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歷史上胡惟庸是不是好人

歷史上胡惟庸是不是好人

  胡惟庸,漢族,濠州定遠縣人。 早年隨朱元璋起兵,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洪武三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六年七月,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約至十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隨著權勢的不斷增大,胡惟庸日益驕橫跋扈,擅自決定官員人等的生殺升降,先閱內外諸司奏章,對己不利者,輒匿不上報。各地喜好鑽營、熱衷仕進之徒與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送金帛、名馬、玩物不可勝數。學士吳伯宗曾因彈劾他而險遭大禍;他得知大將軍徐達對他不滿,曾在朱元璋處誣奏其奸行,後竟誘使徐達家的守門人福壽謀害徐達。因福壽揭發,未能得逞。胡惟庸還千方百計地拉攏因犯法受朱元璋譴責的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令其在外收集軍馬,以圖謀反。

胡惟庸到底死的冤不冤

  不冤,《明史》將胡惟庸定為明朝一號奸臣,稱“當太祖開國之初,胡惟庸兇狡自肆,竟坐叛逆誅死”。然而,我們不能否認,胡惟庸有真才實幹,否則朱元璋絕不會把這個案前小卒一步步提拔為大明首相。胡惟庸最初拜相時,明太祖對他是很滿意的。他比汪廣洋善於任事,又不像李善長那麼遇事專斷。徐達雖掛了一個右丞相,但長期征戰在外,在朝也不理事。李善長獨掌中書省,不時向朱元璋要權。朱元璋把“比之蕭何,褒稱甚至”的李善長罷相。這是強勢帝權和爭搶相權之間衝突日益加劇的必然結果。胡惟庸自被李善長舉薦,同汪廣洋共相時,就有心施展才能,和罷相不離京、卸職仍不休的李善長達成默契,把朱元璋制約胡、李的汪廣洋擠走。心願遂成,汪被貶黜,胡惟庸放開手腳,再無所顧忌。朱元璋重新起用汪廣洋,胡惟庸卻成了更加跋扈的首相。胡惟庸毒死劉伯溫。所以不冤。

中國歷史上籤過哪些不公平條約

  《南京條約》簽訂時間是1842年8月,簽訂雙方是中國與英國。《天津條約》簽訂時間是1858年夏,簽訂雙方是中國與俄國、美國、英國、法國。《北京條約》簽訂時間是1860年,簽訂雙方是中國與俄國。《馬關條約》簽訂時間是1895年4月,簽訂雙方是中國與日本。《辛丑條約》簽訂時間是1901年9月,簽訂雙方是中國與英國、美國、俄國、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


歷史真的有呂韋這個人嗎

  呂不韋公元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莊襄王 ...

歷史的坐懷亂說的是誰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獲,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人,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諡號,所以後人稱他“柳下惠”。他做過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在主要記載孔子言行的《論語》中,柳下惠被認為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 ...

被朱元璋殺了嗎

  1、胡惟庸被朱元璋殺了。胡惟庸之所以被朱元璋殺死,起因就是1379年,占城國來進貢,胡惟庸等人不報告朱元璋。由此朱元璋大怒,可是身為中書省的當家人胡惟庸沒有直接的承擔責任,反而是將責任推到了禮部,禮部大臣又歸咎於中書,這個推卸責任的人正是汪廣洋。   2、洪武三年,胡惟庸被任命為中書省參知政事。就相當於是 ...

歷史楊國忠是好人還是壞人

  歷史上楊國忠是壞人,是著名的奸臣。 楊國忠本名楊釗,唐朝蒲州永樂人。楊貴妃同曾祖兄。張易之之甥。卒於唐玄宗天寶十五載六月。楊玉環得寵於唐玄宗之後,升任宰相,與安祿山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與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終使楊國忠被殺害。 ...

怎麼死的

  是被明朝皇帝朱元璋處死的。   歷史事件: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稱其舊宅井裡湧出醴泉,此為祥瑞,並藉此邀請明太祖朱元璋前來觀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太監雲奇緊拉住韁繩,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覺事態嚴重,立即返回。   返回後登上宮城,發現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牆道都藏有士兵。 ...

藍玉和哪個先死

  胡惟庸比藍玉早逝世。   胡惟庸出生年不詳,卒於1380年,漢族,明朝開國功臣,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因被疑叛亂,爆發了胡惟庸案,後被朱元璋處死。   藍玉出生年不詳,卒於1393年,明朝開國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官拜大將軍,封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即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史稱藍玉案。 ...

歷史的如懿是好人

  歷史上如懿不算是壞人,她就像甄嬛一樣,在經歷了被別人陷害算計之後,她只是學會利用手段來保護自己。不少影視劇中都將這一角色黑化,但事實並非如此。   應該說,影視劇裡如懿的遭遇有一半與歷史相符,另一半則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不相符的地方在於,劇中如懿與乾隆之間兩情相悅,最後是由於其他女子的到來,導致乾隆喜新厭 ...