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權威的象徵,龍文化之龍的形成

權威的象徵,龍文化之龍的形成

  龍在我國的文化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這樣神聖權威的龍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動物,而是古人幻想出來的神異動物。那麼,已經有八千多年曆史的龍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龍文化中瞭解一下吧。

  關於龍的由來和形成:

  在古人心目中,身外世界是神秘混沌難以捉摸的,模糊思維的直觀性和表面性,使他們不可能像現代人這樣,將雲、雷電、虹、海潮、泥石流等分辨得清楚;也不會運用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將魚、鱷、蛇、蜥蜴,以及豬、馬、牛等動物的生活習性研究得明白。

  在他們看來,雲、雷、電、虹等,都和雨相關,差不多是一類;魚、鱷、蛇等在江河湖泊中穿遊,都和水親近,大體上也是一類;豬喜歡水,馬、牛等也都離不開水--河馬、水牛更是水中物。而且,天上的雨,落到地上便是水;水升到天上,再朝下落,便是雨。

  既然天上下的雨和地上流的水是一回事,那麼,和雨相關的在天上彎轉的雲、雷電、虹等,就和與水密切的在江河湖泊中穿遊的魚、鱷、蛇等差不多都是一回事了。雨水適度,牧草豐茂,穀物有成;雨水乏缺,葉草乾枯,百穀旱絕;雨水過量,人畜受淹,農田泡湯。生產和生活不能不依賴雨水,雨水卻常常讓人們依賴不上。

  再看這些與雨水相關的物象:雲團滾滾翻卷,變化萬方;雷電叱吒長空,霹靂千鈞;虹霓垂首弓背,色像瑰奇;還有大小不一,脾性不同,長短參差,陰森怪異的魚、鱷、蛇、蜥蜴等等:這一切是多麼神秘,多麼雄奇,多麼可怖可畏啊令人驚懼不已!

  於是,古人猜想了:一定有一個“神物”,主管這一切,總領這一切,支配這一切,排演這一切。這個“神物”,體型是很大的,而且是能大能小的;膚色是多樣的,而且是能明能暗的;還應當是有頭有尾的,能起能臥的,擅爬會遊的,彎轉曲折的,快速行進的;總之是能量巨大的,能上能下的,善於變化的,天上可飛水中可藏的,集合了種種“水物”特性的,又和雨水有著特別特別密切關係的。

  關於龍的稱呼:

  該怎麼稱呼這個“神物”呢?人們發現,雨水降臨時,烏雲洶湧,電光閃閃,相伴隨的,是“隆隆”的雷聲;海潮漲落,龍捲風吸水,泥石流下山,也都發出“隆隆”的聲響;而鱷、牛、蟒蛇等動物的吼叫,也和“隆隆”聲接近;而“隆隆”聲本身具備著粗壯、雄渾、深沉和悠遠等特點,給予人的感覺是恐怖、壯烈、崇高和神秘。於是,人們就取其聲,將這個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以“隆”這個音呼之了。

  “神物”的發音是擬聲,“神物”的形象該是個什麼樣子呢?一些人說像魚,一些人說像鱷,一些人說像蛇,還有一些人說像雲,像閃電,像霓虹;也可能今天看像這個,明天看像那個,後天看又像別一個;還可能覺得既是這個又是那個,升到天上就是雲是閃電是虹,落到水中就是魚是鱷是蛇,來到陸地就是豬是馬是牛。模糊思維是不講邏輯、意識不到矛盾的,這種思維容許同一個物體在同一個時間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容許部分和整體、單數和複數的同一。

  造字的時代到了,需要給這個以“隆”音呼之的神物搞個符號了。老祖宗最初造字,多以象形為之。那麼,讓這個神物像什麼形好呢?有人說像鱷,就造了幾個像鱷的“龍”字;有人說像蛇,就造了幾個像蛇的“龍”字;還有人說像閃電,就再造幾個像閃電的“龍”字;另有人說身子像鱷像蛇還像閃電,頭卻像馬像牛還像豬,那麼就造幾個像這像那像……的“龍”字好了。於是,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各式各樣的“龍”字。後來,逐漸演化,直到最後簡化成如今這個“龍”。

  先民們是以現實生物和自然天象為基礎,將自己的對身外世界的畏懼、依賴、疑惑、想象、崇拜等等,都貫穿、投注、體現到龍的模糊集合中了。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龍無疑是古人的一種藝術創造。它是從魚、鱷、蛇和雲、電、虹等一個個具體物象而來,經過由眾多人參與的模糊集合,形成一個建立在各個具體物象之上,又蘊含著各個具體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過程,是“美”的因素集納的過程,用一句人們常說的話,就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其間滲透著、灌注著古人的神話猜想、宗教體味、審美快感和藝術情趣。

