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特色的達斡爾族抹黑節文化
極具特色的達斡爾族抹黑節文化
民族的特色中有很多特色的節日,就如同傳統文化中的春節一般,是民族的標誌特色。而在達斡爾族文化中,其中極具特色的節日就是抹黑節,也是達斡爾族節日文化中有趣的節日之一。
那麼,抹黑節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節日呢?且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抹黑節的由來
在新疆錫伯族中也有類似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是“抹黑節”。抹黑節這一天,人們起的特別早,把晚間準備的抹黑布(抹鍋底的黑灰)或氈片帶上,大家你追我趕的上街往臉上抹黑,相互觀望,笑聲不止,十分有趣。也有成群結夥挨家串戶去抹黑的;有的早上還未來得及起床,就被抹的一臉黑的。見到老年人也不放過,不過要先請安,後跪施禮,再向老人額頭上抹一小點黑,被抹上黑是吉祥的象徵,可以避免災難,得到幸福。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抹黑”已漸漸被廢除,“抹黑節”變成男女青年的一種娛樂性活動。
黎明,他們就要挨門串戶互相往臉上抹黑。傳說是古代錫伯族以漁獵為生,後來一對老夫婦救活了受傷的燕子,燕子銜來麥種作為報答。於是錫伯族人開始種麥為生。巡天神知道後,派神犬告訴大家,以後人吃麵粉,狗喂麩皮,各有所食。
但有一年新年時,一個年輕媳婦不慎將麵餅烙糊後餵狗。巡天神知道後大怒,使麥種長了黑色黴菌,播種後全部結黑籽,無法食用。於是全村人向巡天神祈禱請求恕罪,願往自己臉上抹黑,以免小麥再生黑黴。巡天神應允了,但用手在麥根處由下往上一捋,捋走了麥稈上所有的麥粒,只留下尖端處的一截麥穗,所以從此麥子的產量就沒有過去那麼多了。
以後每年正月十六,巡天神下凡巡視的日子,就成了錫伯族的“抹黑節”。年輕人在這一天的清早,手裡拿著浸透清油、沾有鍋底黑煙煤的“庫肚苦”,挨家行走,只要遇見人,不分男女,就往他們臉上抹油煙,即使沒有起床的人,也會被人闖入家門塗抹。尤其是年輕的姑娘、媳婦更被人團團圍住,抹得如同黑炭。但錫伯族普遍尊敬老人,如遇老人時,要先下跪求得老人同意,然後才半跪著給老人抹臉,或由老人自己動手抹。
據習俗,這一天如果有人未被抹黑臉,就會一年不吉利。所以錫伯族人在節日時,都會開心地相互抹黑,笑語歡聲,怪相百出,成為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抹黑節的習俗
正月十六這天,人們清晨早早起來,早上要吃“託火勒布達”,年輕人就成群結隊,手裡拿著準備好的浸了清油、沾上鍋底煙的“庫肚苦”(布或氈片),挨家挨戶走,只要一遇上人,不分男女,捉住就往臉上抹。那些還沒起床的人,也會被人掀開了被子,抹個一團漆黑。
錫伯族普遍尊敬老人。這一天如果遇見老人,必須先請安後單腿下跪,在得到老人的允許後才能半跪著象徵性地給老人抹一點點黑,或者由老人自己抹,表示尊敬。
按風俗,誰在這一天裡不往臉上抹黑,這一年他就會不吉利。據民間的傳說,抹黑節的用意是請求五穀之神免除莊稼的黑穗病,保證大豐收。錫伯族人民把這一活動作為象徵五穀豐收的節日沿革了下來。
極具特色的京族哈節文化
每個民族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節日和民俗,在京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風情就是每年一度的哈節了。在節日中,京族人民通宵達旦,歌舞不息。京族的哈節是京族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起源
哈節是為了紀念海神公的誕生。京族人以海洋漁業生產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海邊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興旺,五穀豐登。
“哈”是京語譯音,含有“歌”、“請神聽歌”的意思。關於哈節有不少民間傳說。目前在廣西京族三島廣為流傳的傳說是:傳說四、五百年前,北部灣岸邊的白龍嶺下,有一條巨大的蜈蚣精,在此吃人翻船,興風作浪。
