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樞密院開始於哪個朝代

樞密院開始於哪個朝代

  五代後梁建立崇政院,唐改稱樞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軍事機密及邊防等事,與中書省並稱“二府”同為最高國務機關。遼設立北樞密院(相當於兵部)、南樞密院(相當於吏部)及漢人樞密院(掌漢族地區兵馬)。

  樞密院

  唐、五代、宋、遼、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稱,長官稱樞密使,主要掌管軍政。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內廷,用宦官為樞密使,執掌機要事務。

  中書省,古代官署名。封建政權執政中樞部門,漢朝始設中書令,魏國建秘書監,有監、令,魏曹丕改稱中書監、令。晉朝以後稱中書省,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機要、釋出政令的機構。

樞密院是哪個朝代出現的

  樞密院萌芽於唐朝,經發展,鼎盛於五代,宋代時雖機構漸趨於完備而龐大,但權力已大大下降。樞密院的建立與發展,經過了幾大變化:一變於僖,昭宗時期掌樞密之宦官“堂狀後貼黃”,奪宰相之權;再變於後梁更用士人;三變於後唐專用武將,“任重於宰相,宰相自此失職”;四變於晉宰相兼樞密使,二者合一;五變於樞密使兼宰相再領節度使,自此樞密使權力達到它的全盛時期。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凡侍衛諸班直、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皆掌之。以升揀、廢置揭帖兵籍;有調發更戍,則遣使給降兵符。除授內侍省官及武選官,將領路分都監、緣邊都巡檢使以上。大事則稟奏,其付授者用宣。

韓德讓樞密院通事是什麼官職

  韓德讓樞密院通事是掌管呈遞奏章、傳達皇帝旨意等事的官職,樞密院是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軍事機構,後唐時樞密使輔佐宰相,分掌軍政。

  韓德讓是出生於遼國世侯大族,遼國大臣,政治家,祖籍河北玉田。對聖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漢族的關係,以及維護遼宋盟約等,他都起了重大作用。


是什麼

  樞密院,唐、五代、宋、遼、元時代的官署名稱,主要掌管軍政。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內廷,用宦官為樞密使,執掌機要事務。五代後梁建立崇政院,後唐改稱樞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軍事機密及邊防等事,與中書省並稱“二府”,同為最高國務機關。遼設北樞密院(相當於兵部)、南樞密院(相當於吏部)及漢人樞密院(掌漢族地區兵馬) ...

宋朝的與兵部有什麼區別

  1、兵部只處理國家軍隊的日常事務,軍隊費用的調撥,人員的安置,兵員的徵召等,也處理一些戰爭計劃的制定;樞密院是軍隊的最高指揮機構,軍隊的調防,戰爭的動員,戰爭的指揮等都是樞密院的職責,同時也領導兵部的工作;   2、兵籍司掌士兵徵募、撫卹、遷補、退役等人事;樞密院侍衛司掌侍衛事務;   3、兵部下有三衙: ...

同知事是不是丞相

  樞密使一職始置於唐後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時改由士人充任,後又逐漸被武臣所掌握,辦事機構也日益完善。為適應連年戰爭的局面,樞密使把軍政大權握於一己之手以便宜從事,樞密使的職掌範圍擴大到了極限,樞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權侔於宰相”。但到了宋代,樞密使制又發生了變化,其任職者由五代時的武將逐漸轉為以文官擔任,職 ...

種植葡萄開始什麼朝代

  1、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是小亞細亞里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經過考證希臘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歐洲的國家,而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考古學家認為是伊朗。   2、中國的葡萄最早是從漢武帝時期傳過來的。其實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歐洲的葡萄已經傳到西域,但是因為此時的西域還掌控在匈奴等遊牧民族部落手中,所以一直都沒有傳 ...

一日三餐開始什麼朝代

  是在漢朝之後出現的,古時候窮,很多老百姓都吃不飽飯,下層百姓大多是一日一餐或一日兩餐。隨著人口的激增,糧食產量卻上不去,兩日一餐的也開始出現,出現了“加餐”,也就是一日三餐,但這種情況並沒有在全社會推廣。直到明朝時期,土豆和玉米被引進,沒那麼多糧食吃的時候就吃玉米土豆,慢慢也就開始一日三餐、多餐。 ...

吃元宵開始哪個朝代

  關於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說法頗多,但一般變為在漢代就初具雛形。史載漢武帝的時候,漢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據稱“太一”是當時相當顯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並有恩於漢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較隆盛。相傳另一位漢室皇帝漢文帝也和元宵節有關。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 ...

端午節開始哪個朝代

  端午節初源於古代百越地區對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後源於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