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形式的戲曲,歌仔戲的表演藝術
歌劇形式的戲曲,歌仔戲的表演藝術
每一種好的戲曲,在其表演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甚至可以說是戲劇本身的靈魂,讓劇本內容活起來的重要載體。今天,要透過歌仔戲文化介紹的是關於歌仔戲的表演藝術,讓我們看看這個歌劇型式的劇種有什麼表演特色。
歌仔戲的表演藝術屬於歌劇型式,而傳統戲曲最重要之元素為身段與唱腔,所謂“有聲皆歌,無動不舞。”正是傳統戲曲的藝術特色;質言之,“合歌舞以演故事”即為傳統戲曲的表演方式。
歌仔戲表演藝術最大特色在其唱腔與音樂,傳統戲曲的戲碼、腳色、服裝、道具及舞臺陳設等大致相同,因此,聲音部分為各種傳統戲曲主要區別之處。
歌仔戲故事情節主要以歌謠及唱腔來陳述,其發聲方法使用“本嗓”,唱詞則為閩南語白話,親切自然且通俗易解。臺灣其它傳統戲曲大多為“假嗓”美聲唱法,戲曲語言則分官話(北管戲曲)、泉州土腔(南管戲曲)或韻白(京戲),雖較具藝術性,但一般觀眾較難了解。
歌仔戲之念白亦使用閩南語白話,內容均為通俗之語句,鮮有詞藻華麗之文詞。此外,歌仔戲中亦經常出現臺灣民間之俚語、諺語,以及句尾押韻的“四唸白”,因此,歌仔戲亦能展現臺灣俗諺之美。
身段做表為歌仔戲另一欣賞重點。所謂“有聲皆歌,無動不舞。”日常生活中之動作轉化為戲曲演出,均須經美化與象徵,再以另一種藝術形式加以表現,民間即將身段稱為“腳步手路”。
歌仔戲之演出囿於舞臺空間之限制,演員必須在有限空間內,呈現劇中情節,並講求戲曲之美,因此身段做表更顯重要。例如卷珠簾這項身段,通常由花旦表演,因昔日簾幕以竹製成,所以必須用卷的,象徵動作是“踏左腳蹲下,雙手放低平,大拇指、食指、中指共同往上捲動。”其後尚須以手於簾幕兩端做打結的動作。
此外,劇中腳色首次出場,通常須先整冠或“跳臺”亮相,使觀眾看清楚演員之造型扮相,爾後自報姓名與身世,讓觀眾瞭解演員於劇中所扮演的腳色與背景,再提綱契領地說明劇情綱要,之後才進行演出。
歌仔戲最原始之身段做表,其實是來自車鼓戲,其中例如主腳的展扇花、駛目箭(送秋波)、醜腳的閹雞行(半蹲行進)和演員出場“踩四角”走方位,都和車鼓戲相同。後來歌仔戲又吸收北管戲、南管戲與京戲動作,才構成完整之舞臺動作。
苦旦最具特色,歌仔戲的藝術特色
每一種戲曲都有本書獨特的藝術特色,這跟它的形成發展有很大關係,特別是影響戲曲的文化。今天,歌仔戲文化要介紹的是關於歌仔戲的藝術特色,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個以苦旦最具特色的戲曲有什麼特點。
歌仔戲的角色行當:
歌仔戲初以一男一女的對唱為主,後發展為有生、旦、丑三行併兼備科、曲、白的成熟戲劇。其生行有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行有苦旦、正旦,醜行有三花、老婆等角色。眾腳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
歌仔戲的內容:
歌仔戲的內容以演唱民間故事為主,劇目有《陳三五娘》、《劉秀復國》、《八仙過海》、《濟公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多強調忠孝節義,一般沒有固定劇本,至今仍沿襲以“戲先生”講戲並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
歌仔戲的曲調:
歌仔戲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歌仔戲的音樂曲調包括《七字調》、《哭詞》、《雜念調》唱腔道白則是以廈門、漳州方言合成的臺灣腔。唱詞視情節而定,可長可短。在一百多種傳統曲調中,既有悠揚高亢的【七字調】、【大調】和【背思調】,又有民謠訴說式的【臺灣雜念調】。
歌仔戲的樂器:
歌仔戲樂器和其他戲曲一樣,分文場戲和武場戲,武場戲的樂器同京劇相似,有通鼓、豎權、板鼓、木魚、小鈸、大鈸、大鑼、小鑼、銅鈴,還加上小叫、柳盞等。文場戲樂器,早期以殼仔弦、大廣弦月琴、臺灣笛為主,後來又採用二胡、洞蕭、鴨母笛、嗩吶;又有以琵琶、大嗩吶及西洋樂器參與伴奏的。
按照表演形式和劇場形態的不同,可分為落地掃歌仔陣、野臺歌仔戲、內臺歌仔戲等,隨著廣播電影電視等大眾傳媒的興起,廣播歌仔戲、歌仔戲電影及電視歌仔戲等也相繼湧現出來。
戲曲特色:
歌仔戲是唯一發軔於臺灣,且形成於臺灣之戲曲,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風格,包括自由性、包容性及通俗性等三大特色。就自由性言,歌仔戲之形式尚未固定,不若南管、北管及京戲之嚴格;歌仔戲唱腔之使用雖有部分成規,但無限定唱法,經常因演唱者、時間及地點之不同而變化;而歌仔戲亦無固定劇本,多由戲先生說戲,供演員即興發揮、演出。
以包容性論,歌仔戲於發展過程中,即不斷吸收採茶戲、京戲、南管、北管及新劇等各劇種之菁華;歌仔戲仍繼續融合各劇種的特質,同時也大量應用現代科技,改善舞臺技術與裝置,此等改變使歌仔戲包含更多內容,使其形式更為活潑而多元。
就通俗性言,歌仔戲是臺灣唯一土生土長之劇種,富有強烈的地方性色彩,歌仔戲舞臺所呈現之演出,均為民眾所熟悉,自然而親切,易為觀眾所瞭解與喜愛,頗具通俗性。
