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海南民族文化的“檳榔谷”
極具海南民族文化的“檳榔谷”
如果說有什麼能代表海南文化的話,那就得去檳榔谷走一趟了,海南的檳榔谷可以說是海南當地民族的文化活化石,也是海南文化的一張名片。棲身於神秘的雨林,保留著最為原生態的民族風情。
檳榔谷原住民文化的保護天堂
說到海南的原住民,很多人都沒辦法一時間說出來她的淵源和歷史。而首先提出原住民這個概念的,是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
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先民,根據文獻資料及考古發現,黎族與我國南方的百越族的後裔俚人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據《漢書·賈捐之傳》記載:西漢時原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被稱為“駱越之人”。根據考古學者研究發現,這裡的“駱越之人”是古代百越人的一個分支。
又據目前已發現的海南島最早的文化遺蹟——三亞落筆洞的“文化堆積層”來看,黎族的祖先均在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從兩廣大陸不只一次地橫渡瓊州海峽來到海南島北部。來自兩廣的黎族先民,繼登上本島北部海岸之後。
最初,他們居住在靠近河流、港灣的山崗上,後來逐漸朝全島各地擴散定居,艱難創業,是為海南的原住民,黎族有著璀璨的文明和深厚的歷史背景,無數的傳奇和民族精髓值得深究和流傳。
神秘雨林的守望者“檳榔谷”的由來
由於景區位處海南島嶼的脊樑,五指山山脈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兩邊森林峻峭,中間是一條連綿數公里的檳榔谷地,故稱檳榔谷。椰子代表海南,檳榔代表黎家。
在黎家,沒有檳榔不成禮,沒有檳榔不成婚,這“檳榔”二字可以說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元,而聚居在海南中部山區的黎族,以神秘雨林山谷為棲身,只有走入檳榔谷,走入黎家文化,進入這一片神秘雨林谷地,才能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
原住民文化守護天堂
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位於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兩邊森林茂密,中間是一條連綿數公里的檳榔谷地。景區由原住民黎村、原蚩尤苗寨和原始雨林谷三大版塊組成。是海南省最豐富、最權威、最靈動、最純正的民族文化“活體”博物館。
谷內的黎族傳統文化博物館裡,珍藏著整個海南島最齊全最珍貴的黎族各種民間文物、見證黎族發展歷程的種種器皿和圖片,是一部生動恢宏的“黎族人歷史教科書”。
谷內的黎族傳統織錦展館不但囊括了五大方言的特色服飾展示,還為遊客們介紹了從無紡時期到有紡時期黎族服裝的演變,包括樹皮衣的製作,龍被的傳說等等,可謂是黎族人最為驕傲的工藝——織錦工藝的文化走廊。
在檳榔谷裡紡染織繡、竹木樂器演奏技法、打柴舞、黎族婦女的紋身繡面…這些瀕臨失傳的黎族傳統技藝和正在消失的文化現象,被檳榔穀人嘔心瀝血地保護著,堅持著,必將使其在新的時期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讓民族的精髓得以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
極具傳統民族文化的節日:侗族鬥牛節
鬥牛,是一項娛樂節目。而侗族文化中的鬥牛節,是為了慶祝豐收的喜悅,這項傳統節日在侗族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的歷史,如今,鬥牛節在侗族人民的心裡依舊非常的重要。鬥牛節體現出侗族人民的淳樸善良,以及對美好的願望的追求。
“鬥牛節”是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侗家喜歡鬥牛,村村寨寨都飼養著善斗的“水牛王”。“鬥牛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二月或八月裡逢“亥”的日子裡舉行。節前,各自約好對手,作好鬥牛的準備。節日這天清晨,鐵炮三響,“牛王”在鑼鼓和蘆笙的樂器聲中進入鬥牛場。
這時一支支隊伍,手持金瓜、月斧,舉著各種旗幟,前呼後擁,繞場三週,算是“入場式”,也叫“踩場”。接著,各隊牽著自己的“牛王”,舉著火把,嚴陣以待。鐵炮一響,他們便將火把往前一拋,參斗的兩頭牛從兩端四蹄騰空,衝了上去鬥作一團,難解難分。氣氛緊張熱烈十分壯觀。
每年農曆二月與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樓附近,乾淨通風,稱為“牛宮”。牛王有專人割草擔水拌料伺候,還要經常供給蜂蜜、豬油、米酒等食物。“牛王”體格碩大而健壯,渾身滾瓜流油,犄角粗壯尖利,象張開的鋼杈。
節前青年人吹著蘆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約”邀請對手。“送約”之後,便到“牛宮”前吹奏蘆笙,敬祭三日,替牛“養心”。節期一到,群眾集匯於鬥牛場周圍,參賽“牛王”在蘆笙伴奏下開始“踩場”:青年手舉寫有“牛王”的“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氣十足。“馬牌”後緊隨舉著木製“兵器”的衛隊和鼓樂隊。
您可能還會喜歡:
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紙馬舞文化
壯族民間藝術奇葩“壯劇起源”
淺談:黎族酒文化
回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回族語言文化
歷史悠久的海南民族文化
