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為歷史人物,很難準確的說是好人還是壞人,要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條件下去考量,九一八事變中,張學良的不作為使東北三省輕易的落入日寇手中,使日本在中國有了一個重要的立足點,究竟是張學良服從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從而放棄東北,還是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而撤出東北,到現在也無確切的證據,但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大片國土淪喪,東北人民痛苦的陷入長達十幾年的日本殘暴殖民統治中,這是他人生的一個巨大汙點
2、但在張學良的東北軍到達陝西后,他同情工農紅軍,最後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抗日,為中國抗戰達成統一戰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他人生中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對張學良的評價如下:
唐德剛:把個花花公子和政治家、軍事家分開來做,則民國史上實是車載斗量,沒啥稀奇;可是把這三種不同的行業,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體,如魚得水,則學良之外,也就真的別無分店了;邵銘煌:張學良與楊虎城當年身為國民黨將領,不僅沒有積極剿共,還以非常手段挾持統帥,這種行為幾乎等於是軍事政變,即使在今天的中國,也應該受到制裁,不可能被容忍,更沒有所謂平反的問題;毛澤東: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周恩來:不論張學良將軍死活,中國共產黨評張學良將軍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李敖:張學良是民族
《史記》中有記載名曰“水夫人”。有記載張良妻亦為韓國貴族,名曰淑子,後流亡途中為張良所救,後結為夫妻。有記載良妻為一有權勢的人之女,早與良有婚約。《史記》只記載張良兒子叫做“張不疑”,雲:“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坐不敬,國除。”古代女性姓名屬於隱私,婚禮有一項就是“問名”,除非對政治有很大影響,否則不會堂而皇之記載在史書上。
張良,字子房,戰國時韓國人,歷史上與蕭何、韓信一起稱為“漢初四傑”。
張良雖體質羸弱,卻才氣過人,投奔劉邦後,為其出謀劃策,為漢王朝的建立裡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漢王朝建立後,張良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之功,被封為留侯,繼續為漢王朝的鞏固而效力。
從史料上分析,張良居官善終的說法更為準確。 ...
這幅照片選自日本印製的“滿洲事變寫真畫冊”。日本軍人以記錄和炫耀方式拍照下來的寫真照片,已經成為他們血腥侵略不可抵賴的罪證。
據史料記載:9月19日6時30分,日軍大批步兵及裝甲車由小西門相繼入城,首先包圍帥府及東北邊防公署,綁走剩餘的警衛人員,抄搜財物。帥府的貴重器物被日軍搜刮一空。
張學良官邸 ...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1.9萬人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軍19萬,不戰而退。關東軍3天佔領瀋陽,一週控制遼寧,3個月控制東北三省。後來人們都說是蔣介石的一紙“不抵抗”命令,把整個東北給丟掉了,如果蔣不下命令,東北軍還能頂得住。其實,事實並非完全如此。
1991年5月,在紐約,張學良回憶那段歷史。 ...
1、張學良親口回答:我認為當時日本是故意的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東北軍進行挑釁,妄圖激怒我們,讓我們先開槍,他們好找藉口進行開戰,我當時以為就是不給他們開戰的藉口,所以強令東北軍遇事不得開槍,一切要忍讓,以忍讓行動作為最大的抵抗,哎,事後看,我以為這只是小規模的地方摩擦衝突,沒想到日本人會這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
順治二年(1645年)七月,汪兆麟獻策屠蜀,次日,屠城成都,先殺男子,後逼婦女投江,被屠戮者不計其數,《紀事略》中說“不下四五百萬”,實際數不可考,不久,又以“特科”的名義,騙四川的鄉紳、士子、醫卜僧道雜流到成都,後全部屠殺,被殺者萬餘人,順治三年(1646年)年正月,大殺大西軍中的川籍士兵,除十四歲以下 ...
1、張作霖是張學良的父親。
2、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北洋政府第十四位國家元首,亦為末代國家元首,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
3、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 ...
兩者各有千秋。
1、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呂布下邳敗亡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四處征討,戰功累累,濡須之戰後,張遼與李典、樂進等鎮守合肥,並多次擊退孫吳的進攻,在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