歌仔戲的戲曲服裝,歌仔戲演員裝扮
歌仔戲是歌劇型式的劇種,與其它戲曲劇種有一定的差別。那麼,在這樣的區別下,歌仔戲的戲曲服裝會有什麼不同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歌仔戲文化中一下去看看關於歌仔戲的戲曲服裝和演員裝扮吧。
戲曲服裝:
歌仔戲戲服與其它劇種並無太大差異,戲服主要在區分腳色身分與性別,無須因劇中朝代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周朝之戲碼與清代之戲碼,演員穿著的戲服可以相同。
落地掃時代演員之裝扮極為簡單,小生與三花都穿類似於中山裝的衣服,頭戴鴨舌帽,腳穿日式球鞋;小旦身著鳳仙裝,而以京戲的大頭片作頭飾。
落地掃之後,歌仔戲演出已有戲服,通常由演員自行縫製。歌仔戲服裝受到京戲與大陸都馬班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吸收各劇種之菁華,並受時代及周遭環境之影響,因此二、三十年前,歌仔戲戲服開始大量使用亮片,以增加舞臺戲曲效果。晚近部分大型歌仔戲劇團之戲服更加多元、豐富。
演員裝扮:
歌仔戲裝扮頗為費時,演員於演出前先依劇中腳色化妝抹粉,通常極為濃豔,其用意在於突顯五官,誇大色彩以使遠距離之觀眾得以看清楚演員的扮相、表情。
以造型而言,旦腳及青衣貼頭片,受到京戲的影響;但歌仔戲與現實生活較為接近,逐漸改成不貼頭片,不梳大頭,而將頭髮梳成髮髻,小生則綁水紗,爾後演變成戴頭套,猶如古裝之造型。
早期歌仔戲在野臺演出,基本上戲服色系比較原始,充滿野趣。而電視歌仔戲早期的神仙劇,由於是科幻劇,計算機動化很多,可以用大量舞臺秀的服裝,如蓬裙、大圓裙、水轉、寶石、金蔥布等,“葉青歌仔戲團”即為一例。而中期電視歌仔戲逐漸走半傳統方式,因此戲服曾使用亮片及繡花,如“楊麗花歌仔戲團”即是如此。
藏戲的表演藝術,唱腔角色的分類
對於每個劇種來說,它富有的獨特的表演藝術特色就是戲劇的生命,要是沒有這種獨特性,那麼,毫無疑問的是,這個劇種就會被淘汰。藏戲作為藏文化的活化石。那麼,藏戲有什麼樣的表演藝術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藏戲的表演藝術:
1959年西藏實行民主變革前,藏劇中的朗達(戲曲唱腔)基本上是無伴奏的清 ...
歌劇綜合了哪幾種藝術形式
歌劇綜合了音樂、戲劇、文學、美術、舞蹈等各門類藝術,它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歌劇由詠歎調、合唱、序曲等組成,最早在古希臘的戲劇中,只有簡單的伴唱、朗誦,不過近現代西洋歌劇才被稱為真正的歌劇,它主要以音樂為主,敘事不太講究情節的連貫性。
歌劇綜合了哪些藝術形式上
歌劇通常由詠歎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 ...
大專表演藝術專業學什麼
表演藝術專業學習表演基礎訓練、表導演創作與實踐、綜藝表導演創作與實踐、藝術語言技巧、形體、聲樂表演、綜藝主持、主持語言類、歌舞素質類、表演與形象設計基礎類、賞析評介類、節目採編基礎類等。
表演藝術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表演藝術基礎理論,具備表演藝術基本技能和綜 ...
黃梅戲的表演藝術特點
1、黃梅戲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有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
2、’黃梅戲以抒情見長,韻味豐厚,唱腔純樸清新,細膩動人,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且通俗易懂,易於普及;
3、在音樂伴奏上,早期黃梅戲由三人演奏堂鼓、鈸、小鑼、大鑼等打擊樂器,同時參加幫腔,號稱“三打七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 ...
遊戲設計專業介紹,技術和藝術的融合和昇華
什麼是遊戲設計?遊戲設計或遊戲策劃是設計遊戲內容和規則的一個過程,好的遊戲設計是這樣一個過程:建立能激起玩家通關熱情的目標,以及玩家在追求這些目標時做出的有意義的決定需遵循的規則。遊戲製作是依託數字化技術、網路化技術和資訊化技術對媒體從形式到內容進行改造和創新的技術,覆蓋圖形影象、動畫、音效、多媒體等技術 ...
什麼是表演藝術
表演藝術,是透過人的演唱、演奏或人體動作、表情等形式,達到塑造形象、傳達情緒、情感等內容,從而表現生活的藝術形式。
表演藝術通常包括舞蹈、音樂、話劇、曲藝、雜技、魔術等,代表性的門類,通常是音樂和舞蹈,有時將雜技、相聲、魔術等劃入表演藝術。 ...
中國最早的表演藝術是
雜技。雜技:起源於漢代,被稱為“百戲”,隋唐時叫“散樂”,唐宋以後為了區別於其他歌舞、雜劇,才稱為雜技。是各種技藝表演的總和,以高、難、險、奇為主要技能特徵。雜技的藝術語言主要是超高技巧肢體動作,包括柔身術、繩技、頂碗和滾杯等。在過去,雜技泛指手技、口技、車技、馴獸和魔術等技藝表演,系從古百戲演變而成;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