景頗族筒裙,服飾文化之精髓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已經看不到原始社會那種衣不蔽體的樣子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服飾文化的快速發展,除了遮擋服飾也具有了更多的功能,反應一個民族的審美和生活水平。筒裙作為景頗族文化裡技藝最精湛的一種,一定會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景頗族傳統織錦有筒裙、掛包、包頭、護腿、腰帶、毯子等品種。

  在琳琅滿目的景頗族織品中,工藝最複雜、用料最講究、圖案內容最豐富多采的要數景頗族婦女的筒裙,屬於織錦中的極品。

  筒裙,按織法可以分為機排自序圖案筒裙“安默”和手工挑花筒裙“課洞默”兩大類,按圖案內容、形式、色彩和用途可以分為“可東默”(彩裙)、“默並”(素裙)、祭祀墊毯(“拍剛”,得名於其黑紅相間條紋;“章噴”,得名於其上圖案,兩種構成一個陰陽配對)三種。

  “安默”的圖紋屬於機排圖案,圖案內容固定,種類較少;“可洞默”的圖案是手工挑花製作而成的,工藝相對複雜,花紋圖案可以靈活多變,屬於景頗族傳統織錦中圖案內容最豐富最精緻,更充滿古樸、神秘和原始的織錦,一條筒裙圖案可多達300到400個。

  “拍剛和章噴”是祭祀專用墊毯,出於對鬼的無比崇敬,在這種毯子的製作過程中極其忌諱期間有人死亡,所以製作時加班加點,力求迅速製作完成。祭毯比較珍貴,往往只有富有的家庭擁有,有其獨特的花紋圖案,僅在此處出現。

  “課東默”是彩裙,相對於“默並”而言,可謂“盛裝”,相當於“禮服”,只有在出嫁或盛大的節日、走親串戚、趕集等社交活動時穿著;“默並”屬於日常穿著的便裝筒裙,多用於老年人服裝,圖案簡單而少。

  勤勞的景頗族婦女心靈手巧,他們用毛線織成的筒裙,是她們藝術才能的集中表現。景頗族婦女從小就訓練有素,一般七八歲就開始學紡織,到了十五六歲已是織筒裙的能手了。景頗族婦女以那嫻熟的技巧,織成絢麗多彩、生動逼真的各種圖案的筒裙。這種筒裙用羊毛線織成,多為黑底,少數是紅底,上面再用紅、綠、黃、紫毛線織出絢麗精美的圖案。

  他們編織的筒裙,圖案色彩鮮豔,結構組合多種多樣,對比性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深受國內外人民的喜愛。景頗族筒裙圖案取材廣泛,素材來源於美麗的大自然和景頗人民的生活。有的以動物昆蟲為題材,有以植物為題材,還有反映生產面貌等,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體現了景頗族婦女勤勞、純樸的品質和豪放的性格。

  據統計,單是景頗族婦女筒裙的織物圖案,就達400多種。景頗族筒裙由3塊拼成的。這種筒裙圍在腰上的那面必須是黑毛線織的,不能倒過來,3尺多。今天,景頗族筒裙工藝在繼承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創新產品,深受景頗婦女和緬甸克欽族的歡迎。

中華民族的象徵,龍文化的起源

  龍是我國文化中最突出的文化符號,其文化上下八千年,源遠流長。其形象在我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有體現,並且各具特色。那麼,作為中華民族象徵的龍文化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龍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離今天的時間不會少於八千年。這個時期,原始先民已不單純地、被動地依靠上天的賞賜了,他們把獵獲的野馬野牛野豬等等畜養起來;也不單單吃那些是採拾得來的野果了,而是有選擇地種植穀物以求收穫。

  他們能夠熟練地取火用火,學會了用木頭搭簡單的房子,開始磨製石器、骨器,手工製作陶器,逐漸定居下來,從事生產活動了。生產活動使人們同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寬泛,自然界作為人之外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撞擊也越來越大。

  房脊上的龍文化,究其源可上溯至漢代。1960年,中國在湖北省沙市郊區發現現存最早的紀年脊獸。在一件筒瓦脊獸的瓦內壁刻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距今已近2100年。可見中國建築上出現吻獸,至遲在西漢時期就比較完備了。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為的“時間定位”提供著證據。查海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龍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

