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民間故事,這是我們的祖先在日常生活中的積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五帝本經的故事。“堯舜禹什麼關?”如果一問,大家怕是要笑了。上古之君,相繼禪讓的關係。堯為舜之岳父,禹曾為舜之臣。這話沒有什麼錯,至少在傳說中是這樣的。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堯舜禹的“禪讓”享受著極高的美譽,不僅是歷代託古改制的最佳藉口,還是諸侯篡位的遮羞布,更被譽為古代的“民主”先聲。其實,任何一個人的上位,都是利益集團內部鬥爭和妥協的結果,從堯舜禹三人的關係,我們也可窺見現今“民主”的一角。
自黃帝打敗炎帝和蚩尤,取代神農氏登頂帝位之後,天子位一直在其家族內部傳承。黃帝傳位給他孫子高陽,也就是帝顓頊。高陽死後,帝位被他的“族子”也就是皇帝的曾孫高辛所得,這就是帝嚳。帝嚳死了之後,他那個叫“摯”的兒子繼位,因管理不善,被大臣們罷免,他弟弟放勳上位,也就是堯。這麼看來,堯其實更像是宮廷政變的最終受益者。
書上說,堯因為兒子丹朱頑兇,而從民間挑選接班人,他找的這個人叫姚重華,然後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這個人就是後來的舜。舜呢,也因為兒子商均不肖,而重新挑選大能做繼承人,這次選的人我們都知道,是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大禹的名字叫姒文命。
暫且在這兒打住,我們來看看舜和大禹的身份。按血統(黃帝-玄囂-蟜極-帝嚳-摯/堯),堯是黃帝玄孫;舜是黃帝的七世孫(黃帝-昌意-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虞舜),禹是黃帝的玄孫(黃帝-昌意-顓頊-鯀-禹)。由此可見,堯和禹是遠房兄弟,而舜則是他們的玄孫,他們之間不管是誰當天子,都是家族內天子位的傳承,不存在什麼傳給“家外人”的“禪讓”。有人以這種排位關係,認為舜不可能讓位給大禹,他們忽略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白鬍子的孫子,學步的爺爺,年齡和輩分是不搭界的。
再進一步來說,堯是真心想把帝位傳給舜的麼,不見得。堯自己的帝位就是搶了哥哥的,傳給舜,一則是丹朱確實爛泥扶不上牆,二則舜所在的部落有著強大的實力,獲得了各個利益集團的認可。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闢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雖讓位給堯子,但手中仍有權威,諸侯仍聽命於他。所以,舜叫了一聲“這都是天意”,便又重新主動地把帝位從丹朱那裡奪了過來。
所以司馬遷說:“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大禹繼承帝位也同樣如此,舜死後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禹辭闢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因為,“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和舜一樣,禹也因為諸侯聽他的話,而取舜子商均而代之。
問題的關鍵是帝位傳承到禹後,禹又把位子傳給了誰呢?禹崩,把天下送給益。禹三年之喪畢,益也想學著前輩們把帝位讓給禹的兒子啟,“而闢居箕山之陽”。這一玩,就成真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一是“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二是“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我們可以想象,啟並不是丹朱、商均那樣的窩囊廢,他的氣場非常強大,身具“烏龜之氣”,而益身後卻沒有諸侯的擁護,成了孤家寡人,諸侯們都跑到啟那兒山呼萬歲去了,於是啟就成了天子。
自啟以後,除了王朝更替或個別生育原因外,帝位基本上是“兄終弟及,或父終子及”形式的近親傳承。再回到大家人所共知的故事,堯帝禪位與玄孫舜,舜帝禪位與高祖禹,私有穿越之嫌。同時,舜娶堯女,而堯女為舜曾祖輩,私有亂倫之嫌。
如果五帝本紀是個故事,這個故事還有待完善。如果是史實,那麼肯定有遺漏的地方,比如堯和禹的世系可能就有缺失。對於《史記》上古的記載,我們在沒有力證之前,既不要隨意肯定,也不要妄加否定,暫當做傳說來閱讀好了。
1、希帕蒂婭,她生活在東羅馬帝國時期的亞歷山大城,父親賽昂是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最後一批學者之一。與眾多古代學者一樣,希帕蒂婭不僅是數學家,還是天文學家和哲學家。她在學院中講授圓錐曲線、代數學、幾何原本和天文學等課程;
2、蘇菲·姬曼在 1776 年出生於法國巴黎一個富庶的家。偶然間被《數學史》中阿基米德之死的故事深深吸引,於是她開始翻閱與數學相關的書籍。1798 年,蘇菲讀到了法國數學家勒讓德的《數論》,開始研究 “費馬最後猜想”,她的研究結果被稱為當時關於費馬猜想的最好結果,也是費馬猜想被提出後近 200 年間最大的進展;
3、艾米·諾特,是一位不世出的傑出數學家,她對現代數學和物理的貢獻不僅絲毫不遜於男性數學家,甚至可以算是20 世紀前葉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
日本的大男子主義十分的嚴重,從各種影視劇中就可看出來。在日本,女子的地位十分的低下,特別是在社會上,同樣的工作女子的工資要遠低於男子的。那麼在日本的歷史中竟然出現女天皇,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那麼本期的外國曆史故事,為你解析。
