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正月十五的風俗有哪些

正月十五的風俗有哪些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

  起初,元宵節的時令小吃並不是元宵,南朝時,吃的是拌合肉和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則是一種蠶狀的麵食和烤餅,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現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過當時不叫元宵,而是稱為浮圓子或是湯圓等。

  後來,由於這種食品專在元宵節吃食,因此,就把它稱為元宵了。

  其實湯圓和元宵的差異只是在於大小和是否包餡罷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龍眼一般大小的圓子,稱為湯圓。

  而北方人吃的圓子較大,裡面包餡的則稱為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也象徵了紅紅火火。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節,也是天官大帝的誕辰,民間說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廟都在凌晨舉行盛大的儀式加以慶祝,祭品儀式就如同初九慶祝天公生一樣,需念三界公經以祈福求好運。

  3、元宵節“送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燈與丁諧音,因此迎花燈有求子添丁的意義,過年謠有: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燈棚的記載,可見迎花燈已成為元宵節的不可缺少的活動。

  唐以後,花燈不但種類繁多、千變萬化,也成為深入民間的活動;宋朝是花燈的全盛期,宋代花燈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玳瑁等製作,華麗精巧可謂空前。

  4、元宵節舞龍舞獅

  龍是吉祥的神話動物,也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元宵節時全國各地都有龍燈。

  早期的龍燈長約七、八丈,在竹鼓上貼上紗,製成龍形的燈籠,在龍頭與龍身裡面,點上幾十支蠟燭,然後綁在木棒上,有十幾個壯漢抬著走,表演時,由龍頭追逐龍珠而起舞,姿態優美,俗稱“弄龍”。

  5、元宵節猜燈謎

  燈節除了花燈外,最盛行的活動就是猜燈謎。燈謎就是將謎語貼在燈上,讓人一面賞燈,一面猜謎。

  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如一個字,一句詩,一個物或一個名稱,由於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為燈虎(也叫文虎)。

  燈謎是我國獨創的民間藝術,從春秋時代就有以掩飾的句子做成隱語,到漢魏時才開始稱為謎(漢武帝時東方朔就善隱語,曾與武帝寵臣郭舍人說隱語於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

  南宋後才有人將謎語寫在燈上,在上元節讓人猜春燈謎,也有人引用猜謎有所謂射覆的方法,稱之為射燈謎。自此以後,每逢元宵節,全國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

  6、元宵節走百病

  也叫遊百病,散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7、元宵節逐鼠

  逐鼠在農曆的正月十五舉行。

  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8、元宵節迎紫姑

  迎紫姑,或稱拜東施娘。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 龍舟蠶桑,並佔眾事。

  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9、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10、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比如聽香,鑽燈腳(有相親與求子兩種說法),乞龜、乞花,照月光、照井水和晚睡,元宵訂情等諸多有趣習俗。

正月十五的節日和風俗 正月十五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導讀:正月十五也就是正月時間裡的第十五天,節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也是一個月裡月最圓的日子。過元宵都會進行各種各樣有趣的活動,那麼你知道正月十五的民間風俗有哪些嗎?想知道正月十五的節日和風俗,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正月十五的節日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按中國的傳統,在這個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相傳,漢汶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建立《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到了隋、唐、宋等朝代時,這個節日更是盛極- -時。《隋書音樂志》 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傳統節日。

  正月十五的風俗

  元宵節,一直都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據說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

  正月十五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

  起初,元宵節的時令小吃並不是元宵,南朝時,吃的是拌合肉和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則是一種蠶狀的麵食和烤餅,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現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過當時不叫元宵,而是稱為浮圓子或是湯圓等。

  後來,由於這種食品專在元宵節吃食,因此,就把它稱為元宵了。

  其實湯圓和元宵的差異只是在於大小和是否包餡罷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龍眼一般大小的圓子,稱為湯圓。

  而北方人吃的圓子較大,裡面包餡的則稱為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也象徵了紅紅火火。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節,也是天官大帝的誕辰,民間說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廟都在凌晨舉行盛大的儀式加以慶祝,祭品儀式就如同初九慶祝天公生一樣,需念三界公經以祈福求好運。

  3、元宵節“送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燈與丁諧音,因此迎花燈有求子添丁的意義,過年謠有: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燈棚的記載,可見迎花燈已成為元宵節的不可缺少的活動。

  唐以後,花燈不但種類繁多、千變萬化,也成為深入民間的活動;宋朝是花燈的全盛期,宋代花燈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玳瑁等製作,華麗精巧可謂空前。

  4、元宵節舞龍舞獅

  龍是吉祥的神話動物,也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元宵節時全國各地都有龍燈。

  早期的龍燈長約七、八丈,在竹鼓上貼上紗,製成龍形的燈籠,在龍頭與龍身裡面,點上幾十支蠟燭,然後綁在木棒上,有十幾個壯漢抬著走,表演時,由龍頭追逐龍珠而起舞,姿態優美,俗稱“弄龍”。

  5、元宵節猜燈謎

  燈節除了花燈外,最盛行的活動就是猜燈謎。燈謎就是將謎語貼在燈上,讓人一面賞燈,一面猜謎。

  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如一個字,一句詩,一個物或一個名稱,由於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為燈虎(也叫文虎)。

  燈謎是我國獨創的民間藝術,從春秋時代就有以掩飾的句子做成隱語,到漢魏時才開始稱為謎(漢武帝時東方朔就善隱語,曾與武帝寵臣郭舍人說隱語於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

  南宋後才有人將謎語寫在燈上,在上元節讓人猜春燈謎,也有人引用猜謎有所謂射覆的方法,稱之為射燈謎。自此以後,每逢元宵節,全國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