海南雖然在整個中國版圖中,似一個孤島的存在,但是這並不妨礙這個地方誕生出優秀的海南文化。而且早在千年前就有勇於開拓的民族黎族在這裡生根發芽,隨著時間推進,不斷有人民遷徙至此,共同為這座風光迷人的島嶼營造城市文化。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早在兩三千年前,約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黎族人民就在島上繁衍生息,並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海南文化發展的座標上,黎族文化代表海南文化最古老、悠久和獨特的部分,她具有旅遊者所向往的神奇和神秘。
海南北部的臨高文化,西部的“村人”文化和儋州文化,這些文化或源或流都傳承了一些越人和俚人的文化,他們的語言、信仰和風俗習慣等一些文化帶有濃厚的非漢文化特質。
甚至海南的瓊文文化都有俚人文化的遺蹟,如瓊文地區有大量的冼夫人廟,春節後各地舉行時間較長、規模宏大的祭祀冼夫人的活動,從這些信仰中可以看到古代俚人文化對海南文化的影響。
還有苗族和回族文化,在海南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它們豐富了海南的文化。上述表明,民族文化是海南最古老的文化,它當之無愧成為海南島的標誌性文化之一。
海南歷史上是一個“孤懸”的海島,其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被“流放”的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鑄成自身特色,民族文化即是其中的奇葩。但到了近代,由於大量漢族移民的湧入,漢文化的影響逐漸加深,文化的同化與變異現象日益突出,歷史上“生黎”的大批“熟黎”化就是這種現象的反映。
解放後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海南毗鄰的地區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這些地區的經濟、文化異常活躍,社會變革最深刻,它們對海南民族文化的衝擊最大。而海南成為全國最大的特區和建省後,漢文化在各個領域,各個層面滲入民族地區。這些影響給民族地區帶來了一些進步,也使一些民族文化弱化。
海南檳榔谷是什麼民族
檳榔谷的全稱是“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景區內“甘什村”主要展示黎族文化,“原生態苗寨”主要展示苗族文化。黎族是海南島獨有的少數民族,又分為哈、杞、潤、賽、美孚五大方言區。海南苗族與其他省份苗族想比也有獨特之處。 ...
極具民族特色的京族的飲食文化
京族人民主要聚集在依靠著大海邊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區,他們主要從事海洋業,飲食習俗上與其他民族也有些不同。那麼,你知道京族人民的日常飲食習俗嗎?小編收集了一些資料,想知道的話,一起來了解一下京族文化中的特色飲食文化吧!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澫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 ...
極具民族特色的仫佬族禮儀文化
在長期的民族發展過程中,仫佬族形成了很多獨具特色的禮儀風俗,比如添丁報喜、滿月酒、敬婆王報人丁等。這些禮儀可以從仫佬族人生活中的各個地方反映出來,是仫佬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就隨小編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添丁報喜
生小孩是仫佬族人家的頭號大喜事。孩子一降生,夫家便派人給外婆家報喜。外婆立即挑起早 ...
極具民族特色的錫伯族歷史文化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古老的少數民族不在少數,而錫伯族就是其中一個。錫伯族由鮮卑族發展而來,歷史十分悠久。錫伯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飲食文化和服飾文化也比較有內涵。總言之,歷史發展到今天,錫伯族文化已經非常豐富,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錫伯”為本民族自稱,口語中稱為“slwe”,書面則為“si ...
極具民族文化的白族婚戀習俗
不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婚戀習俗,而在中國這個多民族的國度,男女的婚戀方式各具特色,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今天我們一起看看白族文化中的婚戀習俗,白族不僅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而且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優秀精華,下面,大家隨小編一起看看極具民族文化的白族婚戀習俗。
白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佈於雲南各 ...
極具民族特色的德昂族服飾文化
服飾是最能直觀體現一個民族特色的,在中國的眾多少數民族中,他們都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飾。德昂族的服飾是最具有濃厚的名族色彩的,而他們的服飾也與民間流傳的故事緊密相連。想更瞭解德昂族的服飾文化嗎?下面的德昂族文化為你帶來更多內容。
德昂族的服飾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男子多穿藍、黑色大襟上衣和寬而短的褲 ...
極具民族特色的裕固族文學文化
文學是最能體現一個民族的根基和歷史的,裕固族的民間文學內容豐富,其中包括了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民間歌謠、及語言等等。這些由裕固族人們創造的文學具有深刻的當地特色。對於裕固族的文學文化您瞭解多少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
裕固族文字已經失傳,但是裕固族祖先在歷史上用回鶻文創造了大量的文獻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