日本第一位有史可查的女天皇是推古天皇,推古天皇(554~628)是廣泛被認可的日本第一任女帝(總排行是第33位,在此之前有神功皇后即位為女帝一說,但疑點頗多,未被廣泛接受),是第29任欽明天皇的第3皇女,母親是蘇我稻目的女兒,在位時間是592~628年,大概相當於中國的隋末唐初時期。
皇極天皇(公元594年-公元年661年8月24日)是日本第35代和第37代的女性天皇,因為她先後兩次登基,兩次退位。皇極天皇第一次在位期間是自642年1月15日至645年6月14日,第二次在位期間是自655年1月3日至661年7月24日。645年中大兄皇子等人發動宮廷政變,刺殺了權臣蘇我入鹿後,皇極天皇讓位於孝德天皇。孝德天皇死後,皇極天皇重新即位,稱齊明天皇,並遷都飛鳥。660年應朝鮮半島的百濟之求,派兵欲支援百濟,御駕親征,至筑紫朝倉宮後,不久病逝。
天武天皇的皇后鸕野贊良繼承了皇位,成為日本第41代天皇持統天皇,也是日本歷史上又一位女天皇。持統天皇與天武天皇在政治上也是一種“夫唱婦隨”的關係,她繼續貫徹了丈夫生前制定的改革措施,進一步完善日本古代的天皇制度。公元689年,她頒佈了丈夫生前制定的《飛鳥淨御原令》,制定戶籍。她在大和三山圍繞的地方模仿唐朝的都城修建了藤原京,並於公元694年遷都那裡,公元697年,她讓位給文武天皇,她本人稱太上天皇。
日本天皇在幕府出現之前,還是比較有實權的,不論是男天皇還是女天皇,只是在幕府制度確立以後,日本天皇就形同虛設了。近幾年來,由於日本皇室第三代繼承人中女性居多,引發了日本社會關於女效能否成為天皇的討論,實際上許多日本國民不知道日本古代就有多達9位女天皇,因此日本國民不必要過多的擔心,因為有成例可循,只是如何破除大男子主義在日本的統治地位才是最重要的。
三個將軍:林彪,原名育蓉,字陽春,號育容、育榮、尤勇,乳名春兒。湖北黃岡人,中國現代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代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粟裕,幼名繼業,學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會同人,侗族後代。中國現代傑出軍事家、革命家、戰略家。 ...
三國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三國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221年劉備在成都接續漢朝,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 ...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約,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天啟二年(1622年)被冊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禎(1628年—1644 ...
1、孔子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2、孔子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九月二十八日,死於公元前四七九年四月十一日,祖籍宋國慄邑,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
3、孔子的學說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不僅被歷代的讀書人稱為聖人,而且在現在改革開放的時代 ...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呂雉:出生於公元前241年,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後、呂太后等等。碭郡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於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去世,葬於長陵,諡號:高皇后。後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並稱為“呂武”。
主要成就: ...
1、干支紀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迴圈相配,可配成六十組,通稱為“六十甲子”,用來表示年曆,六十年後週而復始。
2、帝號紀年。西周共和十四年後,周朝史書中出現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魯國史書《春秋》,是從“魯隱公元年”到“ ...
孔子。孔子首次進行私人講學,打破了那個時代的貴族壟斷教育的現象,讓普通的百姓也能夠學習到知識。孔子是春秋末期魯國人,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對中國乃至對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屬於古代的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他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最經典的就是,他的弟子將他的思想、言行記錄之後而整理成的《論語》。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