  6、元宵節走百病

  也叫遊百病,散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7、元宵節逐鼠

  逐鼠在農曆的正月十五舉行。

  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沒有好下場。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8、元宵節迎紫姑

  迎紫姑,或稱拜東施娘。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 龍舟蠶桑,並佔眾事。

  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9、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10、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民間的敬太歲、拜太歲風俗有哪些宜忌事項

  民間的敬太歲、拜太歲風俗有哪些宜忌事項

  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稱歲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間奉祀的神祇。《續文獻通考·郊社考卷一百九》記載:“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為陽,自午至亥為陰,所謂太歲十二神也。”從秦、漢時起,太歲就作為凶神受人敬畏,有“抵太歲凶,負太歲亦兇”之說。民間認為,太歲所在的方位不宜動土興工,否則就會招致災禍,因此就有了“太歲頭上動土大不吉”的說法。

  在道家,“太歲”是對神明的尊稱,即太歲君。道書言每六十年為一個甲子輪迴,而傳說在每一個“流年”,都有一位神仙被派凡間值年,掌管人間禍福。因此,老百姓尊稱這些神仙為值年太歲,六十年就有六十位太歲,因此統稱為六十甲子神。2014甲午年太歲是章詞歲君。他降生在明代時涇縣(今安徽省涇縣),名叫章文粹,也叫章詞,自幼學習儒家五經,精通文章,有謀略。章詞為人穩重,熱心教人,以身作則,在任職福寧州(今福建省霞浦縣一帶)訓導期間,勸導百姓勤奮務農,每年都獲豐收。當時有倭寇來侵犯的警報,福寧州的城門關閉。城外想躲避倭寇災禍的百姓都被關在城門之外。章詞不顧阻擋,親自開啟城門,將城門的百姓全部放進城內,救活了大批百姓。章詞在任內仙逝,出殯時,當地百姓不論路途遠近都來為他送行,來緬懷他的卓著功德。

  在民間,人們相信太歲在冥冥之中支配著人的命運和吉凶禍福,如果冒犯“太歲”,就會帶來不幸和災難。古書云:“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又云:”逢太歲之年,無喜必有禍。”那何種情況為“犯太歲”呢?

  犯太歲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上的,主要是生肖犯太歲、日支月支犯太歲;一種是空間上的,即風水上的犯太歲等。從生肖角度講,一般人的年庚,若與值年太歲相同或者有刑、衝、害、破等,都屬於“犯太歲”的一種。所以說,在2014甲午馬年,犯太歲的生肖有生肖馬、鼠、牛、兔。而2014年太歲方位正南,從一定程度上講,太歲所在的位置有非常強旺的氣場,不宜動土,否則意味著旺氣散開,對家人非常不利。所以,在2014年,要儘量避開正南方開土動工。

  衝犯太歲,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運勢的提升,或帶來不利影響。所以,每年各地方都會舉行“安太歲”、“拜太歲”、“敬太歲”的一種化煞消災、祈福納吉的傳統習俗;也有道家師傅或風水師為有緣人專門化太歲等,或選擇流年助運化煞吉祥物,來化解沖剋“太歲”帶來的不利影響。

  溫馨提示:立春之日是太歲交接之時,也是敬太歲的日子。敬太歲要舉行隆重的敬拜儀式,所以有些宜忌要特別知曉:參加法事的前一晚儘可能不食葷、酒,需沐浴,穿著潔淨衣服;女性要避諱自己的經期;敬拜期間要平心靜氣,不去考慮與法事無關的事情,並保持法事壇場清靜,內心虔誠禱祝祈福,方可帶來吉祥流年。


立夏的風俗哪些 鬥蛋遊戲消暑祛病

  二十四節氣中的每個節氣都有很多的習俗活動,並且古往今來,人們對於節氣傳統習俗都是比較重視的,都會主動參與其中,以求美好的寓意。在每年的立夏時令中,大人小孩們都會進行鬥蛋的遊戲,這個習俗一般是為小孩祈福。   在古代的時候,每年的立夏時節,帝王都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 ...

處暑的風俗哪些 處暑節氣什麼風俗活動

  處暑的風俗有哪些 處暑節氣有什麼風俗活動   1、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   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 ...

處暑的民間風俗哪些 處暑之際各地民俗活動盤點

  處暑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處暑之際各地民俗活動盤點   處暑的民間風俗有哪些: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 ...

雲南立夏節的風俗 雲南立夏的風俗哪些

  雲南立夏節的風俗   1、特色文娛演出:除唱滇戲、花燈外,還有耍龍、舞獅、跑驢、民族歌舞等各種文藝節目的表演。   2、熱鬧的集會:屆時,澄江以及呈貢、晉寧、昆明等地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群眾數萬人相邀前來聚會,西龍潭近旁的山腳、路邊還搭起臨時綵棚、攤點,買賣土產百貨、食品茶水,十分熱鬧。   3、送銅牌: ...

五一勞動節的風俗哪些 五一勞動節什麼活動

  五一勞動節的風俗有哪些   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將五月一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並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泰國:在“五一”全國統一放假一天,在首都以及一些大城市會有相關的慶祝活動, ...

臘八節的風俗哪些 臘八節的民間習俗

  臘八節的風俗有哪些 臘八節的民間習俗   1、喝臘八粥   煮臘八粥、喝臘八粥是最主要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也叫“福壽粥”,是以很多種瓜果、豆、米等五穀雜糧煮成。各地區所用材料不一。根據口味,還有甜、鹹之分。部分地區還有用臘八粥祭祀的習俗;佛教用臘八粥供佛;部分寺廟還會煮臘八粥分給信徒吃。   ...

七夕的傳統習俗是什麼 七夕節的風俗哪些

  七夕的傳統習俗是什麼 七夕節的風俗有哪些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