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樞密院是哪個朝代出現的

樞密院是哪個朝代出現的

  樞密院萌芽於唐朝,經發展,鼎盛於五代,宋代時雖機構漸趨於完備而龐大,但權力已大大下降。樞密院的建立與發展,經過了幾大變化:一變於僖,昭宗時期掌樞密之宦官“堂狀後貼黃”,奪宰相之權;再變於後梁更用士人;三變於後唐專用武將,“任重於宰相,宰相自此失職”;四變於晉宰相兼樞密使,二者合一;五變於樞密使兼宰相再領節度使,自此樞密使權力達到它的全盛時期。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凡侍衛諸班直、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皆掌之。以升揀、廢置揭帖兵籍;有調發更戍,則遣使給降兵符。除授內侍省官及武選官,將領路分都監、緣邊都巡檢使以上。大事則稟奏,其付授者用宣。

樞密院開始於哪個朝代

  五代後梁建立崇政院,唐改稱樞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軍事機密及邊防等事,與中書省並稱“二府”同為最高國務機關。遼設立北樞密院(相當於兵部)、南樞密院(相當於吏部)及漢人樞密院(掌漢族地區兵馬)。

  樞密院

  唐、五代、宋、遼、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稱,長官稱樞密使,主要掌管軍政。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內廷,用宦官為樞密使,執掌機要事務。

  中書省,古代官署名。封建政權執政中樞部門,漢朝始設中書令,魏國建秘書監,有監、令,魏曹丕改稱中書監、令。晉朝以後稱中書省,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機要、釋出政令的機構。

韓德讓樞密院通事是什麼官職

  韓德讓樞密院通事是掌管呈遞奏章、傳達皇帝旨意等事的官職,樞密院是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軍事機構,後唐時樞密使輔佐宰相,分掌軍政。

  韓德讓是出生於遼國世侯大族,遼國大臣,政治家,祖籍河北玉田。對聖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漢族的關係,以及維護遼宋盟約等,他都起了重大作用。


是什麼

  樞密院,唐、五代、宋、遼、元時代的官署名稱,主要掌管軍政。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內廷,用宦官為樞密使,執掌機要事務。五代後梁建立崇政院,後唐改稱樞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軍事機密及邊防等事,與中書省並稱“二府”,同為最高國務機關。遼設北樞密院(相當於兵部)、南樞密院(相當於吏部)及漢人樞密院(掌漢族地區兵馬) ...

宋朝的與兵部有什麼區別

  1、兵部只處理國家軍隊的日常事務,軍隊費用的調撥,人員的安置,兵員的徵召等,也處理一些戰爭計劃的制定;樞密院是軍隊的最高指揮機構,軍隊的調防,戰爭的動員,戰爭的指揮等都是樞密院的職責,同時也領導兵部的工作;   2、兵籍司掌士兵徵募、撫卹、遷補、退役等人事;樞密院侍衛司掌侍衛事務;   3、兵部下有三衙: ...

同知事是不是丞相

  樞密使一職始置於唐後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時改由士人充任,後又逐漸被武臣所掌握,辦事機構也日益完善。為適應連年戰爭的局面,樞密使把軍政大權握於一己之手以便宜從事,樞密使的職掌範圍擴大到了極限,樞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權侔於宰相”。但到了宋代,樞密使制又發生了變化,其任職者由五代時的武將逐漸轉為以文官擔任,職 ...

景泰藍在哪個朝代出現

  景泰藍早在我國戰國初期就開始生產,到了明朝景泰年間已經比較流行。景泰藍,也被稱為“青銅胎掐絲琺琅”,是一種製作青銅和瓷器的工藝,以及把傳統的手繪和雕刻技術融入其中的技術。 ...

韓太尉書原文

  1、原文: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 ...

鋼最先是在哪個朝代出現

  鋼最先在漢朝出現。   據世界通史的記載,最早的鐵器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出現在中東地區的,就是現在的伊朗一帶,然後在公元前700多年鍊鐵技術傳到中國。   按照中國冶鐵技術史的說法,我國古代工匠在公元前500多年創造了固體滲碳制鋼技術,就是透過鍛打減少鐵中的碳含量讓它變成鋼,春秋末年的吳國干將、莫邪就用 ...

耬車是什麼朝代出現

  耬車在戰國時期出現的。   簡介:   耬也叫“耬車、“耬犁”、“耙耬”。舊時中國農具名。是一種畜力條播機。西漢趙過作耬,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由耬架、耬鬥、耬腿、耬鏟等構成。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以兩腿耬播種較均勻。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粱等。我國在公元前2世紀發明的多管種子條播機耬車,後來印度也予以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