一日有位神仙化作乞丐,搭船過海,船駛到蜈蚣精洞口,當船主要把乞丐推下海時,神仙把事先煨得滾燙的大南瓜塞進蜈蚣精口裡,蜈蚣精吞下大南瓜,燙得直打滾,屍斷三截,隨波逐流成為萬尾、巫頭、山心“京族三島”,頭部漂流至越南成為氵萬柱島,附近居民才得以安居樂業。於是京族人把大仙尊奉為“鎮海大王”,立廟祀之,每年都到海邊迎接“鎮海大王”來享祭,這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哈節。
主要活動
哈節前,京族人家家戶戶打掃門亭,裡裡外外佈置一新,哈節那天,全村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盛裝,聚集在哈亭內外,舉行迎神、祭祖和“唱哈”等活動,非常熱鬧。
各村的哈亭是節日活動的中心。哈亭選用上等木料,有獨特的民族形式,其建築形式古樸、美觀、繁簡各異。屋頂的屋脊正中塑有雙龍戲珠的吉慶形象裝飾,哈亭內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設有京家人信奉的諸神神座,殿內的柱子上都雕寫著具有民族習俗特色的楹聯或詩詞。
較大型的哈亭內,祭祀場地兩側設有階梯形的賓客坐席,這是專供村裡輩份最高、為修建此哈亭和籌辦哈節捐資捐物者所設立的。座次的順序,也是以貢獻功績的大小從高到低論定。
京族哈節活動由祭祖、鄉飲、社交、娛樂等內容組成。節日活動歷時三至五天,通宵達旦,歌舞不息。周圍各族群眾亦來共同歡慶。整個節日活動過程,大體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迎神
在“唱哈”前一天,集隊舉旗擎傘抬著神座到海邊,遙遙迎神,把神迎進哈亭。把所養的“象”(其實就是豬)趕到哈亭繞行三週。然後留到半夜殺掉,由主持“哈節”活動的頭人組織參加“哈節”鄉飲,聽哈的人(即有資格入席的人按先後次序登記在本子上,每年輪到排在最前的一定人數,為“哈頭”籌辦祭品。)各養一頭大豬,養時要把豬洗得白白淨淨,不得弄髒,也不能咒罵,稱為“養象”。到了節日,看哪個養的豬最大就選他的,這頭豬用以祭神之後,只分八斤豬肉分給眾人吃,其餘的由“養象”戶自行支配。
2.祭神
祭神的具體時間為節日的當天下午三點鐘左右。祭祀儀式開始後,首先由主祭者帶領人們迎接來自海上、天宮各位神靈、祖先進入神位,讀祭文,緊接著是向諸神敬酒和獻禮。在祭祀之後進行娛神的過程中,表演內容不但穿插了人們喜聞樂見、反映生活情趣的古詩詞演唱、歷史故事說唱等,還要唱“進香歌”、跳“進香舞”、“進酒舞”、“天燈舞”等。
3.入席聽哈
祭神畢,入席飲宴與聽哈,稱為“坐蒙”(又稱“哈宴”),每席六至八人。酒餚除少數由“哈頭”供應外,大部分由各家自備,每餐由入席人輪流出菜,且邊吃邊聽“哈妹”唱歌。婦女只是捧菜上桌,不能入席坐。婦女、兒童均在“哈亭”外邊聽歌。“唱哈”是“哈節”的主要活動專案,“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三人,即一個男子叫做“哈哥”,又稱“琴公”,兩個女子叫做“哈妹”,又稱“桃姑”。
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殿堂中間,手裡拿著兩塊小竹片,一邊唱一邊搖擺著敲,伴唱的“哈妹”坐在旁邊地上,兩手敲打竹製的梆子和之。“哈妹”每唱完一句,“哈哥”就依曲調撥奏三絃琴一節。如此一唱一合一伴奏,直到主唱的“哈妹”睏倦了,轉由另一個“哈妹”出來主唱,“唱哈”要連續進行三天。歌的內容有民間傳說、哲理佳話、愛情故事等。
4.送神
“唱哈”完畢就送走了神靈。送神時必須念《送神調》,還要“舞花棍”。送神後整個“哈節”的儀禮便結束了。
哈節期間人們還進行其他活動,不善唱歌的男子們也不甘於讓姑娘們專美於前。於是,鬥牛、比武、角力競賽等也隨之展開,成為哈節上極富特色的重要節目。
極具特色的塔塔爾族的飲食文化
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塔塔爾族也有著他們自己的自己的飲食文化。塔塔爾族因信仰伊斯蘭教,他們的生活與習俗都受到不少伊斯蘭文化的影響。那麼,你對塔塔爾族的飲食文化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塔塔爾族文化吧!
