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步:首先要傾聽孩子,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正確地理解孩子,並且讓孩子知道你是在試圖理解他們的感受。這會讓他們受到鼓勵,更願意敞開心扉來接受你,從而才會邁出合作的第一步。
2、第二步:要表達出對孩子遭遇的同情。這時,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者行為,效果就會更好。因為這會讓孩子產生“同理心”,更樂意與你分享心情。
3、第三步:要告訴孩子我們的感受。如果你用真誠而友善的態度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而孩子也感受到你在認真傾聽之後,他們就會願意聽你接著說下去了。這時,你就可以告訴他們你對事情的真實看法了。
4、第四步:要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我們要循循善誘,詢問孩子對於如何避免這類問題的再次出現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什麼想法,也可以向他們提出一些建議。直到最後和孩子達成解決問題的共識。
1、和善而堅定。不論是控制型的父母還是嬌縱型的父母,通常都是被動反應,而不是積極主動。和善而堅定的父母尋求的是解決方案,能夠認識到必須先改變自己,在行動之前先觀察並思考,引領孩子,消除自己的內疚感,也會允許孩子犯錯,允許不完美,允許反覆嘗試。
2、決定你怎麼做,然後去做。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學著改變自己,而不是儘量控制他人並讓他們改變。例如:爸爸告訴孩子們每晚7:00到9:00是幫助他們做作業的時間,如果孩子超過時間便不再輔導,不會的只能空著回學校讓老師教。又如:只有當每個人都繫上安全帶之後你才會開車,否則安靜地停在路邊等待。要記住:只有你不再嘮叨、提醒、或說教時這種辦法才管用。
3、只做,不說。如果媽媽們能夠少說多行動,他們與孩子之間75%的問題很可能就會消失。大喊大叫、嘮叨、說教、懇求、命令和威脅都是不尊重的方式。閉上嘴巴,行動起來。例如:“你願意繫上安全帶嗎?”,“你願意來吃飯嗎”,換成:“該繫上安全帶了”,吃飯的時間到了。”但在你說話之前,必須先得到孩子的關注,而不是在廚房衝著另一個房間大喊。
4、堅持到底。它是一種行為方式,也是讓孩子傾聽併合作的一種有力方式。例如:媽媽在打電話時孩子總是干擾。在下次來電話之前媽媽和孩子說:“我理解你的感受(關注和理解她),但是我需要在打電話時不被打擾,如果電話不是找你的,請你去玩玩具直到我接完電話(明確告訴孩子要做什麼並提出解決辦法),雖然這有些困難,但是我相信你能做到,否則我會感覺很煩(說出我的感受並表示堅持)”。如果孩子還是在你接完電話之前吵鬧,那麼去陽臺關上門表明你說到做到。這樣他就學會了相互忍讓。如果此時憤怒的吼孩子或打她屁股,那麼這是對孩子的侮辱或不尊重,會讓孩子覺得“我不好”或者“等著瞧”。
5、從錯誤中學習來替代懲罰。大部分的媽媽都缺乏正確方法的知識和技巧。我們可以在保持平靜、友善並尊重孩子和自己的前提下,積極地幫助孩子學習如何以更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例如:孩子弄散了果汁,不吼不打,拿抹布來對孩子說:“我們一起清理乾淨吧。”如果孩子對小狗很粗暴,可以把小狗拿開並告訴孩子:“等你會善待它的時候告訴我,我再讓它和你一起玩”。
6、改進你的溝通技巧。父母的一部分責任是幫助自己的孩子學會獨立思考。首先父母要做的也是最難學會的就是:傾聽。孩子做錯事請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告訴孩子她做錯了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以及應該怎麼做。這樣就阻礙了孩子發展自己的智慧、判斷力、考慮後果的能力和負責任的能力。正確的方式應該是用啟發式的提問:“發生了什麼事?你認為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你對這件事有什麼感受?你學到了什麼?還有呢?”讓你的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由你進行評判。列一些詞彙表:快樂、傷心、舒服、害怕、憤怒、難過、無助、絕望、尷尬、羞愧等等。例如:孩子因為拼圖困難而沮喪準備放棄並開始哭,你可以跟他說:“你感到很苦惱,因為拼圖太難了,你不喜歡它是嗎?”孩子在正確地表達出感受時,往往情緒就緩解了。
7、對自己的期待要合理。有了孩子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會被佔用,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孩子們要在餐桌上吃飯,在書桌上畫畫,在外面玩球。不需要買太多的玩具,太多物質的東西會把孩子們變成物質主義者,以至於沒有了這些“東西”就不知道如何讓自己快樂。
8、開家庭會議。他能讓孩子學會溝通技巧、合作、尊重、創造性和表達感受。可以每週開一次,家庭成員都參與,把問題在此時共同討論、分享看法、傾聽感受並提供解決方案。這也是練習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機會。大家往往會對自己所提出的解決方法自覺遵守,這樣在問題發生時少了許多矛盾。
9、提供有限制的選擇。給孩子提供至少兩個可以接受的選擇。例如:“要麼去練鋼琴,要麼就別去上課了。”孩子會感到一種權力感,感覺這是是由他來決定的,這就賦予了孩子力量。但是對於是否要刷牙,是否要上學,是否要傷害別人,或是做一些危險的事情,這些不在可選擇的範圍。
