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猝逝。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讚譽,但卻體弱多病,後期監國政務多由東宮官員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等人代為處理。上元二年四月,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為皇帝,這是唐朝建國以來父親追贈兒子為皇帝的先例,可見高宗對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與惋惜。上元二年五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追諡李弘為孝敬皇帝,並以天子禮儀厚葬於洛陽郊區的唐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高宗還親自書寫《睿德記》緬懷李弘,碑石樹立於陵墓之旁。
久病猝逝。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讚譽,但卻體弱多病,後期監國政務多由東宮官員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等人代為處理。上元二年四月,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為皇帝,這是唐朝建國以來父親追贈兒子為皇帝的先例,可見高宗對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與惋惜。上元二年五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追諡李弘為孝敬皇帝,並以天子禮儀厚葬於洛陽郊區的唐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高宗還親自書寫《睿德記》緬懷李弘,碑石樹立於陵墓之旁。
李善長善於調護諸將,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朱元璋任太平興國翼大元帥,以李善長為元帥府都事,從克集慶。後樞密院改為大都督府,善長兼領大都督府司馬,升任行省參知政事。二十七年,朱元璋自立為吳王,以李善長為右相國。他嫻於辭令,明習故事,處理政務,裁決如流,將吏帖服,居民安堵;調兵轉餉無乏,恢復制錢,榷淮鹽,立茶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吳元年,論功被封為宣國公。吳改官制,尚左,故李善長由右相國改稱左相國,居百官之首。曾與劉基等裁定律令。 作為“大總管”,李善長被朱元璋稱為“在世蕭何”。
他在朱元璋最式微的時候投奔而來,一直負責軍隊的糧餉供應。朱元璋曾特賜他一方鐵製的憑券,上面明寫著可以免除他兩次死刑、免除他兒子一次死刑的承諾,但最終,他還是由於一句話不慎,招惹滅族之災,全家70多口被滿門抄斬,朱元璋只免了他女兒女婿,也即公主附馬。
李重光的原型為李自重,原名李炳星。生於1882年,是李煜堂的長子。少年讀於私塾,1900年赴日本留學。1901年聞清廷有割讓廣東與法國之說,與馮自由等在橫濱組織廣東獨立協會。1903年在孫中山所創辦的革命軍事學校學習,1904年加入同盟會,1937年改任上海聯保水火險有限公司總司理。信奉基督教。他作為孫文的替身,最後被閻孝國亂刀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