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1、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
2、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考中的稱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第一名稱會元;
3、殿試在會試後當年舉行,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1、鄉試。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舉行,又叫鄉闈。
2、會試。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於鄉試的第二年即逢醜、辰、未、戌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稱春闈。
3、殿試。殿試在會試後當年舉行,時間最初是三月初一。明憲宗成化八年起,改為三月十五。應試者為貢士。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
明清時期的一個典型科舉流程需要經過四次以上的考試:
童子試:合格者為生員,就是秀才,考中了也就“進學”了,國家每月供給一些米,但是要經常受教育部門考核,不合格要勒令退學。
鄉試:合格者為舉人,中舉者一般就屬於後備官員隊伍,可以做官了。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禮部對各地舉人的考試,考中後有資格參加殿試,考中者稱貢士,第一名叫會元。該考試考三場,每場三天,是最辛苦的考試,好多老、病考生都會累死在考場裡。
殿試: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相當於對貢生
整數部分分為:負整數、0、正整數。整數的全體構成整數集,整數集是一個數環。在整數系中,零和正整數統稱為自然數。-1、-2、-3、…、-n、…(n為非零自然數)為負整數。則正整數、零與負整數構成整數系。整數不包括小數、分數。一個數減去一個整數後,所得的差大於等於0小於1,那麼減數就是其整數部分,差是其小數部 ...
明經科和進士科。
唐朝科舉考試的科目,主要有秀才、進士、明經、明法、明書、明算六科。最重要的是明經、進士二科。
因為唐玄宗時進士科轉為兼考詩賦,在當時詩賦是文人才氣的象徵,因而詩賦成為最主要的考試內容。進士科也成為唐朝最重要的考試科目。
而明經科則主要考查對經典的記憶,即知史實,古代認為前車之 ...
1、雅思考試分為學術類(A類)和培訓類(G類學術類和培訓類是為不同目的而設定的考試,因此這兩類考試所要求的語言技能不同。
2、學術類考試。學術類考試對考生的英語水平進行測試,評估考生的英語水平是否滿足進行大學或研究生學習的要求。大學或研究生課程的錄取應以該類考試的成績為依據。如果您計劃出國留學,請選擇 ...
科舉考試從隋朝大業元年開始實行,即公元605年,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即1905年,一共經歷了1300年。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係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 ...
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常設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
1、普通颱風級,風速每小時120公里。
2、強颱風級,風速每小時145公里。
3、超強颱風級,風速每小時160公里以上。 ...
1、一級動火為禁火區動火,施工現場的木工作業區,屬於(一級)動火區域。
2、二級動火系在禁火區域周圍或登高焊接或氣割作業區磚木結構臨時食堂處動火。
3、三級動火系無易燃易爆危險物品處動火。在一、二級動火區域動火,必須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動火必須辦理動審批手續,動火證應註明動火地點、動火時間、動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