  有文章稱,山西省吉縣柿子灘石崖上有一幅距今達一萬年的魚尾鹿龍巖畫,當是龍的最早的雛形。這幅巖畫未見發表,其面目如何,還不得而知。

  接下來還有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出土的距今達七八千年的陶器龍紋,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距今達七千年的彩陶細頸瓶龍紋,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龍紋等。

  商王朝在公元前11世紀被周王朝取代。周人的原始宗教中,人文的色彩較為濃烈,這是因為周伐商並推翻商王朝的理由是商王朝無德害民,周人是代表天來對商進行懲罰。因周人有“德”,得以配天,奪取了天下。周人打敗商人後,不但奪取了體現商人通天權力(實際上是統治權力)的鼎器,而且在新鑄的禮器中,突出了自己的宗教觀念。

  據說周人伐商之時,曾有一巨大的赤色的鳳,口銜玉矽(也有記載說是口銜丹書)落在周的社廟,代表上天降瑞應給周,所以在周代的禮器上,鳳的形象更為突出,龍的形象趨於弱化,甚至在一些圖案中,將鳳的冠狀物安到了龍的頭上,龍的體態少了那種張揚和獰厲,失去了商代龍的攝人氣勢,變得比較平和,更趨於藝術化與圖案化。

  在商代,龍被作為一種形態怪異的神獸。它那令人可怖的、幻想的形象給人強烈的神密感和一種獰厲的美,顯示出龍有超越世間的神的權威。商代的龍主要鑄造刻飾在青銅禮器上,線條錯落凸突,深沉雄健,再加上青銅禮器那厚重沉穩的造型,使龍有一種巨大的威懾力,折射出一種無以言表的宗教理念。


文化內容簡介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

  這期龍文化帶我們去了解了解龍文化內容簡介,龍是中華民族(即大多數華人)的圖騰象徵。龍文化上下八千年,源遠而流長,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符號。中國曆代正史記載的龍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型別的文獻更是龐大。   龍文化   龍是中華民族(即大多數華人)的圖騰、象徵。龍文化上下八千年,源遠而流長,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符 ...

中華民族的象徵關於圖騰的爭論

  龍一直被認為是我國文化的符號,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但是,關於龍圖騰這個說法,有學者提出了質疑,並出現一些否定性的觀點。那麼,關於龍圖騰都有什麼樣的爭論呢?下面,就到龍文化中瞭解看看吧。   最早提出龍圖騰說的是聞一多。聞先生在他的一篇專門談論龍鳳的文章中這樣說道:“就最早的意義說,龍與鳳代表著我們古代 ...

文化書法展圖片觀賞中國文化書法展圖片

  很棒睿智的說:“噴泉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她有了壓力;瀑布之所以壯觀是因為她沒有了退路;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為永遠在堅持。人生亦是如此。”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龍文化觀賞中國龍文化書法展圖片。感受其中的韻味美。 ...

北泉板凳的演變:形成了村落文化習俗性

  “沒有什麼人能一路單純到底,但是要記住,別忘了最初的自己。怕什麼路途遙遠。走一步有一步的風景,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幸福,在路上。”   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龍文化了解了解北泉板凳龍的演變是怎樣的。   北泉板凳龍   北泉板凳龍是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流傳的以長條板凳為主要道具的地方傳統舞蹈藝術。它已有 ...

人中的面相

  大家都知道,能從面貌體相上看出一個男人在事業上還是“床上”是否夠本事。有能力的人總是給人很與眾不同的感覺,那麼具體的從哪些方面看出其事業上或床上是“人中之龍”呢?下面的分析就可以給你個參照。   在床上是人中之龍的手面相:   第一項:眉毛黑濃起伏似巨龍   眉毛黑濃本身就夠了,男人的眉毛看精力,如果眉毛 ...

... 皇帝皆有嗜茶以致宋徽宗 ... 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 ... 自然地將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 ... 。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物。黃 ... 設茶床皇帝出巡所過地賜父老 ... 契丹使者辭行宴會上有賜茶酒辭行日亦設茶 ... 的專利至於民間雖然也飲茶文化幾乎是不沾邊的宋代城市集鎮大興 ... 夢華錄》載開封潘樓東有“從行角茶坊”而在 ... 茶相問動靜。”“客來則敬茶”禮 ... “客來敬茶”風遍及全國已成為中華民族的 ...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的風尚。從宋太祖起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這時茶文化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黃庭堅《謝送壑源揀茶》 ...

各生肖的空口白話

  龍:我有一個夢想   為龍的朋友生活非常富有激情,他們的感染力總是能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屬龍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也是非常有理想有闖勁的,一旦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任何阻撓都無法嚇退他們。然而屬龍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的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他們真正渴望的並不是實現理想,而是以勝利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