塔塔爾族習慣於日食三餐,中午為正餐,早晚為茶點,日常飲食離不開面、肉和奶,也食用一些大米,但均製作成特殊食品。
素以烹調著稱的塔塔爾族婦女善於製作各種糕點。用雞蛋和麵粉製成的小饢,以精緻、可口馳名。節日和待客食品除了抓飯外,還有用乳酪、杏幹、大米和用南瓜、肉、大米焙烘的兩種糕點:“古拜底埃”和“伊特白裡西”,是塔塔爾族特有的風味食品。
塔塔爾族婦女素以烹調技藝高超著稱,善於製作各種糕點,如用麵粉、大米加乳酪、雞蛋、奶油、葡萄乾、杏幹烤制的“古拜底埃”,其外部酥脆,內層鬆軟,風味馳名新疆;也有將肉和大米混合烤成名為“伊特白西”的點心,還擅長用雞蛋、奶油、砂糖、鮮奶、可可粉、蘇打和麵粉製成精美可口的饢。
日常主食除肉、卡特力特(用牛肉、土豆、大米、雞蛋、鹽、胡椒粉作原料製成,類似於抓飯)、饢和拌麵之外,還有帕拉馬西(餡餅)、餃子、油煎餅(帶土豆)等。塔塔爾族喜歡的風味飲料有:類似於啤酒的“克兒西麻”,是用蜂蜜發酵製成的,還有用野葡萄、砂糖和澱粉製成的“克賽勒”等。
果醬也是塔塔爾族的重要副食之一。伊犁地區塔塔爾人常用蘋果、海棠果、杏子、紅棗、葡萄乾、草莓果等製作果醬。最為有名的是以野生馬林(樹莓)為原料製作的“唐古來醬”和草莓醬。蘋果醬的製法是:將優質蘋果摘除果把,用清水洗淨,按一公斤白糖一公斤水果的比例投料。先將白糖放入銅鍋內以微火煎熬,待白糖全部熔化後,放入蘋果並不住地攪動,煎熬4到5個小時即成。草莓果醬只需煎熬15到20分鐘即可。冷卻後舀入容器貯存,並可隨時取出食用。一般可存放3到5年。
極具特色的南京洪山戲文化
洪山戲是南京的地方戲曲,最初帶有濃厚的宗教迷信色彩,是一種驅逐夜鬼,為民索求平安的儀式,後發展成民眾所喜愛的民間戲曲。南京洪山戲和南京其他地方戲曲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南京文化。現在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下吧。
起源於南京市六合縣,流傳於江蘇的儀徵、江寧、句容和安徽的天長、來安、盱眙。又名香火戲、童子戲,由洪山香 ...
極具特色的江西樟樹鹽文化
都說民以食為天,但是再好的食材沒有調味品也是枉然,鹽作為最常見也是最好的調味品已經深入人心。隨著科技和人們的不斷探索,鹽也不再只是單純作為調味品,開發出了更多元的文化,在這裡江西樟樹市走在前列,將鹽發展成特殊的江西文化。
中國古代稱自然鹽為“滷”,把經人力加工過的鹽,才稱之為“鹽”。我國古代最早發現和 ...
極具特色的甘肅伏羲文化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紐帶,也是神聖血緣觀念的具體表現。伏羲是古代傳說裡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在甘肅天水,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天,水市民眾自發集會到伏羲廟祭奠“人宗爺”,乞求幸福安詳,新年好運氣。現在我們來了解下這特別的甘肅 ...
極具特色的烏孜別克族語言文化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離不開語言。在人類的發展史上,語言是最好的表達方式,語言也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他們都擁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語言。那麼,你知道烏孜別克族的語言特色嗎?下面的烏孜別克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語言屬於 ...
極具特色的裕固族民俗風情文化
每個民族的傳承必定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特色文化,而這些文化也都是經過時間的檢測才源遠流長。裕固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極具特色的名族文化的一個民族。對於裕固族你瞭解多少呢?想更瞭解裕固族文化嗎?那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裕固族為甘肅省三個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共有1.3萬人, ...
極具特色的杭州飲食文化
有人說,杭州是一個可以和天堂相提並論的地方。如果你到過杭州,領略了她的秀麗風景,嚐遍了她的誘人美食,感受了她的人文魅力,那麼你一定會同意:杭州勝似天堂。當地美食是我們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急切想去品嚐的東西,那麼,讓我們一起看看杭州的飲食文化,品味不一樣的杭州文化吧。
杭州的菜一直以優良的品質在江南等地頗有 ...
極具特色的四川飲食文化
川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四川飲食文化中辣是主要的口味。川菜的歷史悠久,它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根據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川菜也逐漸被全中國甚至國際上的認可,喜歡川菜的人也越來越多。那麼,對於四川的飲食文化您瞭解多少呢?下面的四川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川菜發源於我國古代的巴國和蜀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