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1、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

  2、傳統風俗有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1、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

  2、傳統風俗有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正月十五的節日和風俗 正月十五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導讀:正月十五也就是正月時間裡的第十五天,節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也是一個月裡月最圓的日子。過元宵都會進行各種各樣有趣的活動,那麼你知道正月十五的民間風俗有哪些嗎?想知道正月十五的節日和風俗,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正月十五的節日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按中國的傳統,在這個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相傳,漢汶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建立《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到了隋、唐、宋等朝代時,這個節日更是盛極- -時。《隋書音樂志》 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傳統節日。

  正月十五的風俗

  元宵節,一直都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據說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

  正月十五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

  起初,元宵節的時令小吃並不是元宵,南朝時,吃的是拌合肉和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則是一種蠶狀的麵食和烤餅,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現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過當時不叫元宵,而是稱為浮圓子或是湯圓等。

  後來,由於這種食品專在元宵節吃食,因此,就把它稱為元宵了。

  其實湯圓和元宵的差異只是在於大小和是否包餡罷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龍眼一般大小的圓子,稱為湯圓。

  而北方人吃的圓子較大,裡面包餡的則稱為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也象徵了紅紅火火。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節,也是天官大帝的誕辰,民間說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廟都在凌晨舉行盛大的儀式加以慶祝,祭品儀式就如同初九慶祝天公生一樣,需念三界公經以祈福求好運。

  3、元宵節“送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燈與丁諧音,因此迎花燈有求子添丁的意義,過年謠有: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燈棚的記載,可見迎花燈已成為元宵節的不可缺少的活動。

  唐以後,花燈不但種類繁多、千變萬化,也成為深入民間的活動;宋朝是花燈的全盛期,宋代花燈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玳瑁等製作,華麗精巧可謂空前。

  4、元宵節舞龍舞獅

  龍是吉祥的神話動物,也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元宵節時全國各地都有龍燈。

  早期的龍燈長約七、八丈,在竹鼓上貼上紗,製成龍形的燈籠,在龍頭與龍身裡面,點上幾十支蠟燭,然後綁在木棒上,有十幾個壯漢抬著走,表演時,由龍頭追逐龍珠而起舞,姿態優美,俗稱“弄龍”。

  5、元宵節猜燈謎

  燈節除了花燈外,最盛行的活動就是猜燈謎。燈謎就是將謎語貼在燈上,讓人一面賞燈,一面猜謎。

  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如一個字,一句詩,一個物或一個名稱,由於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為燈虎(也叫文虎)。

  燈謎是我國獨創的民間藝術,從春秋時代就有以掩飾的句子做成隱語,到漢魏時才開始稱為謎(漢武帝時東方朔就善隱語,曾與武帝寵臣郭舍人說隱語於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

  南宋後才有人將謎語寫在燈上,在上元節讓人猜春燈謎,也有人引用猜謎有所謂射覆的方法,稱之為射燈謎。自此以後,每逢元宵節,全國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

  6、元宵節走百病

  也叫遊百病,散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7、元宵節逐鼠

  逐鼠在農曆的正月十五舉行。

  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沒有好下場。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8、元宵節迎紫姑

  迎紫姑,或稱拜東施娘。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 龍舟蠶桑,並佔眾事。

  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9、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10、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七月初七的節日風俗 七夕節裡習俗

  每個節日或者特定的日子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意義,對於七月初七這一天來說,人們往往都不陌生,這是傳統的七夕,有很多的習俗傳統,而且我們也都很好奇它的來源。所以我們作為中國人,也要多加了解這些傳統文化,才會更好的傳承這些傳統。   七月初七是七夕節   這一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即七夕節,也叫做乞巧節、七巧節。 ...

2021年臘月二十五是什麼節日 什麼習俗風俗

  臘月二十五,已是忙年時期。2021年臘月二十五是什麼節日?到了農曆十二月,就代表春節也快到了。農曆十二月有很多習俗和講究,想了解更多詳細內容,不妨來萬年曆看看。2021年臘月二十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二0二二年臘月二十五;公曆:2022年01月27日,星期四臘月二十五是中國春節傳統節日之一,這天的傳統 ...

正月十五風俗和禁忌 正月十五元宵節什麼講究

  正月十五的風俗和禁忌正月十五元宵節有什麼講究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 ...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什麼風俗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農曆三月三是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又稱“修鍥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也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 ...

傣族的傳統節日 傣族的節日風俗哪些

  傣族的傳統節日   傣族重大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和潑水節。“關門節”在七月中旬,這時正是農忙季節,佛教節日也大多集中在這段時間,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產,同時還要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以食物、鮮花、銀幣、紙幣等獻佛。“關門節”要持續三個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開門節”為止。 傣族最盛大的節日是潑水節。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什麼風俗 三月三這天人們要幹什麼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1、上巳節;2、壯族三月三歌節;3、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也叫西王母、瑤池金母,在神話傳說中,每逢三月三就天宮就會大擺蟠桃盛宴款待眾仙。4、農曆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因為以前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這一說法。   節日發展:   農曆三月初三,又稱“上 ...

哪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的節日風俗

  有哪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我國共有56個主要的民族,在這些民族中,很多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節日。其中蒙古族的節日主要是舊曆新年,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傣族的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男人節,隴端節,陀螺節,花朝節,吃立節,螞拐節。東鄉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