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什麼意思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什麼意思

  1、“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意思是說:想要知道物體平直與否,一定要依靠水準墨線來檢測。想要知道物體方圓與否,必須藉助圓規矩尺來測量。喻指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標準、規則。

  2、《呂氏春秋·自知》全篇主要講述的是自我衡量、自我評判,進而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其中最著名的典故就是“掩耳盜鐘”的寓言故事。“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意即若想知道平直與否,就必須藉助水準墨線。;若想知道方圓與否,就必須藉助圓規矩尺。這兩句話採用比興的手法,引出了立規矩存準繩的目的,即“自知”。若想形成恰當的自我認知、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規制和引導,“準繩”與“規矩”是必不可少的。

欲速則不達古文中的御是什麼意思

  解釋:欲:一心只想,忽視效果;速:快速;達:達到。過於性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一心只想要求速度,忽視效果就達不到目的。

  欲速則不達,謂性急求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語出《論語子路》:“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宋 司馬光《與王樂道書》:“夫欲速則不達,半歲之病豈一朝可愈。”

  理解:凡事都要講究循序漸進 。有了量變才會有質變,萬不可焦躁,如果做事一味追求速度,逆其道而行之,結果反而會離目標更遠。如果想要快速完成某件事,其效果未必會好,甚至大失所望,萬不可急於求

居則曰不吾知也出自哪篇古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論語·先進》。

  標題為後人所加。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生動再現了孔子和學生一起暢談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輕率急躁,冉有的謙虛,公西華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寧靜,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居則曰:“不吾知也”翻譯為“平常就說,不瞭解我呀!”


把西湖比西子的是什麼意思

  1、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欲釋義:如果。   2、原文: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作者】蘇軾 【朝代】宋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3、翻譯:   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 ...

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什麼意思

  1、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句詩的意思是:想說卻說不出, 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呀!出自宋代詩人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2、創作背景:此詞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創作時間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間。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遊覽,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 ...

之為之不知為不知是意思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明智的態度。   2、原文:《論語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翻譯   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4、賞析   對於文化知識和其他社 ...

靜而風不止子養而親不待的翻譯

  1、翻譯: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不停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動它的枝葉。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2、含義   (1)表示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或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 ...

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是什麼意思

  “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意思是一個人做一件事情做錯,需要知道做這件事的想法才可以彌補這個過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增長優點挽救過失的。出自《禮記·學記》。   原文: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 ...

欺大王之罪當誅的當是什麼意思

  1、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的當是應當的意思。   2、意思:我知道欺騙大王是應該被誅殺的,我願意接受湯鑊之刑。   3、原文選段: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 ...

實是界之仙都的是什麼意思

  “實是欲界之仙都”的意思是: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這裡的“欲”可以理解為“七情六慾”。佛教把世界分成欲界、色界、無色界,合稱三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慾的眾生所處境界。“共”就是“總共、全”的意思。   《答謝中書書》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