛茹苦養家的情景。於是,她提筆給州政府寫了一封措辭懇切的信,呼籲建立父親節。州政府採納了她的建議,將父親節定為6月第3個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波 ...
中國的中秋節由來 國慶節的來歷簡介50字
中國的中秋節由來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
一說: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 ...
端午來歷簡介50字 簡單介紹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來歷簡介50字 簡單介紹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起源於古代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的圖騰祭祀的節日,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的別稱
端午節,英文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
元旦的來歷簡介50字 元旦的起源來歷和意義
元旦是新的一年的開始,但對於元旦這個節日的來歷人們卻並不是很瞭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元旦的來歷簡介50字,元旦的起源來歷和意義。
元旦的由來50字一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 ...
處暑的由來簡寫 處暑的來歷50字簡短
處暑的由來簡寫處暑的來歷50字簡短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透過觀察天體執行,認知一歲(年)中時候(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 ...
小暑的由來 關於小暑的來歷50字
小暑的由來關於小暑的來歷50字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劃分的方法,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