10、設立界限。父母要學會讓年齡較大的孩子幫助參與設立界限。養育的藝術一部分就在於知道何時放寬限制。運用自然後果、邏輯後果和日常慣例為孩子設立界限。如果不帶雨傘會被淋溼——這就是自然後果。媽媽們在行動之前應該等待並觀察,讓淋溼的孩子獨立思考怎麼做才不被淋溼。抵制住去控制、解救或者懲罰的衝動,才能讓孩子們自然的學習,允許孩子們體驗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行為後果,有助於他們學到寶貴的人生經驗。而最有效的邏輯後果是讓孩子們一起參與設定。在孩子犯錯後,你執行邏輯後果時,也可以與孩子共情,安慰和鼓勵他。
11、每天固定時間,安排至少一個家庭活動進行。參與者越多越好。
12、告訴孩子一個你近期要做的事,然後默默去完成它。
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在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中。“和善”給予孩子溫暖的能量,“堅定”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營造“和善”的環境,讓孩子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並能在安全和善的環境中,從自己的錯誤中走出來,獲得解決問題的能量。“堅定”是和孩子制定好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及規則後,就要堅定的執行,在堅定中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在堅定中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在堅定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當孩子一昧挑食的時候,我們是“放棄”勸餵食物還是給她講講多吃蔬菜的重要性;當孩子不願意午睡的時候,我們是嚴詞厲色讓他入睡還是多給他陪伴與鼓勵;當孩子不願意洗手時,我們是強行帶他去洗,還是教給他有趣的洗手兒歌?我想只要我們能和孩子溝通,那麼後者絕對是完美的效果。正如書中所說:當孩子有機會選擇時,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我們要給孩子自主權去選擇做決定的時候,孩子的價值感就被激發,孩子才會積極配合、主動執行,而這樣的堅定離幸福會更近一些。和善而堅定不是一種手段,乃是一個原則和立場,是真心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尊重他、信任他,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用和善與堅定的態度,尊重孩子,關心孩子,更多的著眼於孩子的優點,做有愛有溫度的教育。
正面管教是以“個體心理學”理論為基礎,採用於兒童教育並發展完善,是美國公認的經典育兒體系。已經有超過16個國家、600萬個家庭被它改變。該體系致力於0到18歲的親子教育,不僅能改善家長養育孩子的方式,還可以改善夫妻關係和家庭氛圍,以及提升個人性格和情商。 ...
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如下:
1、正面管教的核心在於幫助孩子感覺到自己有能力,並且有處理自己在人生中可能會遇到的挑戰的技能和適應能力;
2、它與以往的表揚與懲罰式的教養方式不同,強調父母不嬌縱,不控制;
3、正面管教還設計了一些可操作的,具有建設性的養育工具,它們都滿足正面管教的五個標準:幫助孩子 ...
1、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說謊。小孩子說謊一定是有原因的。老話常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可能受環境因素影響:父母的不正確示範、電視劇的某些不正確劇情、身邊小朋友的影響等等。小朋友正處於成長期,模仿能力很強,又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面對一些錯誤的情景很容易學了去,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示範,面對小朋友時儘量以身作則 ...
正面管教的理論基礎,來自於魯道夫德雷克斯和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前者在和後者密切合作後,將他關於孩子的一些基本概念,落實到實際應用中,成為正面管教的理論基石。
正面管教倡導既不懲罰也不嬌縱,棄二者之短而採其所長,既有嬌縱的和善,亦有懲罰的堅定,而剔除了嬌縱的無規矩和懲罰的過分嚴厲,在這樣的氣氛中,才能培養 ...
1、正面傳球主要指向前傳球,它是傳球的基本方法。初學者應從正面傳球開始學習。這種來球一般速度慢、弧度較高,採用稍蹲準備姿勢。
2、擊球點保持在額前上方,這樣能看準來球和傳球目標,如果等待球觸手而不是主動迎擊球,會影響全身協調力量的發揮,易造成持球。
3、傳球的手型是由手腕和手指動作共同組成的,手型 ...
1、耐心傾聽:家長應該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利,在耐心的傾聽後向孩子解釋他錯在哪裡,以及正確的地方。
2、讓孩子去體驗後果: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
3、在實際情境中教導孩子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
4、給孩子 ...
1、多多瞭解孩子
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
2、吸收教育知識
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